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满洲族是个勇敢尚武的民族 , 定鼎中原之后 , 皇家企图保持

“马上矫健”

的民族风姿 , 于是在练兵演阵和游乐嬉戏中 , 找到一个最佳结合点:打围 , 亦即狩猎 。


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问鼎中原后 , 清皇室为了不忘本 , 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

皇家围场名曰木兰 , “木兰”本来并非地名 , 意思是“吹哨叫鹿” 。 满族的祖先半牧半猎半农 。 半猎民族聪明 , 尽量避免与猛兽相搏 , 猎法是温和中夹杂残忍 , 其实是狡黠 。


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问鼎中原后 , 清皇室为了不忘本 , 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

其中一法:用桦树皮削剪卷拢成口哨 , 吹出“鹿鸣悠悠” 。 特别是在鹿群密集之草泽丘陵区 , 公鹿嘶嘶 , 母鹿咪咪 , 情发于衷心 , 爱吸引奋蹄 。 听得哨鸣 , 被性爱激动得难分真假 , “她们”都循声而来 , 期盼着“阿哥阿妹”亲亲热热一吐相思之苦 , 谁知等待他们的是网罗、洞窟、箭镞、利刃的戗杀!

这就是“哨鹿” , 这就是“木兰” 。


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问鼎中原后 , 清皇室为了不忘本 , 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

清朝皇家“木兰”很多 , 譬如“獭木兰”音译“海伦” , “鹅(雁)木兰”音译“扎龙”等等 。 综合性的“木兰”在承德以北 , 南北宽四百里 , 东西长三百余里 , 大概范围是今天的翁牛特、敖罕、科尔沁诸地、西拉木伦河两岸 。 东面立界 , 种柳条 , 数年成墙 , 区分内外 。


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问鼎中原后 , 清皇室为了不忘本 , 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

很像今天的“自然保护区” , 这“墙”称作“柳条边”或“柳边” 。 其地毗连千里 , 林木葱郁 , 水草茂盛 , 林中卧虎 , 草稍飞鹿 , 雉鸣狼嚎 , 鸟语莺啼 。 平时封禁 , 断不许闲人砍柴搏猎 。

这“木兰”打围康熙年间定为制度 , 其实含有明确的练兵演阵锻炼队伍的动机 , 也有临阵拣选人材的用意 , 更有笼络蒙古、耀武塞北的政治目的 。


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问鼎中原后 , 清皇室为了不忘本 , 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

乾隆帝八岁时 , 曾随乃祖父康熙帝到木兰打围 。 侍卫引导他上马射熊 , 那熊突然扑到马前 , 直站起来 , 康熙帝亲自开枪击毙大熊 , 回头看这小孩子轻提马缰 , 神色自若 , 赞诩他有“人君之表” 。 存下了立乾隆之爹胤禛为太子 , 以便久后传位于乾隆的主意 。


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问鼎中原后 , 清皇室为了不忘本 , 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

后来 , 噶尔丹叛乱 , 康熙帝亲率八旗劲旅 , 在木兰设伏 , 一鼓聚歼 。 地形熟悉也是一个致胜的原因 。 嘉庆年间 , 还照常打围 。 有一回 , 一头黑熊连破数重保护圈儿 , 差点就到御前 , 亏得侍卫七额附向前搏击 , 被熊一跤撩动 , 拿来坐在腚下 , 七额附急弓后腿 , 脚蹬熊背 , 把熊推到崖下摔得粉碎 , 真是险!


问鼎中原后,清皇室为了不忘本,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问鼎中原后 , 清皇室为了不忘本 , 想到了这样一个方法// //

道光以后 , 清王朝内外交困 , 军队忙得打真仗还打不过来 , “八旗”兵也不成“旅” , 更没有“劲” , 清王朝老迈得连围也打不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