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粮食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粮食人”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粮食人”// //
1949年初 , 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 , 太原城内民不聊生 , 粮食短缺 , 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 , 古老的龙城曙光在即 , 粮食成为稳定红色政权的首要任务 。 太原军事接管领导组未雨绸缪 , 在榆次培训干部 , 为解放太原紧锣密鼓地准备着 。
1948年 , 在晋中榆次成立的行政干部学校开始招生 , 白进财、钱森桐、庞子发、李章等一批热血青年通过考试进入学校学习 。 这些学员大多十七八岁 , 都是高小或初中毕业 , 算是当时的文化人 。 当时解放战争如火如荼 , 接管城市缺乏大量干部 , 所以 , 他们进入学校根本来不及系统学习 , 主要是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对城市的经济管理工作 , 通过3个月学习 , 他们就结业了 。 接着他们又进入税务训练班培训了两个月 。 4月份 , 他们就和从其他解放区调来的人员组成了解放太原入城粮食接管组 , 随着解放的隆隆炮声进入了太原 , 接管了位于五一路小东门街的国民党第二兵站总监部仓库(后来的山西太原北城国家粮食储备库、太原面粉二厂) 。 并在此基础上组建了“华北贸易公司山西省粮食油盐部小东门直属库” , 后改为中国粮食公司山西省太原市公司(太原市粮食局前身)小东门直属库 , 这是山西最早的国有粮库之一 。
白进财、庞子发、钱森桐及邱书红等从老区调入的30余人组成的粮食接管组进驻粮库后 , 立即展开工作 , 他们一方面接收清点库存 , 归类整理 , 摸清家底 , 一方面接收解放区源源不断送来的粮食和草料 。 白进财、庞子发、邱书红等成为新中国的第一代粮食保管员 。 那时 , 送粮的都是马车驴车 , 交通不便 , 太原市内粮食奇缺 , 他们不分昼夜接收、发出粮食和草料 , 有时候既当保管员又做装卸工 , 为稳定粮食市场 , 稳定新中国政权做出了积极贡献 。 后来 , 有的因工作需要调到了其他单位 , 有的担任了领导职务 , 粮食接管组的庞子发、方成仁、李章一直在太原面粉二厂(原小东门库)工作 , 直到离休 。
2002年 , 和庞子发一同进城接管小东门库的老伙计们都已古稀 , 在4月24日解放太原之日 , 他们故地重游 。 那天 , 我作为厂(库)里的党政主要负责人 , 陪老同志们参观了厂区 , 他们边走边看边追忆着当年这里发生的故事 , 非常兴奋 。 看着粮库巨大的变化 , 抚今追昔 , 感慨社会主义建设的飞速发展 。 新中国成立初期 , 这里只是一个单一的粮库 , 仓库破旧矮小 , 仓容量只有800万公斤 。 现在不仅是国家粮食储备库 , 还是省城最大的面粉加工企业 , 仅库存粮食已达6000多万公斤 , 今非昔比 。 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粮食人 , 是粮食工作的奠基者 , 今天粮食事业所有的成就都是建立在他们当年辛勤奉献的基础之上 。
活动结束后 , 他们在厂门口留下了珍贵的合影 。
梁建军(太原)
- 晋朝电视剧为何只拍到司马炎登基统一三国,以后的事情为何不拍?
- 徐向前,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
- 洞口用铁笼子伪装!萨达姆最后的藏身之地,每次仅能进一个人!
- 孝感九州行户外拓展训练基地成立了,打破孝感全地区无正规拓展培训基地的历史
- 揭秘卡洛斯·戈恩案背后的阴谋论
- 探秘大马最后的炭窑,发现某大牌神仙水,原料竟然是从木炭中来的
- 一些70后的人,为什么总盼着能提前退休?
- 帝王之声韩磊《最后的倾诉》,《汉武大帝》主题歌
- 二战结束后的纽约地铁 西装笔挺的上班族 和现在完全不一样
- 程乃珊:老照片背后的海派真谛是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