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贾兰射鹿,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是厌恶的咒骂吗?

看到贾兰射鹿 , 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 , 是厌恶时的咒骂吗?

贾宝玉虽贵为国公府的贵公子 , 却基本不对2种人发脾气 , 一是女孩 , 因为钟爱 , 所以不忍 , 一是父亲叔伯兄弟 。

贾宝玉性格本来有些“左性” , 他有一套特殊的兄弟理论:“一切男子都看是混沌浊物 , 可有可无 。 只是父亲叔伯兄弟中 。 因孔子是亘古第一人说下的 , 不可忤慢 , 所以 , 弟兄之间不过尽其大概的情理就罢了 。 ”

因为这一套呆念 , 宝玉对兄弟侄儿从来不拿大 , 因此兄弟们也都不怕他 。

不过 , 宝玉的脾气虽好 , 却曾两次违反他的2项原则 , 反常发火 , 一次是踢袭人 , 一次是骂贾兰 。


看到贾兰射鹿,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是厌恶的咒骂吗?

看到贾兰射鹿 , 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 , 是厌恶的咒骂吗?// //

“源易缘”之所以把踢袭人和骂贾兰这两件看似没有关联的小事件放在一起 , 是因为 , 宝玉的这2次生气 , 表面上看毫无缘由 , 作为被发飙的对象——袭人和贾兰 , 看似又毫无过错 , 还很委屈 。

但是如果联系当时的语境和曹翁擅长用伏笔暗示人物命运的写作手法 , 就能够看出宝玉的两次发飙绝非冲动而为 。

踢袭人违反了他对女孩的呵护 , 骂贾兰打破了他对兄弟尽其大概的原则 。 可见 , 说宝玉是糊涂人的 , 根本不了解他的价值观 , 触犯了他的逆鳞也是不得了的 。

宝玉踢袭人一节 , 虽然宝玉说自己是踢错了人 , 但从当时的情况看 , 宝玉踢袭人 , 无非是发现了袭人的伪善和对黛玉的虚与委蛇 , 对袭人这一踢 , 实际是维护自己木石前盟的姻缘 , 也是对金玉良缘团队的一次愤怒发泄 。

如果说踢袭人是愤怒情绪的发泄的话 , 宝玉对贾兰发飙则是对贾家抄家后 , 唯一有出息的继承人贾兰的一次语重心长的警告 。


看到贾兰射鹿,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是厌恶的咒骂吗?

看到贾兰射鹿 , 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 , 是厌恶的咒骂吗?// //

宝玉斥责贾兰发生得没有一点征兆 , 只是看到贾兰拿着一张小弓追踪两头小鹿 , 演习骑射 , 宝玉就莫名其妙地发起怒来 。

贾兰作为一个小孩子 , 肯下这些功夫本来难得 , 但不知为何却惹怒了宝玉 , 骂道:“你又淘气了!好好的 , 射它做什么?” , “把牙栽了 , 那时才不演呢 。 ”

宝玉对贾兰的责备 , 看上去毫无道理 , 贾家祖上本身就是武将发家 , 贾兰练习骑射 , 本来是上进的表现 , 如果贾政看到贾兰这样上进 , 肯定不知多欣慰 , 而宝玉却教导侄儿贾兰“好好的射它做什么” , 宝玉的用意实在让人费解 。

不仅如此 , 宝玉后来的一句话“把牙栽了 , 那时才不演呢” , 从宝玉嘴里说出这样一句难听话 , 乍一看以为是宝玉在诅咒贾兰 , 这实在让人有些惊讶 , 难道宝玉小肚鸡肠到如此地步 , 竟然对自己的侄儿怀着如此恶意?

其实 , 对照李纨的判词看 , 宝玉对贾兰的这句看似恶毒的话 , 却包含着宝玉对这个唯一的亲侄子的疼爱和爱护 。


看到贾兰射鹿,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是厌恶的咒骂吗?

看到贾兰射鹿 , 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 , 是厌恶的咒骂吗?// //

李纨十二支曲《晚韶华》 , 最后对李纨及贾兰的命运进行了诗意的概括 , 其中最后两句特别耐人寻味 。

“虽说是 , 人生莫受老来贫 , 也须要阴骛积儿孙 。 气昂昂头戴簪缨 , 光灿灿胸悬金印 , 威赫赫爵禄高登 , 昏惨惨黄泉路近 。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也只是虚名儿与后人钦敬 。 ”

“威赫赫爵禄高登 , 昏惨惨黄泉路近” , 这句话明显是形容贾兰的 , 根据全文的情节和伏笔来看 , 贾兰是贾家抄家后唯一有出息的子孙 , 但最后的结局应该并不理想 , 应该如判词里说的 , 爵登高位后 , 就迎来了黄泉路近 。

那么 , 贾兰最后是怎么死的 , 在贾宝玉对贾兰的责骂中 , 已经透露了出来 。

贾兰当时射鹿的行为 , 实际暗示的是战场厮杀 。


看到贾兰射鹿,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是厌恶的咒骂吗?

看到贾兰射鹿 , 贾宝玉为啥反常发怒?把牙栽了 , 是厌恶的咒骂吗?// //

“源易缘”查阅资料发现 , 鹿在古代有特殊地位 , 《春秋.襄公十四年》就曾把鹿比作政权和富贵 , 贾兰射鹿的行为 , 实际是代天子进行征伐的意思 , “逐鹿中原”、“群雄逐鹿”、“鹿死谁手”等成语 , “鹿”字都是此意 。

曹翁正用少年贾兰演习射鹿的行为 , 暗示贾兰命运的结局:作为武将为天子征伐杀戮 , 最后一命归黄泉 , 正像宝玉说的“栽了才不演呢” 。

宝玉作为贾兰的叔叔 , 实际并不受贾兰待见 , 在顽童闹学堂时 , 面对族中其他人打宝玉 , 贾兰非但没有出手援助自己的亲叔叔 , 反而阻拦贾菌帮助:“好兄弟 , 不与咱们相干” 。

宝玉作为一个对兄弟子侄只尽大概情理的人 , 对危难中贾兰表现成深切的关切 , 尽管宝玉得不到李纨母子的喜爱 , 但他却依然把贾兰当成自己的族人亲人看待 , 对贾兰的命运发自肺腑的担忧 。

“源易缘”认为 , 这应该就是贾家先祖说贾家能够振兴的唯有宝玉一人的原因 , 与宝玉相比 , 贾兰没有大局观念 , 只考虑自身功名 , 最终落得独自一人赴黄泉的命运 。

宝玉虽然只愿意在女儿队中混 , 但是却出于真心真意 , 如果他能热心仕途 , 必然会带领家族重新振作吧 , 可惜 , 警幻仙姑没有唤醒宝玉的功名心 , 最终家族倾倒 , 落得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下场 。

这大概就是人生中最无可奈何的地方吧:人心不齐 , 家破人离 , 所谓天时、地利、人和 , 衰败时的贾家一样都不占 , 悲剧结局也是在所难免 。

就此话题 , 您有哪些看法或高见 , 欢迎留言互动 。

参考书目:《红楼梦》120回通行本、《红楼梦脂砚斋批评本甲戊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