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众所周知紫禁城陷于闯军 , 明朝亡于李自成之手 。 后来清廷乘机扰攘 , 如果无吴三桂之助 , 多尔衮欲定鼎北京 , 恐非易事 。 因此以玄烨为代表的清朝统治者对李自成如何进入北京 , 以及如何给李自成农民军的定性尤为关注 。 这不仅仅关系到满清统治者入主中原的合法性 , 更关系到清朝天命的人心基础 。

康熙曾这样评价道:“李自成攻破北京 , 崇祯自缢 , 即指明亡于流贼 , 非亡于清 。 ”其中“攻破”二字不可轻视 , 康熙为此曾大费思虑 。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 , 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

康熙虽承认崇祯还颇读书 , 然在其心目中 , 崇祯刚愎无知 , 信用宦官 , 其实已与万历无别 。 李自成兵至昌平 , 崇祯尚懵然不知 , 这样的明朝怎能不灭亡呢?

更值得注意的是 , 康熙内心虽然鄙弃崇祯 , 却又一再公开强调崇祯并非亡国之君 。 清顺治更加推崇崇祯 , 乃因其政治改革上孤立无助 , 身有同感 。 康熙继位 , 自然要一以贯之 , 无改于父道 。 但这不是问题之所在 。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 , 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

那么满清统治者为何要极力的称赞崇祯呢?

我认为康熙还有一层考虑:从崇祯亡于李自成之手这一事实出发 , 崇祯若属亡国之君 , 则李自成入京势必成为顺天应人;而于清廷为明君父复仇的名义 , 自会平添一层障碍 。 因此只有崇祯不当亡而亡 , 李自成才是名副其实的闯贼 , 清军入关名正而言顺 , 进一步印证清初多尔衮所言 , 清军定鼎北京乃得之于“闯贼” 。

后来康熙安排历代帝王庙 , 黜万历、泰昌、天启 , 而独保留崇祯 , 也是因为如此 。 顺治认同崇祯出自情感 , 康熙表面上肯定崇祯却出于政治理智 , 父子有别 , 不宜混同 。 可见康熙的考虑 , 较之他的父亲顺治在政治层面还要深远 。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 , 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

康熙曾说:“后流贼李自成攻破京城 , 崇祯自缢 , 臣民相率来迎 , 乃剪灭闯寇 , 入乘大统 。 ”

务必注意的是 , 康熙特将清廷发兵置于明崇祯自缢之后 , 似乎清廷作出大举入关的决策 , 乃应明朝臣民之请 , 吊民伐罪 。 这是清得天下之正得以成立最关键的一环 。 康熙必须对这段历史情节巧为安排 , 既要进行重大隐瞒 , 又不能露出明显的痕迹 。

史实表明 , 李自成进攻北京时 , 满洲统治集团因继位引起的内讧并未结束 , 皇太极长子豪格的谋逆起自上年 , 直至本年四月初一方处理完毕 。 多尔衮独揽大权 , 于初四日召集诸王群臣商议伐明 , 显然有通过对外掠夺以迎合国内满汉集团的贪欲 , 巩固自己的地位的意图 。 多尔衮率大军出征 , 确实是在崇祯死后二十天的四月初九日 。 但问题是 , 清廷会议出兵时既未得知崇祯已死的确信 , 更无所谓明朝臣民远赴盛京邀请清军为明复仇 。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 , 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

而尤不得忽视的在于 , 清廷出兵的目标 , 明确是进攻明朝 。 多尔衮率军从沈阳出发之后 , 行军甚为迟缓 , 亦见其并无成竹在胸 。 其线路仍拟绕道蒙古 , 然后由蓟州、密云等处破关而入 。 直至七天之后的十五日 , 方所遇到吴三桂求援的使者 , 乃改变目标 , 向山海关进发 。 凡此皆载在清修《实录》 , 根本不会见到所谓的明朝“臣民相率来迎”清军 , 救民于水火的气象 。

清军能打出旗号为明朝君父复仇 , 顺利入关 , 吴三桂的投降实为一大关键 。

多尔衮进入北京之初 , 确实也蒙蔽了不少明朝官员 , 对其感激涕零 。 这本来都是值得康熙大书特书 , 但康熙一朝对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一段只字不提 , 却将明朝“臣民相率来迎”置于清廷出兵之前 。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 , 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

康熙如此书法 , 有其不得已之苦衷 。

这是因为清廷同时消灭李自成与南明弘光之后 , 多尔衮推行民族征服政策 , 将入关初所谓“爱兴仁义之师”的面具 , 撕得精光 。 更重要的是 ,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叛乱之后 , 康熙曾屡屡揭露其叛变降清真面目 。 如果说承认清军是吴三桂引进关内的话 , 那康熙岂不是自己承认养了一个反贼?

另外在对于证明满清政权合法性这一问题上 , 康熙对于南明政权未置一词 , 意谓清廷定鼎北京 , 明统已绝 , 南明诸帝 , 皆为僭越 。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 , 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

当初清军入北京 , 尚有吴三桂作借口 , 而出兵江南 , 攻灭弘光乃多尔衮自食其言 。 入关后 , 清廷长期不承认弘光为正统 。 而道理很简单 , 承认弘光 , 即难免承认隆武、永历 。 而南明三藩与顺治一朝相始终 , 若统在南明 , 则置顺治一朝于何地?

康熙论明史 , 几乎未曾提过南明诸藩 , 似崇祯一死 , 明朝既亡 。 原因亦在于此 。 即使撇开统绪不论 , 仅从事实而言 , 清军定鼎北京之后 , 仍与中原互以敌国相视 , 对抵抗清军的南明士庶军民一概无情屠戮 。 汉族人民面对清军的血腥镇压 , 奋起反抗坚持近二十年 。 而清廷最终消灭南明、大顺 , 建立全国统治权 , 已迟至顺、康之际 。 对于这一敏感的南征历史现实 , 康熙也是故意回避与逃避 。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康熙为何赞美崇祯贬低南明?树立道义正统性 , 继承天命降清的观点// //

康熙提出“自古得天下之正莫如我朝” , 绝非泛泛而论 。 其中涉及历史重大关节 , 实为处积虑的思索积淀 , 绝非一朝一夕所能致 。 只有结合历史对玄烨的思想作细致分析 , 才可能真正领会其结论的全部含义 。 康熙的正统论 , 恰是这一特有的盛世之下的精神产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