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

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 , 与其他传说故事不同的地方是 , 不仅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杨业和杨延昭真实存在 , 而且这个故事在他们所在的宋代就已成型并开始流行 。 当然 , 作为民间传说 , 有很多与史实不符之处 , 多了很多渲染 。 比如组成了一支杨家将队伍 , 作为反面人物的潘仁美实际也没那么坏 , 对于杨业的死并不负主要责任等等 。 那我们就来看一下真实的杨业的事迹 。


杨家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

杨家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 //

杨业出身于并州太原 , 从小就喜欢骑射 , 对于兵法很感兴趣 , 长大后辅佐北汉刘崇 , 作战屡立战功 , 战无不胜 , 被称为“杨无敌” 。 在宋太宗围攻太原的时候 , 为了保全城中百姓 , 杨业劝说当时的君主刘继业主动投降了大宋 。 宋太宗很早就听说过杨业的大名 , 所以能招纳这样一员猛将入麾下 , 宋太宗还是非常高兴的 。 因为杨业一直在边关之地 , 对付外敌经验丰富 , 宋太宗命他继续负责边防 。 契丹人看到杨业军队的旗帜都会主动退避 , 于是有些人向宋太宗进谗言 , 怀疑他与契丹勾结 , 宋太宗都不看 , 直接把奏章封起来送到杨业那里 , 以示无疑心 。

杨业的最后一战是宋太宗发动的雍熙北伐战役的一部分 。 当时辽国君主去世 , 幼主刚继位 , 有些大臣认为这是一个夺回燕云十六州的大好时机 , 宋太宗也这样想 。 但这一点他们想错了 , 虽然辽国是幼主继位 , 但辅佐幼主的人是有名的萧太后 , 有着非常高的政治才能 , 辽国军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因为君主去世而降低 。 宋太宗的战略布置还是合理的 , 此次北伐 , 共分三路大军:东路军为主力部队 , 直攻辽国燕京 , 带兵主将为有名的大将曹彬和米信 , 中路军出飞狐 , 由田重进带兵 , 西路军出雁门 , 潘美(也就是杨家将故事中的潘仁美)为主将 , 杨业为副将 。 这三路军各有职责:东路军是进攻主力 , 中路军负责阻击救援燕京的辽军 , 然后向东与东路军汇合 , 西路军负责西路进攻骚扰 , 让辽军分兵 , 胜利后也向东 , 实现三路大军的大会战 。 这三路军里 , 东路军进攻距离最短 , 中路军次之 , 西路军相当于饶了一个大圈 , 所以这次战役有个成败关键就是东路军不能行军太快 。 否则中路、西路军根本来不及汇合 。 宋太宗计划三路军一起出击 , 就是因为单纯靠某一路军的实力并不足以战胜辽军 。 出兵之前 , 宋太宗特意交代东路军“持重缓行 , 毋贪小利以要敌” 。

出兵之后 , 各路军进展顺利 , 几乎可以说势如破竹 , 中路军于飞狐北大破辽军 , 西路军接连拿下云州、应州、寰州、朔州 , 东路军也有斩获 , 拿下固安南城后 , 一路猛攻到了涿州 , 待了十几天才发现军粮不够 , 而辽军也合围过来 , 结果东路军决定撤回雄州取军粮 。 宋太宗听到回报后大惊:岂有敌人已经在前 , 自己反而要返回去等军粮的道理!他派遣使者命令曹彬不许再进军 , 要等待与米信军会兵 。 但东路军各将领听说了中西路军的战绩后 , 都很着急 , 在获得军粮后 , 纷纷要求继续进攻涿州 , 曹彬无奈只能同意 。 结果东路军沿途遭到辽军的袭扰 , 花了四天时间才到涿州 。 当时天气很热 , 士卒疲乏 , 军粮还是不够 , 只能撤军 。 辽军一路追杀 , 宋军在岐沟关、拒马河被杀得大败 , 死伤无数 。 东路军只能狼狈撤退 。 辽军继续进攻中路军 , 潘美、杨业带兵救援不及 , 中路军也撤退了 , 接下来西路军取得的寰州也被辽军占领 。 西路军拿下的四州 , 距雁门关由远及近为云州、应州、寰州、朔州 , 宋太宗命令西路军护送四州百姓退回代州雁门关后撤退 。


杨家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

杨家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 //

雁门关

杨业提出 , 辽军势力过大 , 不能强行进攻 。 自己带兵绕路到应州 , 同时秘密通知云州、朔州的将领 , 等大军出兵后 , 云州百姓首先出城向雁门关内转移 , 辽军知道自己带兵到应州 , 必然出兵攻击应州 , 此时寰州背后的朔州百姓也可以出城 , 从石碣谷入关 , 同时在关口安排上千强弩 , 同时派骑兵在路上照应百姓 , 这样三州的百姓都能安全入关 。 但这个计划遭到王侁和刘文裕的反对 , 没能执行 。 这两个人是什么身份 , 为什么能决定这种军事行动呢?根据宋史记载 , 在组织西路军时 , 宋太宗命“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 , 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 。 ”王侁和刘文裕的“护其军” , 其实就是监军 。 这两个人都是朝廷官员 , 不是民间故事中的宦官 , 以文官担任监军是宋代的一种制度 。 监军代表皇帝 , 权限极大 , 可以与主帅分庭抗礼 。 所以主帅潘美也是无权统御这两个人的 。 王侁他们提出 , 带着这么多的军队 , 就该和敌人硬碰硬!应该直出雁门 , 大张旗鼓的攻击敌人 。 杨业不同意 , 认为这样作战必败无疑 。 这时王侁说出了最致命的两句话:君侯素号无敌 , 今见敌逗挠不战 , 得非有他志乎?意思是你不是杨无敌吗?今天看到敌人不敢直接上去打 , 难道有其他不好的想法吗?(暗示他要反叛)这句话放在其他人身上还可以 , 但在杨业身上 , 完全无法承担 。 第一 , 杨业是武将 , 战功赫赫 , 号称杨无敌 , 受不了这种嘲讽 。 第二 , 更要命的是他是北汉投降的将领 , 说他有“他志”就是怀疑他对大宋的忠诚 。 这一点不论是皇帝还是将领都很忌讳 。 所以杨业没有其他选择 , 只能出兵 。 在出发前 , 杨业和潘美说 , 这次出去必然是败仗 , 我本来就是投降的将领 , 一直想着建功立业 , 但现在逼着我出兵 , 我也只能先去赴死了 。 在经过陈家谷口的时候 , 杨业说希望各位在这里左右安排强弓劲弩 , 待我退到这里 , 你们接应我一下 , 否则出去的人真要全军覆没了 。 于是潘美和王侁在陈家谷口等着杨业 。 在杨业与辽军交战后 , 在瞭望台的人看到辽军似乎败退了 , 王侁为了争功 , 带兵出谷口 , 潘美无法阻止 。 结果发现辽军没有败 , 而是宋军大败 , 他们又仓皇逃回 , 逃离了陈家谷口 。 杨业带人力战 , 退到陈家谷口发现无人接应 , 不禁“拊膺大恸” , 带着帐下军队继续战斗 , 最终因寡不敌众被俘 , 三日不食 , 绝食而死 。 他的儿子杨延玉也一起战死 。

宋太宗听到消息后 , 感到十分痛惜 , 对他做出了很高的评价:“执干戈而卫社稷 , 闻鼓鼙而思将帅 。 尽力死敌 , 立节迈伦 , 不有追崇 , 曷彰义烈!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 , 气激风云 。 挺陇上之雄才 , 本山西之茂族 。 ”对于这次失败 , 也没有民间故事中的曲折 , 皇帝第一时间就知道了真相 , 直接在诏书中说:“方提貔虎之师 , 以效边陲之用 。 而群帅败约 , 援兵不前 。 独以孤军 , 陷于沙漠;劲果猋厉 , 有死不回 。 ”对于主要负责人都做出了处罚:大将军潘美降三官 , 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 , 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 对于他剩下的几个儿子也都做了封赏 。


杨家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

杨家将——从历史到民间故事// //

杨业的故事很符合人们对一次失败的国家军事行动的预期:有圣主 , 有良将 , 但由于奸人的阻挠 , 才导致战役的失败 。 当然放在大环境下看 , 杨业他们的西路军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 但如果听从杨业的建议 , 至少转移百姓的任务可完成 , 杨业也不用死 。 至于民间故事的演绎和加工 , 自有其合理之处 。 民家故事需要简单直白 。 杨业这样一位英雄 , 不能只有一位 , 必须是满门忠烈 , 不仅儿子是英雄 , 连妻子、儿媳甚至烧火丫头杨排风都是为国尽忠的英雄 。 至于反面人物 , 王侁的身份还需要解释(更别提很多人还不认识侁字) , 不如让潘美这个主将承担责任更易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