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克明俊德 , 以亲九族 。 九族既睦 , 平章百姓 。 百姓昭明 , 协和万邦 。 黎民于变时雍 。 " (《尚书.虞夏书.尧典》)

帝尧明察有才有德之人 , 亲密团结同族之人 。 族人亲密和睦了 , 又明察和表彰善行 , 德百官 , 协调诸侯关系 , 这样民众也随着变得友善和睦起来 。

01

东汉末年 , 风云变幻 , 将相争锋 , 一代枭雄曹操鹊起于诛董之乱 , 逐鹿于诸侯并起 , 历经三十余年 , 为曹魏江山打下厚实的基础 。

公元220年 , 曹丕正式代汉称帝 , 是为魏文帝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然而 , 仅仅不到三十年 , 曹魏江山便在一场突入其来的高平陵之变中变得风雨飘摇 , 并于公元266年 , 江山易主 。

享国之短 , 在历代正统王朝中 , 估计也只有秦和后世的隋可以与它同病相怜了 。

每每念及至此 , 无论专业史者 , 还是民间百姓 , 大都对曹魏失国叹为惋惜 。

其一 , 曹魏不是亡于暴政失德 。

事实上 , 曹魏期间 , 君明臣贤 , 对内发展生产 , 对外息兵养战 。

其二 , 曹魏也不是亡于气数将近 。

一般王朝末年 , 江河日下 , 民生凋敝 , 暴乱起义此起彼伏 。 恰恰相反 , 彼时的曹魏 , 蒸蒸日上 , 一派升平 , 而且于不久便一统了三国 。

那曹魏为何会亡国呢?

一般理解 , 曹魏可以说是亡于两个自己人加一个外人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02

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 鉴于先前官渡之战中手下文武官员与袁绍多有通谋 , 所谓"自己人"如雾里看花般不可靠的原因 , 以及赤壁之战后三国鼎立的形势 , 曹操迫切地发布了一道"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 , 易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今天下未定 , 此特求贤之急时也 。 ……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 , 唯才是举 , 吾得而用之 。 "

我现在是求贤若渴 , 凡是认为自己是个人才 , 能够辅佐我一二的 , 都可以来 。 我只看重本事大小 , 无所谓品德高下 。

求贤令一下 , 果然天下人才如食腐的秃鹫一样 , 云集许昌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望着自己的收获 , 曹操得意地笑了 , 却不知招来的人才三教九流什么类别的都有 。

在王朝蒸蒸日上之时 , 这些人为利益所诱 , 当然是甘愿卖命 , 但是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 , 便立刻可能会改换门庭 。

曹操之后 , 曹丕继位 , 看似对其父只重才不论德的任人标准进行了修正 , 却实质上比曹操走的更远 。

在大臣陈群的建议下 , 曹丕出台了以考察"家世、品德和才能"为内容的九品中正制 , 并把其作为选任官员的唯一制度 。

在这一制度安排下 , 以司马懿为代表的门阀士族集团很快便济济于朝堂 , 遍布军政各个衙门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司马懿 , 字仲达 , 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 。 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谋略家 。

其实 , 简历什么的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司马懿长寿 。

249年 , 已经71岁 , 连续熬死曹氏祖孙三代的司马懿 , 陡然发动高平陵政变 , 完全控制了曹魏朝堂 。

之后 , 他的两个儿子又相继专权 , 曹魏灭亡也就走上了不归之路 。

03

如果不是魏文帝曹丕一边扶持门阀士族 , 一边对皇亲国戚无情地进行打压的话 , 即便司马懿后来功高震主 , 也不至于生吞曹魏江山 。

就拿曹丕最有名气的两个弟弟曹植和曹彰来说吧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黄初三年(222年) , 曹丕先是封三弟曹植为鄄城王 , 食邑两千五百户 , 四年又徙封雍丘王 , 太和六年 , 徙封浚仪 , 第二年又封回了雍丘 。

黄初二年(221年)曹丕给四弟曹彰进爵为公 , 三年 , 封其为任城王 。

曹彰早早过世 , 他的儿子先是被徙封登封 , 又很快封回任城县 , 后来又徙封到了济南 。

表面上看起来 , 曹丕给他们的待遇也还不错 , 但其实他们获封的都只不过郡王而已 , 这与汉代近支诸侯亲王 , 少则食邑十几万户 , 多则食邑几十万户 , 且在自己的封国内享自由裁量权的待遇比起来 , 真可谓是天壤之别 。

倘若仅他二人如此境遇也就罢了 , 毕竟他们一个与曹丕有过争储风波 , 一个当面质问过曹丕"先王玺何在" , 可事实上 , 曹丕的一二十个兄弟清一色地只配以"虎贲百人" , 跟一个普通大户人家的境遇也差不了多少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以至于 , 各藩王们名为"藩屏大宗 , 御侮厌难" , 实则在朝廷派驻的监国谒者的监视下 , 毫无作为一名藩王在当地的威风可言 。

更甚者 , 为了防止藩王之间相互串通 , 曹丕还严格地限制各藩王的人身自由 , "婚媾不通 , 兄弟乘绝 , 吉凶之问寒 , 庆吊之礼废 , 恩纪之违 , 甚于路人 , 隔阂之异 , 殊于胡越 。 "

兄弟亲戚之间 , 不能通婚 , 不能走动 , 不能贺喜 , 也不能奔丧 。 多年过去 , 原本的家人之间生疏得都如同路人了 。

文帝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 , 不成者行大法(杀) , 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 (《世说新语.文学》)

堂堂封国藩王 , 被弄得连普通老百姓该享有的基本人权都没有了 , 也算是王朝中的奇葩了 。

这样做的一个直接危害是 , 二十年后 , 当明帝曹睿托孤时 , 才发现曹氏宗亲由于长期远离政治中心竟无人可托;三十年后 , 当司马懿发动政变时 , 真正的曹氏皇族却束手无策;四十多年后 , 当司马炎代魏立晋时 , 曹家人更是作壁上观 , 甚至还有不少(比如曹植的儿子曹志等)跑去司马炎那里进行攀附 。

或许是吸取了汉初七国之乱的前车之鉴 , 也或许是不想子孙江山在若干年之后被小宗取而代之 , 曹丕表现出了对亲兄弟的极致薄情寡恩 , 却不成想最后搬起石头却砸了自己的脚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04

事实上 , 对皇权真正有威胁的 , 从来不是地方藩王 , 而是朝廷权臣 。

远的不说 , 就拿两汉来说 , 四百多年便涌现出了吕雉(严格地来说 , 太后其实也是臣)、霍光、梁冀、何进、董卓 , 以及一批宦官头子 , 还有他们曹家自己 , 等等一众的权臣 , 并数次让所谓皇权岌岌可危 。

反倒是地方藩王 , 有效地拱卫了王朝江山的稳定 。

比如汉初 , 铲除了吕氏之乱的太尉周勃和丞相陈平 , 尽管大权在握 , 却依然要乖乖地把皇位交到刘邦的儿子刘恒手中 。

不是他们就一定没有野心 , 而是因为刘姓诸侯王遍布四海 , 又都拥兵自重 , 他们即使想有点花花肠子也不敢罢了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中尉宋昌进曰:"群臣之议皆非也 。 ……高帝封王子弟 , 地犬牙相制 , 此所谓盘石之宗也 , 天下服其疆 , ……方今内有朱虚、东牟之亲 , 外畏吴、楚、淮南、琅琊、齐、代之疆 。 ……大王勿疑也 。 "(《史记.文帝本纪》)

历史证明 , 只要不是刻意纵容 , 小宗但靠武装力量便取代大宗的情况 , 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

诸侯即使再强大 , 跟中央比起来实力还是差得太远 。 况且中央政府聚集着能力最卓著的功臣和人才 , 他们也绝不会容忍地方藩王轻易地入主中央 , 除非大宗遭遇断嗣 。

除却春秋战国的乱象之外 , 在整个封建时代 , 成功的案例恐怕也就明成祖朱棣一个 , 那还是多亏了朱元璋的卸磨杀驴和朱允炆的二货操作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周公传》有曰:"周之宗盟 , 异姓为后" 。

大周朝的诸侯宗盟 , 异姓要排在同姓的后面 。

原因就在于:三千年前 , 敏锐的周公便认识到 , 对于家天下的拱卫 , 同姓永远都要比异姓来得可靠 。

倒不是说多代之后 , 同姓之间的亲情依然那么浓厚 , 而是因为 , 宗室之所以能够享受种种的特权 , 完全有赖于王朝的续存 , 一旦改朝换代 , 那么前朝的王侯就什么都不再是了 。

所以 , 既然是家天下 , 就要老老实实地同时重用皇族和外姓人才 , 既所谓“亲贤并用” 。

用皇族成员以永葆江山颜色 , 用外姓人才以令江山不断绽放活力 。

两厢平衡 , 才能使得江山之船行稳致远 。


如果没有司马懿,没有高平陵政变,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如果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曹魏江山能否行稳致远?// //

如此说来 , 即便没有司马懿 , 没有高平陵政变 , 依然也会有另一个什么的“懿” , 通过某种途径来吃掉曹魏的江山 。

可叹曹丕 , 权臣篡位的场景刚过 , 又值三国尚未统一 , 容易做大权臣的时节 , 他却拼命地扶持士族、打压宗室 , 最终落得个短短几十年便草草收场 , 白白为司马家做了一锅肉汤 , 当真是有些咎由自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