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青天”包拯后人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却不打工
“龙图包公 , 生平若何?肺肝冰雪 , 胸次山河 。 报国尽忠 , 临政无阿 。 杲杲清名 , 万古不磨 。 ”这是世人对包青天的评价 , 短短的几句却包含了后世人们对他的崇高敬意 。
包青天是明代著名的清官 , 他刚正不阿 , 爱民如子 , 深受百姓的爱戴 。 截止今日 , 以他为主题的电视剧仍深受大众的喜爱 , 可想而之 , 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 现如今 , 包青天后代的生活又是如何呢?
“包青天”包拯后人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却不打工// //
包青天原名包拯 , 生于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 , 是北宋时期的名臣 , 进士出身 。 因他秉公执法、铁面无私 , 深受仁宗皇帝的宠爱 , 更因为明察秋毫 , 破案无数 , 被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
因青天代表朗朗乾坤 , 官员像青天一样 , 代表他执法如山 , 办案精明 , 不冤枉好人 。 而最为人所熟知的包拯额头上的月亮其实并非是真的月亮 , 而是伤口留下的一道疤 。 只因月亮代表明察秋毫 , 清正廉洁 , 而包拯皮肤黝黑 , 那个月牙显得更明显了 , 就像月亮一样 , 由此才有了包拯头上的月亮之说 。
包拯刚出生时 , 肤色较常人黑 , 父母嫌他样貌粗鄙 , 便把他遗弃在路边 , 后被他大嫂抱回家抚养长大 。 包拯长大以后 , 大嫂把他的真实身份告诉家里人 , 包拯的父母决定重新认回他 。 但包拯的二哥二嫂却想置他与死地 , 因他们害怕包拯与之争夺财产 , 便设计让小包拯跳进一口枯井中给他们捡一个发钗 。 幸而包拯福星高照 , 只是头部受了创伤 , 后来包拯头上的伤口痊愈了 , 但是留下了一个小伤疤 , 月牙因此而来 。
“包青天”包拯后人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却不打工// //
包先良夫妇
包拯离世至今已有一千多年 , 他的后代共有十多万人 , 主要集中在安徽和江苏一代 。 其中叫为人熟知的是——包先良 。
包先良是他的第35代后人 , 如今已有70多岁高龄 , 住在安徽合肥的包村 , 也就是当时包拯出生的地方 。 但与常人不同的是 , 自1994年开始 , 村里的人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纷纷进城 , 他却一直坚守在村里 。
更让人奇怪的是 , 他自那时起就已经不再工作了 , 不是因为他无法工作 , 更不是因为想要消遣玩乐 。 那他把时间花在了何处?他用这几十年的宝贵时间 , 不辞辛苦地守护着包拯宗祠里 。 宗祠里有包家家训 , 曰:后世子孙仕宦 , 有犯赃滥者 , 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 , 不得葬于大茔之中 。 不从吾志 , 非吾子孙 。 虽只有三十七字 , 却字字珠玑 , 深含人生哲理 。
“包青天”包拯后人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却不打工// //
因此一直以来 , 包家后代子孙都恪守祖训 , 万不敢有半分违背 , 并且包拯后代中甚少有人从商 , 怕是与祖训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在包家 , 能守护祠堂是一件很神圣之事 , 因此包先良不惜花费时间、金钱看管祠堂 。
但他认为这仍不足够 , 他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包拯 , 了解他的处世之道并从中受益 , 于是他免费给各地前来参观祠堂的游客解说有关他的祖先包拯的历史故事 , 让更多的人知道包拯的刚正不阿、廉洁的精神情操 。
“包青天”包拯后人今何在?35代后人:默默守护包氏祠堂却不打工// //
包先良牺牲小我 , 用自己宝贵的年华换来更多人对包拯的了解和认识 , 知道他的品行 。 他一直坚持守护家祠 , 利用空余时间在村子里做清洁工扫地 , 工资也只能维持基本生计 。 但他从未放弃 , 并乐在其中 , 不求回报 。 这种坚持不懈 , 守卫家园的精神品质同样值得我们赞扬 。
参考文献:
《包拯集:十卷》
- 别不信,最早把牡丹叫“国花”竟然是她!
- 本命年不顺利,要挂红“辟邪”,为何人们这么认为?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秦朝那个信奉“老鼠哲学”的人,后来怎么样了?—鼠年说鼠(8)
- 中国最“富”两大隐形家族,后代沉寂多年,如今改变了大半中国
- 返京者深夜有家难回:“硬核防疫,以人为本”,为何这并不矛盾?
- 古代名画里的“女主角”,每个都是一段历史
- 河北的省级博物馆为何叫“河北博物院”,而不是“河北省博物馆”
- 历代皇帝为何自称“朕”?恍然大悟!
- 《出师表》成为千古“至文”,历来为忠良义上推崇和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