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作太猛,断送清朝

1911年 , 清朝的洋务运动已经进行了50年 , 编练新军有近二十年 , 清末新政也已经实行十年 , 怎么武昌起义一声炮响 , 清朝连个像样的反扑也没有 , 就土崩瓦解了呢?因为半个世纪以来振作得太猛了 。

1851年 , 太平天国起义 , 随后横扫整个中国南方 , 其北伐军甚至一度打到了天津附近 。 咸丰大概也知道八旗子弟衰落到了什么程度——别说是铁杆枪 , 就是大烟枪也端得颤颤巍巍 , 烂泥扶不上墙了 。 怎么办?只有让汉人去平叛 。 咸丰清楚一旦地方权力过大 , 肯定尾大不掉 , 但他没有别的办法 , 为了振作起来 , 只能重用汉人大臣 , 鼓励他们办团练 。

所以才有了曾国藩、李鸿章的崛起 , 有了湘军、淮军的崛起 。 湘军和淮军大破太平天国 , 为清朝续了一口长气 , 同时留下了一个毒瘤 , 那就是开了一个先例:自此以后 , 地方办的团练不归朝廷 , 归地方、归办团练的大臣 。 民国初年的很多乱象 , 比如中央权力赢弱、北洋军阀混战 , 甚至蒋介石时期各个地方的离心 , 其实追根溯源都开始于此 。

湘军只听曾国藩的 , 淮军只听李鸿章的 , 其他人来调兵?对不起 , 爷不认识 。


振作太猛,断送清朝

振作太猛 , 断送清朝// //

湘军最终没有造反说明朝廷对地方还是有一定的控制力

刚开始 , 湘军和淮军的战斗力还是很强悍的 , 等到了甲午战争爆发 , 中国的湘、 淮两军和日本的新式军队在朝鲜短兵交接 , 败得一塌糊涂 。 朝廷没办法 , 继续振作吧 。

这次 , 清朝开始练新军 , 全部的西式装备、全部的西式教学 , 新军连出操都不喊“一二一” , 而是喊“One Two One" 。

在哪里练的兵?天津小站 。 谁练的兵?袁世凯 。 练成了吗?练成了 。 成效如何?只知袁宫保(袁世凯) , 不知大清朝 。

天津小站的新军是如此 , 各个地方的新军也是如此 。 比如武昌的新军肯定只听张之洞的 。

这还不是最可怕的 , 最可怕的是这些新军 , 尤其是南方诸省的新军 , 有满脑子的革命思想 。 后来很多革命党起义前都是先和地方上的新军眉来眼去 , 新军配合了 , 才最后发难 。 不成功的黄花岗起义是如此 , 成功的武昌起义更是如此 。

除了军事领城 , 清朝还在其他领域振作过 , 也都振作过头了 。 鸦片战争败了 , 第二次鸦片战争又败了 , 于是 , 朝廷告诉自己 , 要振作 。 这次振作的主题叫洋务运动 。

洋务运动真正让中国人睁开了惺忪的睡眼 , 开始小心翼翼地观察这个变化了的新世界 。 不看不知道 , 一看吓一跳 , 之前以为中国只是在制造坚船利炮上不如金发碧眼的洋人 , 如今发现好像于是他方面也有比较大的差距 。 于是 , 洋务运动中开办了大量的军事工厂 , 比如张之洞开办的的汉阳铁厂、汉阳兵工厂 。


振作太猛,断送清朝

振作太猛 , 断送清朝// //

在腐败的朝廷下 , 洋务运动难以发挥作用

这些行为到底起了多大的历史作用呢?比如张之洞深耕武昌近二十年在抵御外侮上没起到什么作用 , 可是他给武昌起义的革命军留下了一个巨大的宝藏 。 在武昌的军械库中 , 步枪就有好几万支 , 还有张之洞光汉阳造的历年购置的武器弹药:从德国购进的七九毛瑟枪万多支 , 从日本购进的六五步枪万五千支 , 此外还有很多重武器 。 这些武器迅速地装备好了武昌起义军 , 使得起义军有了和清朝叫板的实力和勇气 。 连孙中山也不得不承认 , 张之洞是不言革命的大革命家 。

在另一个领域 , 甲午战争败了 , 对抗八国联军侵华也败了 , 清朝一度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寒意 。 为了挽救危机 , 朝廷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还是继续振作吧 。 这次振作的主题叫清末新政 。

清末新政是个庞大的工程 , 其中包括这两点:新政需要人才 , 人才如何培养?清朝想到的办法是废除科举、录取新人 。 新人如何才叫新?主要的标准就是看他是否出过洋、留过学 。

科举制是隋唐时期就流传下来的选官制度 , 说废除就废除了 。 大量的知识分子突然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 , 就像一个学生上了十年的学 , 做了三年的高考模拟卷 , 到高考前夕突然接到通知说高考取消了 , 一样的震撼和迷茫 。 不能料举了 , 那怎么办 , 答案只有一个 , 出国留洋 。 去哪里?美国太远 , 欧洲太贵 , 日本又近又便宜 , 还刚刚打败了中国正好说明了了人家改革的成功性和我们去学习的必要性 。 一时间 , 大群中国留学生鸟泱乌泱地去日本留学了 。 那他们学习了什么具体的知识呢?回来报效祖国了没有?

答案大家都知道了 , 无论是官派的留学生还是自费的留学生 , 都学了满脑子的革命思想 , 连文艺青年鲁迅也参加过光复会 。


振作太猛,断送清朝

振作太猛 , 断送清朝// //

这些留学生虽然让朝廷走向了近代化 , 但也敲响了清廷的丧钟

辛亥革命的中坚分子几乎都有出国留洋的经历 , 林微因的堂叔林觉民留学归来 , 万贯家财不要 , 娇妻幼子不要 , 豁上年轻的性命 , 哪怕革命不能成功也要革命 。 徐锡麟更是打人了朝廷内部 , 成为安徽巡抚的亲信 , 但不要功名利禄 , 只要革命 。

洋务运动中那些睁开眼看世界的人 , 到了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那种中国无论是技术还是制度事事不如人的感觉更强烈、更清晰了 。 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中坚分子 , 人数众多 , 几乎掌控了中国底层社会 。 他们就是当时的立宪党人 。

革命党固然勇猛 , 但大多只是不谙世事的热血青年 , 往往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 他们最早的天然同盟军是绿林大学毕业的黑社会 。 但是 , 要维持秩序、治理国家还是要依靠有知识、有经验、有身份的立宪党人 。 武昌起义如果不是立宪党人旗帜鲜明地站在了革命党人这一边 , 帮着维持革命后的秩序、梳理革命政府的财政 , 估计武昌起义会是县花一现 。 那么 , 为什么立宪党人倾向于革命呢?

1908年冬天 , 慈禧去世了 。 对于慈禧 , 今人的印象大多是愚蠢落后和冥顽不顾 。 不过慈禧弄权还是很有几把刷子的 , 义和团闹得如此出格 , 八国联军来了后如此惨败 , 也都没有撼动慈禧的位置 。 慈禧一走 , 上来了一群不知道深浅的生瓜蛋子 。 他们一上台就嚷嚷着收权 , 地方上的权力军事上的权力、经济上的权力统统收归朝廷 。 袁世凯的兵权就是这个时候被收走的 。

他们天真地认为权力收上去了 , 江山会更稳固 。 他们不知道他们收上去的只是名义上的权力 , 失去的却是立宪党人的心 , 是立宪党人对清朝深深的失望 。


振作太猛,断送清朝

振作太猛 , 断送清朝// //

皇族内阁的成立让立宪党彻底放弃了朝廷

立宪党人是当时社会的中坚分子 , 他们转向了革命 , 命运的天平也就转向了革命 。

晚期的清朝像极了《笑傲江湖》里面的林平之 , 危难之际 , 毫无办法 , 只能拿出由《葵花宝典》变化来的辟邪剑法 , 剑法一开头就写了几个大字 , “要练神功 , 必先自宫” 。

清朝要想活命 , 就得振作起来 , 苦练神功 , 然后就狠心自宫了 。 但自宫之前 , 他没想到自己平时不锻炼 , 身体素质经不起折腾 , 结果神功没有练成 , 虚弱的身体就因失血过多 , 一命鸣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