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公元前260年 , 秦、赵两国交兵的长平(今山西省高平市西北)一带 , 灼热的战场上散发着寒意 , 死亡的陷阱正在这个让后人毛骨悚然的古战场缓缓铺展开来 。

当年轻气盛的赵括取代廉颇成为赵军主将 , 一名秦军老将接过秦昭襄王的兵符 , 火速赶往秦军大营 , 接替主将王龁[hé] , 指挥这场空前残酷的大决战 。

秦王下令全军严守秘密 , 赵军将士完全被蒙在鼓里 , 不知他们的对手是用累累白骨垒起赫赫战功的一代名将——白起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武安君白起画像 。

1

白起在史书中留下的最早记载 , 是秦昭襄王十三年(前294年) , 率军攻打韩国的新城(今河南伊川县) , 当时他的头衔是左庶长 。

按秦国的军功爵制度 , 左庶长为二十等爵中的第十级 。 商鞅变法规定 , 秦兵在战场上每斩获一个军官首级 , 可升一级爵位 , 也就是说 , 白起此前可能亲手斩杀了至少10名敌将 。

关于白起成名前的经历 , 一切都很神秘 。

唐代诗人白居易考证白起出身楚国没落贵族 , 在《太原白氏家状二道》中称:

白氏芈姓 , 楚公族也 , 楚熊居太子建奔郑 , 建之子胜 , 居于吴楚间 , 号白公、因氏焉 。 楚杀白公 , 其子奔秦 , 代为名将…… 裔孙曰起 , 有大功于秦 , 封武安君 。

孟祥才等学者认为 , 白起升职的一大原因是得到了宣太后一党的支持 , 这与他出自楚国贵族有一定关系 。

秦昭襄王嬴稷年少即位 , 实权最初掌握在他母亲宣太后手中 , 太后的弟弟、穰侯魏冉辅政 , 而宣太后正是楚国芈姓王族 。

在秦军攻打新城的前一年 , 魏冉被秦昭襄王任命为相 , 上任后举用亲信白起为将 , 将他推上了战国的历史舞台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秦昭襄王(剧照) 。

2

秦昭襄王是秦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国君 , 可在他“超长待机”前期 , 拥有“虎贲之士百余万 , 车千乘 , 骑万匹”的秦国 , 并不占据绝对优势 。

白起一战成名的三年前 , 秦昭襄王十一年(前296年) , 齐、魏、韩三国派兵攻破函谷关 , 秦国一时难以抵抗 , 还不得不割地求和 , 将河外及武遂、封陵等地归还韩、魏 。

正在此时 , 白起横空出世 , 三十多年攻城略地、杀人如麻 , 真正唤醒了秦军横扫六国的野心与席卷天下的气势 。 他每打一次大战 , 天下为之震动 , 六国就此患上了“恐秦症” 。

白起的战功 , 是汗青史册之中弥漫的的血腥味 。

秦昭襄王十四年(前293年) , 伊阙之战 。 白起首次指挥重大战役 , 在伊阙(在今河南洛阳)大破韩、魏大军 , “流血漂卤 , 斩首二十四万” 。
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年) , 鄢郢之战 。 白起率军伐楚 , 水攻鄢城 , “水溃城东北角 , 百姓随水流 , 死于城东者数十万” , 之后乘胜直捣楚国郢都(在今湖北江陵县) 。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前273年) , 华阳之战 。 赵、魏数十万人马出兵华阳(今河南新郑) , 攻打韩国 。 秦国命白起带兵增援韩国 , 再次取得大胜 , 斩首魏军13万 , 还将手无寸铁的2万赵军俘虏押到黄河边 , 推入滔滔河水之中 。

在踏上长平战场之前 , 白起已经为秦国攻克数十城 , 兼地千里 , 而这些常胜不败的战绩背后 , 是几十万军民曾经鲜活的生命 , 或斩首 , 或水淹 , 或沉河 , 无所不用其极 。

秦昭襄王因白起战功显赫 , 封他为“武安君” 。

《史记正义》曰:“抚养军士 , 战必克 , 得百姓安集 , 故号武安 。 ”战国时期 , 这个封号犹如被诅咒一般 , 受封者皆不得善终 。 在白起之前 , 纵横家苏秦被封为武安君 , 最终死于非命;白起之后 , 另一位武安君 , 赵国名将李牧受赵王猜忌 , 最终惨遭冤杀 。

二十年间 , 从籍籍无名的左庶长到威震六国的武安君 , 白起似乎也在冥冥中注定了自己的命运 , 而后世还给了他另一个恐怖的称号——“人屠”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白起(剧照) 。

3

蝴蝶轻轻地扇动翅膀 , 将在遥远的彼方引发一场大风暴 。

点燃长平之战导火索的人 , 是一个叫冯亭的郡守 。

秦昭王四十五年(前262年) , 白起带兵攻占韩国的野王(今河南沁阳) 。 如此一来 , 韩国的另一座城上党(在今山西长治)成了一块“飞地” 。 韩王下令将上党献给秦国 , 以求平息战火 。

上党郡守冯亭在与韩国失去联系后 , 却召集部下商议道 , 上党与国内的联络通道已被秦军切断 , 我们无法再做韩国的臣民了 , 不如将上党及周边城邑十七座献给赵国 。 赵国若接受我们 , 秦国一怒 , 必将攻赵 , 到那时 , 韩、赵合力抵抗 , 一定能阻止秦军 。

冯亭派人前往赵国 , 面见年轻的赵国国君赵孝成王 , 洽谈归降一事 。

赵孝成王拿不定主意 , 于是请来他的两个叔叔平阳君赵豹和平原君赵胜商量对策 , 这两位长辈给了他完全不同的建议 。

平阳君认为 , 圣人将无缘无故得到的利益视为祸害(“圣人甚祸无故之利”) , 接受上党的投降是引火烧身 , 必将惹怒秦国 , 后患无穷 。

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却持相反意见 , 说:“今坐受城市邑十七 , 此大利 , 不可失也 。 ”

赵孝成王不愿放弃眼前利益 , 采纳平原君之言 , 将上党收入囊中 。 这一虎口夺食的举动为两年后的灾难埋下了伏笔 。

一如冯亭所料 ,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前260年) , 秦国果然将矛头指向赵国 , 派出左庶长王龁 , 率军向两年前本就该一鼓作气拿下的上党发起进攻 , 迅速占领了该地 , 上党百姓纷纷逃往赵国 。

相比白起 , 王龁资历尚浅 , 秦军在上党的战斗也并不激烈 , 可能只是想打一场攻城战 。 然而 , 上党失守后 , 不甘失败的赵孝成王派老将廉颇率赵军四十余万应敌 , 形势一发不可收拾 ,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在长平一触即发 。

廉颇与白起并列战国四大名将(典出《千字文》:“起翦颇牧 , 用军最精 。 宣威沙漠 , 驰誉丹青 。 ”) , 久经沙场 , 老谋深算 。

他在长平与秦军交手几次后 , 发现秦军士气正盛 , 锐不可挡 , 但其远离腹地攻打上党 , 粮草供应是一大问题 。 赵军若依据有利地形 , 以丹水为屏障 , 修筑阵地 , 坚守不出 , 就可拖垮秦军 。

廉颇采取坚壁战略 , 无论秦军如何挑战 , 都不再与王龁正面交锋 。 后来的故事告诉我们 , 廉颇的策略是正确的 , 假如赵军不主动出击 , 长平之战的结局很有可能是以秦军被迫退兵告终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赵将廉颇(剧照) 。

4

赵孝成王那时正年轻 , 小伙子心浮气躁 , 以为廉颇年老无能 , 不听调遣 , 想把他换下来 。

秦国也怕廉颇高筑围墙 , 固守阵地 , 于是使出了反间计 。 秦相范雎(一作范睢、范且) , 派人到赵国行贿 , 并散布谣言 , 扬言廉颇将投降 , 说秦军不怕老迈的廉颇 , 只怕赵国用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 。

这里出现了两个关键人物 。

范雎本不是秦国人 。

白起受封武安君时 , 范雎不过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 , 人微言轻 , 却颇有才学 。 后来遭遇职场暴力 , 被须贾诬陷叛国 。 魏相魏齐将他抓来一顿毒打 。 范雎差点儿被笞打至死 , 骨折齿落 , 奄奄一息 。 魏齐等人以为他死了 , 才用席子裹住扔到厕所里 , 路过的宾客还轮番往他身上撒尿 。

范雎受尽屈辱 , 死里逃生后改名换姓逃到秦国 。

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 , 此人确实才华出众 。 在几经波折见到秦昭襄王后 , 范雎立马就为秦王献上良策 , 解决了秦国“老大难”的问题 , 一是扳倒了执掌秦国朝政多年的宣太后一党 , 二是为秦国提出了“远交近攻”战略 。

范雎被任命为秦相 , 秦昭襄王依据“远交近攻”之策 , 调整对外战略 , 暂时交好齐、楚等大国 , 先集中攻打三晋之地 , 这才有了之前对上党的争夺战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秦相范雎(剧照) 。

耐人寻味的是 , 赵国文臣武将中 , 为何偏偏是赵括上了范雎的名单?为何赵括代廉颇为将 , 秦军就有取胜之机?这恰恰证明 , 秦国做好了情报工作 , 对赵括其人早已有所了解 。

赵国名将赵奢曾在阏与之战大胜秦军 , 赵括是他的儿子 , 从小耳濡目染 , 喜好谈论兵事 。

赵括学兵法极具天赋 , 赵奢在世时父子俩日常切磋 , 老子都说不过儿子 。 儿子是个天才少年 , 赵奢却闷闷不乐 , 赵括的母亲不解 , 就问丈夫这是为何 。

赵奢说 , 战争 , 是以命相搏的事情 , 赵括却把它视为轻而易举的事情 , 只会夸夸其谈 。 赵国将来千万不能用他为将 , 否则 , 使赵军失败的不是别人 , 将是赵括 。

赵奢不幸而言中 。

赵孝成王对廉颇的忍耐到了极限 , 再加上秦国奸细煽风点火 , 流言四起 , 最终决定以赵括代廉颇为主将 , 改变此前的防御战略 。

赵括之母得知儿子即将奔赴前线 , 心中满是忧虑 , 再三上书劝阻 , 告诉赵王:“括不可使将 。 ”

赵孝成王不以为然 , 仍一意孤行 , 跟赵母说 , 这事儿您别管 , 我意已决 。

赵母无奈向赵王请求:“王终遣之 , 即有如不称 , 妾得无随坐乎?”只求日后赵括兵败 , 一家人不受牵连 。

5

赵括毫无实战经验 , 只知纸上谈兵 。 他上任后 , 一改廉颇方针 , 仓促转守为攻 , 带兵跨过了本被廉颇视为屏障的丹水 , 主动向秦军发起进攻 , 一步步地走向深渊 。

反间计一成功 , 秦王也临阵换将 , 悄悄用老将白起代王龁为主将 , 并“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 。

当年八月 , 赵括率领的赵军主力大规模出击 。 白起命先锋部队诈败 , 不断诱敌深入 , 将赵军引至秦军预设的壁垒 , 同时派一支二万五千人的奇兵断绝赵军后路 , 切断了赵军给养 , 对赵军形成包围 。

秦军阵地在丹水以西 , 背靠山峰形成一个弧形的阵地 , 这是白起对40万赵军进行合围的地形优势 。 另外 , 这里地势崎岖 , 易守难攻 , 若居高临下 , 在山谷间布置弓弩部队 , 赵军将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

等到秦军对赵军主力形成分割包围时 , 赵括察觉形势不利 , 早已无路可退 。

此时 , 秦昭襄王亲赴前线动员 , 宣布凡参战者赐爵一级 , 当地15岁以上的男丁 , 全部派往长平 , 完全阻断赵军的后路 。 这场战役 , 正按照秦国的计划发展 , 至此已经成为秦、赵两国的国运之战 。

赵括的军队一头钻进了白起的陷阱 , 在绝粮的情况下被围了46天 。 到九月 , 赵军之中已经出现偷偷杀食同伴的惨烈局面 , 这支疲惫之师逐渐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

穷途末路的赵括决意拼死一搏 , 亲率精兵强行突围 , 一出阵就被秦军射杀 。 四十万饥饿乏力的赵军彻底崩溃 , 不再进行抵抗 , 向白起拱手而降 。

白起取得了人生中最辉煌的一次胜利 , 随后对这支庞大的投降队伍进行了平生最惨无人道的一次大屠杀 。 他给出的理由是:“秦已拔上党 , 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 。 赵卒反覆 , 非尽杀之 , 恐为乱 。 ”

据史书记载 , 这40万赵军降卒 , 除年纪小的240人被白起放回赵国之外 , 其余全部坑杀 。 长平一战 , 秦军共歼灭赵军45万人 。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 , 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 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 ”)有学者认为 , 其中显然还包括之前投降赵国的上党百姓 。

这一天 , 无数赵国人失去了他们的儿子、丈夫 , 或是父亲 。

关于秦军如何坑杀数十万俘虏 , 经过学者对长平古战场遗址的考古发现 , 现已发掘的尸骨坑中 , 被埋尸骨多有明显的刀伤、箭伤或钝器造成的创伤 , 甚至有的只剩下躯干而没有头骨 。 由此可推测 , 白起坑赵并非活埋 , 秦军应该是将赵军处决后才抛至附近沟壑中草草掩埋 。

日后接任范雎为秦相的蔡泽不禁感慨:“楚、赵天下之强国 , 而秦之仇敌也 , 自是(长平之战)之后 。 楚、赵皆慑伏不敢攻秦者 , 白起之势也!”

凭君莫话封侯事 , 一将功成万骨枯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长平之战遗址尸骨坑 。

6

长平之战的最后一个亡魂 , 是白起 。

经过近一年休整 , 白起平定上党一带 , 准备亲率大军 , 一鼓作气攻下赵国邯郸 。 韩、赵两国唇亡齿寒 , 情急之下请出苏秦的族弟、纵横家苏代前往秦国游说范雎 , 促使白起退兵 。

范雎与苏代这两位舌辩之士狭路相逢 , 还是苏代占了上风 。

苏代一见范雎 , 劈头就问:“赵国灭亡 , 白起凭借战功贵为三公 , 您甘心屈居其下吗?”接着他又劝说范雎:“之前上党城破 , 百姓宁可归赵也不降秦 , 如果灭掉赵国 , 它北边落入燕国 , 东边并入齐国 , 南边归于韩、魏 , 你们秦国也无法得到民众 。 不如趁着韩、赵惊恐万分 , 让他们割地求和 , 免得武安君再立功勋 。 ”

范雎一听 , 好像是那么回事 。 他立即向秦王打小报告 , 说秦军不宜继续作战 , 还是命白起撤兵 , 同意赵国停战媾和吧 。

白起正要直捣赵都 , 秦王一道军令将他召回 , 错过了攻灭赵国的最佳时机 , 内心愤懑可想而知 。

此时 , 秦昭襄王对老功臣白起的态度也逐渐发生转变 。 白起虽立功无数 , 但为人执傲 , 不懂明哲保身 , 犯了臣子的大忌 , 更何况他还是已倒台的宣太后一党当年举荐的人才 。

秦昭襄王四十九年(前258年) , 赵国愤而毁约 , 不愿割让本来答应的城池 , 秦王再次兴兵攻打邯郸 。 白起身染重病 , 未能出征 , 秦军初战不利 。

等到白起病愈 , 秦王盼着他披挂上阵 。 白起却说 , 这个仗不能打 , 诸侯怨恨秦国 , 每天都有援兵到达 , 况且长平之战我军死伤过半 , 国内空虚 , 一旦开战 , 在诸侯的里应外合之下必败无疑 。

秦昭襄王不听 , 没有你老白 , 我大秦虎狼之师照样给力 , 于是把两年前白起的“替补”王龁派上场 。

结果 , 秦军在邯郸城下大败而归 。

“秦不听臣计 , 今如何矣!”白起听闻秦军打了败仗 , 说出这番话 , 不知是悲叹 , 还是嘲讽 。

秦王得知后震怒 , 强令白起必须出征 , 可他依旧称病 。 秦王一气之下 , 将武安君白起贬为士伍 , 迁往阴密 , 流放之前因其病重暂居咸阳 。

又过了三个月 , 前线形势愈发危急 , 秦王更是恼怒不已 , 把气撒在白起身上 , 强令他即日动身离开咸阳 。

白起出城不久 , 秦王和范雎商议 , 说:“这家伙还在闹情绪 , 发牢骚 。 ”转念一想 , 派出使者 , 带着宝剑 , 在距咸阳西门十里的杜邮(在今陕西咸阳市)追上白起 , 命其自裁 。

催命使者到了 , 白起接过剑 , 仰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沉默良久 , 又说:“我固当死 。 长平之战 , 赵卒降者数十万人 , 吾诈而尽坑之 , 是足以死!”

这就是一代名将的遗言 。 说罢 , 白起自刎而死 。

他一人在三十多年间共为秦国歼敌百万、克城百余座、吞并几千里 , 拉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 。 梁启超对战国时战死的士兵人数做过统计 , 认为“战死士卒两百万有奇” , 其中死于白起手下的就多达百万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秦军士卒(剧照) 。

7

白起死后 , 一个复杂的名将形象逐渐形成 。

在白起被秦昭襄王勒令自杀后 , 秦人纷纷哀怜其所受冤屈 , 自发在乡里祭祀这位秦国的大功臣 。 此后两千多年 , 秦地皆有白起的祠庙 。

唐宋时 , 白起正式得到中央朝廷尊崇 , 基本上是以一代神将的正面形象塑造 。

有唐一代 , 白起作为周朝开国功臣姜子牙的陪祀 , 供奉于武庙内 , 为武庙“十哲”之一 , 与吴起、乐毅、韩信等名将齐名 。

到了宋代 , 宋太祖赵匡胤有一次到武庙祭祀 , 观庙中所画历代名将 , 看到白起画像 , 以杖指之说:“起杀已降 , 不武之甚 , 何为受享于此?”宋太祖以宽厚仁慈著称 , 自然对残暴的白起心生反感 。

宋太祖虽然嫌白起“杀降”而将他逐出“十哲”之列 , 但白起还是位居配享武庙两庑的“七十二人”之首 , 并未遭到贬低 , 官方对其一生战功始终是认可的态度 。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一代杀神:战国最残忍名将 , 百万人死于他手下// //

▲白起雕像 图源/图虫创意 。

与官方的推崇相反 , 民间对白起的评价更多侧重于对他坑杀降卒、杀戮过重的批判 , 如果当时有《日内瓦公约》 , 他就是犯下滔天罪行的战犯 。

今山西中部、北部 , 战国时期为赵国领土 。 当地至今还有一道传统小吃烧豆腐 , 也叫做“白起肉” , 相传为赵国百姓仇恨白起所作 , 豆腐即代表白起的肉 。

在历代志怪小说、文人笔记中 , 不乏以白起作为反面形象编造的善恶报应故事 。 在这些民间虚构的故事中 , 白起在阴间受尽责罚 , 看似荒诞 , 实为表达民众对他的贬抑态度 。 譬如:

唐代戴孚《广异记》:河南府史王某入地狱 , 见“白起以诈坑长平卒四十万众 , 天帝罚之 , 每三十年一斩其头 , 迨一劫方已” 。
明代郎瑛《七修类稿》:洪武年间 , 杭吴山三茅观雷击白蜈蚣一条 , 长尺许、广二寸 , 身有殷色楷书 “秦白起”三字 。
明代周晖《金陵琐事》:“正德年间 , 守备太监富紫泉 , 建永宁寺于安德门外坌山口 , 屠一猪祭梁 。 猪腹上隐隐 ‘秦将白起’四红字 。 富曰:‘此白将军也 。 ’遂埋之 。 ”

中华名将辈出 , 白起独一无二 。 他是统一天下的功臣 , 也是坑杀赵卒的凶手 , 他是帝王尊崇的名将 , 也是百姓憎恨的罪人 , 他是战神 , 也是人屠 。

这一切 , 似乎并不矛盾 。

参考文献:

  1. [汉]司马迁:《史记》 , 中华书局 , 2006年版
  2. [汉]刘向等:《战国策》 , 齐鲁书社 , 2005年版
  3.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 岳麓书社 , 2009年版
  4. 杨宽:《战国史》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2003年版
  5. 孟祥才:《论白起的事功和悲剧结局》 , 《孙子研究》2018年01期
  6. 姜守诚:《罪魂?鬼王?神将——秦将白起的宗教化形象建构》 , 《世界宗教研究》2016年05期
  7. 石金鸣、宋建忠:《长平之战遗址永录1号尸骨坑发掘简报》 , 《文物》1996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