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名将汪弘器及其汪园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明代名将汪弘器及其汪园


明代名将汪弘器及其汪园

明代名将汪弘器及其汪园// //

同为卫所军户出身的刘廷璞将军故居金勾堂依然屹立在九龙江畔 , 诉说着昔日传奇

根据张燮文集《霏云居集》《霏云居续集》《群玉楼集》 , 林古度诗文、沈有容《闽海赠言》、曹学佺《石仓文稿》《明实录》、明弘治《八闽通志》、明万历元年癸酉版与清光绪版《漳州府志》、林士章墓志铭《明资政大夫 , 南京礼部尚书璧东林公暨元配夫人柳氏合葬墓志铭》、清同治《福建通志》等资料考证 , 汪弘器这位尘封数百年的漳州历史文化重要人物及其享誉东南文坛的汪园由此呈现在世人面前 , 其丰功伟绩至今荡气回肠 , 堙没之故无不发人深省 。

一、漳之将种 , 起家武闱、官至大将军第一人

汪弘器(1558—1613) , 字尔材 , 清代为避乾隆讳易“弘”为“宏” 。 漳州卫人 。 八世祖汪伴权以淮西子弟追随朱元璋定天下 , 世袭金吾卫指挥佥事 。 宣德间 , 地处漳州府龙溪、龙岩、南靖三县之交的百家畲洞爆发大起义 , 因“守臣连年征剿”却“仅得宁息” , 六世祖某由此调任漳州卫坐镇 , 从此定居漳州 , 世袭该卫最高长官三品指挥之职 。

万历元年癸酉(1573年) , 年仅十六岁成丁的汪弘器破天荒考中漳州将门之后的首位武举人 。 是年 , 其父汪有临去世 , 婉拒张居正的从优照顾 , 放弃了世袭将职 , 继续闻鸡起舞攻读武学 。 要知道抗倭名将俞大猷则是放弃学业承袭世职 。 可见汪弘器之高风亮节 。 其于日下世风之地宛若一股清流 。

万历五年(1577年) , 年方弱冠的汪弘器高中丁丑科武进士 。 随后“嗣历楚、粤、晋、留都枢府 , 出镇吴门 , 年仅四十余耳” , 可知汪弘器年轻有为 , 宦迹南北 。 由《明神宗显皇帝实录》记载可知汪弘器自万历十六年至四十年(1588—1612)的二十四年间 , 历任广西都司佥书署都指挥佥事 , 广东都司掌印 , 南澳镇副总兵 , 署都督佥事、南京都督府佥事兼提督大教场 , 协守潮漳副总兵 , 广西柳庆参将 。 又据《广西通志》记载 , 其又先后出任广西都司佥事、思恩参将 。 另据林古度诗题“汪尔材总督” , 可知汪弘器曾任“总督”之职 。 按林古度此诗作于万历三十一年“癸卯冬日”(1603年)与曹学佺同游之际 , 结合张燮《祭汪尔材大将军文》称其为“大将军” , 可知汪弘器最终职务不只做到参将 。

二、筑园嗜古爱客第一人

汪弘器“治兵之暇” , 未沉沦于声色犬马 , 而是“散财结客” 。 据林古度《汪尔材总督 , 陈元朋、张绍和二孝廉招集顾氏园林 , 同郑辂思民部、陈贞兹孝廉、曹能始、徐兴公分韵》记载 , 早在万历三十一年 , 汪弘器即与陈翼飞、张燮、郑怀魁等“霞中十三子” , 以及曹学佺、林古度、徐火勃等“闽中诗坛”领袖唱和于闽南名园顾氏园林 。

汪弘器又与张燮等辈多次唱和于张燮园林藏真馆、别界等处 , 其中就有喜迎元宵 。

此间 , 汪弘器吸引了驻守厦门的民族英雄、两任福建南路参将宗孟与施德政 , 以及同为军籍出身的戴燝、林茂桂、高克正等名士交游 。 曾与张燮集于宗孟的香雪亭唱和不已 。

汪弘器对此并不满足 , 更“筑宇城东”即漳州古城之东 。 据张燮《吕大夫邀同戴观察燕集汪园》记载 , 汪弘器于此先后与漳州府通判、分管月港督饷馆的吕继梗、戴燝、张燮以及来自月港的名士高克正、陈范欢聚汪园 。 汪弘器于纵横“东西洋”的世界贸易大港漳州月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作诗文具有海洋文学属性 , 随着张燮《东西洋考》在华侨的影响而流传海外 。

据张燮《冬日 , 宗浩然招同蒋道力、汪尔材、吴潜玉集香雪亭 , 余以中酒逃去》《十三夜林德芬蒋道力 汪尔材郑辂思吴潜玉陈伯畴郑瓒思燕集别界同用灯》《十四夜道力招同尔材、德芬诸君燕集即事得怀字》记载 , 汪弘器曾多次与金门名士蒋孟育唱和 , 择中秋佳节于汪园为之庆生 , 张燮于是有诗《中秋 , 偕道力诸君集尔材宅 , 是日道力初度》 。 由此蜚声宝岛台湾 。

顾氏园林的主人顾国相闻讯即与泉州名士颜廷渠以及张燮、汪有洵、徐銮、郑爵魁等漳州才子一道欢聚汪园 , 张燮还为新落成的亭阁《题汪尔材大将军新亭四首》 , 从中可见汪弘器出类拔萃之品位及其园林设计才华 。

该园有钓璜堂及“留云引月”之笙箫、胡床 , 就是帘席也富有诗情画意 。

从汪弘器一连与漳州诗坛执牛耳之张燮以及精神领袖戴燝、以“治《诗》”高中会魁的林茂桂多次唱和来看 , 这位长期游弋于“东南衣冠之会”、一连三次盛会唱和 , 汪大将军绝非附庸风雅、沽名钓誉之徒 。 否则 , 也不会有张燮的西蜀杨雄“子云才”之誉 。

虽然 , 汪弘器未名列“霞中十三子” , 但也早已被“霞中诗社”成员视为诗社的一分子 。 其以“总督”之身 , 折节年少十余岁的举人张燮、陈翼飞相唱和 , 其既不倚老卖老 , 又不以位高权重居高临下 , 二不耻下问 。 可见其真心与用心 , 海纳百川之胸怀 。

汪弘器曾赋诗《寄赠沈将军》题赠民族英雄沈有容:

风格翩翩自昔闻 , 居然谈笑静尘氛 。

入关草树悬秦日 , 出塞旌旗卷汉云 。

投笔元夸班定远 , 登坛不让霍将军 。

天书十道今应赐 , 会见燕然早勒勋 。

这首目前所见汪弘器硕果仅存的诗作 , 引经据典霍去病与投笔从戎的班超 , 无不荡气回肠 , 实则也是汪弘器自身的写照 。

该诗出自沈有容诗文集 , 按文集中黄承玄“万历丁巳”的序言 , 可知付梓于万历四十五年(1619年) , 其时汪弘器已卒 。 对此 , 曾经相互砥砺的老友、同为南直隶(此指安徽)老乡的沈有容当万千感慨 。

三、忍辱负重李广再世 , 张燮抱病哭祭不已

汪弘器广交海内名士 , 会否本末倒置?按其与“粤西”结缘 , 其时广西大藤峡以“狼兵”著称 , 其与百家畲洞同样来自“归正”的彪悍族群 , 由汪弘器于此青云直上 , 其韬略可见一斑 。 而汪弘器还曾负责南京大教场 , 由此与探花林士章结成儿女亲家 , 可见其乃文武兼备之人 。

汪弘器一反常人眼中武将大老粗的印象 。 而是以西晋历史名人卫玠再世的“璧人”名扬北京 。 张燮由此为作像赞《题汪大将军小像》 。 汪弘器有一双儿女 , 基因得传 。

按汪弘器之子大有少年英雄之气 , 其女嫁入名门相夫教子 , 可见其家教之优秀 。

由于汪弘器鞠躬尽瘁、殚精竭虑 , 导致长年患病 , 方“病足初起”即积极投身创作 。 因未能按时履新 , 遭到了万历帝的横加指责 。 对此 , 汪弘器并不辩解 , 而是默默地承受着 。

万历四十一年癸丑(1613年)十一月 , 这位千里马在广西任所英年早逝 , 结束了孺子牛的一生 。 半年后 , 魂归漳州故里 。

难以接受此情此景的张燮 , “强起”“卧枕”之躯 , “哭君于堂” , 直到“久之 , 乃能为文”《祭汪尔材大将军文》以“告君之灵” 。

能与黄宗羲称道的“万历间作手”心有灵犀 , 可见弘器之历史地位 , 堪称凤毛麟角之奇将!

按汪弘器 , 与久居漳州的沈有容均为南直隶之人 , “上下岁”的汪弘器 , 没有像沈有容那样幸运 , 能够在两地新旧方志中面面俱到 。 汪弘器不仅在安徽六安祖地的清同治《六安州》无只言片语 , 在各版《漳州府志》《龙溪县志》以及新编的《漳州市志》中也未为之立传 , 可谓千古憾事!

按汪弘器好友张燮、戴某、林茂桂、徐銮、郑怀魁等人曾应邀参与修纂万历癸丑《漳州府志》 , 只因其时弘器尚在 , 据生不立传的原则未能入传 。

至清康熙末年 , 蔡世远重修《漳州府志》 , 此时已历百余年 , 虽然蔡世远也是明朝军籍后裔 , 却因其长子蔡长汉涉及海上走私案 , 导致对张燮著作谈虎色变 , 加之明清政权的重文抑武国策使然 , 由此未能从中发现这位至今激励后生奋进的楷模 。 由此可见 , 揭示文本背后的历史情境尤为关键 。 (本文源自《闽南日报》 刘 涛 文/图)

版权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 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公众号联系(0596-2595655) , 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 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