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十六:康熙心中接班人不是雍正是他,曾两立两废,恨铁不成钢
皇家一向重视子嗣 , 其用意也无非是在选择下一任皇帝时能多一个选择 。 要说香火旺盛 , 康熙一定名列前茅 , 他一生膝下共有35个儿子 , 不仅数量多 , 而且质量也好 , 他的儿子们大多数出类拔萃 , 不愿只做王爷 , 心里都惦念那个至高无上的皇位 。 然而 , 康熙心中其实也早有人选 , 那就是胤礽 。
浅谈十六:康熙心中接班人不是雍正是他 , 曾两立两废 , 恨铁不成钢// //
康熙剧照
胤礽是康熙唯一一个嫡子 , 康熙从小接受汉文化教育 , 因此观念也深受此影响 , 在汉人的规矩中 , 继承者首先是嫡子 , 而胤礽的生母是康熙原配皇后赫舍里氏 。 她是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 , 虽然是政治婚姻 , 但她温柔贤惠 , 还特别有才干 , 婚后与皇帝夫妻关系和睦 , 感情深厚 。 但可惜的是 , 她在生胤礽时难产 , 产后不到两个时辰就去世了 , 这让康熙感到十分的愧疚 。 自古子凭母贵 , 基于此 , 日后康熙在对胤礽的问题上也是不断让步 , 足以表现出对皇后的特殊感情 。
当初孝庄让康熙娶赫舍里氏也是想拉拢她的家族 , 而她的家族对康熙能坐拥天下遏制鳌拜在朝中的势力也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 赫舍里氏的叔叔索额图在铲除掉鳌拜时起了很大的作用 , 功不可没 , 在旁一直辅佐着皇上 , 堪称首功之臣 , 康熙也是看到赫舍里家族的重要性 , 为了更好的拉拢她的家族为朝廷效力 , 所以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
浅谈十六:康熙心中接班人不是雍正是他 , 曾两立两废 , 恨铁不成钢// //
康熙图片
康熙为了把胤礽培养成好的继承人 , 也是煞费苦心 , 特意为他安排了4位老师对其教学 , 分别是:张英、李光池、熊赐履、汤斌 。 这四位都饱读诗书 , 能力卓越 , 并且康熙还专门给胤礽参与处理政务的权力 , 以便为日后积累经验 。 康熙对太子的关怀真的是无微不至 , 在胤礽出天花的时候 , 他更是亲自照料胤礽 , 直到儿子身体痊愈 。 可以看出皇帝对胤礽给予了很大的厚望 。
浅谈十六:康熙心中接班人不是雍正是他 , 曾两立两废 , 恨铁不成钢// //
胤礽图片
然而 , 期望归期望 , 期望越大 , 失望越大 , 康熙慢慢发现胤礽逐渐变得没有孝心和同情心 , 甚至还公开受贿 , 命他的手下打着他的旗号到全国各地搜刮财富 , 这样一来 , 太子的生活极度奢张浪费 , 在对待群臣和兄弟的态度上也是极其恶劣 , 这让康熙和其他众人忍无可忍 。 本来其他皇子就对那个宝座蠢蠢欲动 , 他们为争夺皇位在扳倒太子的问题上更是达成了一致的观念 , 再加上胤礽先前对大臣们的恶劣态度 , 早有很多人对他感到不满 , 都开始极力的反对胤礽 , 这也使得太子在朝堂上处于不利的局面 。 与此同时 , 在索额图倒台后 , 朝中重臣都是站在其他皇子那一方 , 他们坚决的反对太子 , 在这样的情况下 , 太子受到众人的排挤 , 康熙帝一面是对群臣的极力反对 , 一面是早已对太子的行为作风有所不满 , 恨铁不成钢 , 1708年 , 最终以“太子不孝 , 所行不善”的理由第一次废除了太子之位 。
浅谈十六:康熙心中接班人不是雍正是他 , 曾两立两废 , 恨铁不成钢// //
康熙剧照
可废除太子后 , 众皇子为了争夺日后的皇位 , 他们不顾手足情谊 , 彼此算计 , 各自拉帮结派还让朝中很多大臣们都参与进来 , 这让康熙大为震惊 。 为了阻止夺嫡之争 , 为了不让自己半生的心血付之东流 , 同时他也对胤礽抱着一点希望 , 于是在废除太子一年后 , 又重新复立了胤礽为太子 , 但是这次令康熙更加失望 , 彻底发现太子已无药可救 , 对比以前 , 他更是变本加厉 , 在朝中成立太子党派 , 经过一次被废后 , 太子感到恐慌不安 , 想早日登基成为皇上 , 但恰恰也是这种想法彻底激怒了康熙 。 于是在1712年 , 皇上再一次彻底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 , 并将他圈禁了起来 。
浅谈十六:康熙心中接班人不是雍正是他 , 曾两立两废 , 恨铁不成钢// //
雍正剧照
康熙一生对于其他皇子 , 没有一人能达到他对胤礽那般给予厚望 , 因为后来被接进宫里抚养的皇孙 , 一个是弘晳(胤礽的儿子) , 另一个是弘历(日后的乾隆皇帝) 。 康熙无论是在陪伴时间上还是费心教导方面 , 都是对弘晳有所偏向 , 这也能看出康熙对胤礽的感情还是在的 , 而日后弘晳也说康熙是准备效仿朱元璋传位的方式 , 传位给他 , 后来引发“弘晳逆案” 。 这样一来 , 也给了雍正机会能够登上最终的皇位 。
参考文献:《清史稿》
- 古人VS地震,整个人都不好了,康熙带头,纷纷写下忏悔书
- 浅谈后诸葛亮时代的蜀汉政权:挣扎还是静待结局?
- 浅谈有关诸葛亮生平的六大疑案
- 从经济和军事上,浅谈姜维和诸葛亮的差距
- 浅谈曹操最实在的一句话: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 浅谈姜维的武力究竟有多高?
- 多角度浅谈诸葛亮治蜀的局限与失误
- 大意失荆州:浅谈关羽失荆州与樊城之役
- “祢衡能骂,曹操能忍”:浅谈三国狂才祢衡
- 浅谈曹操用人选才的问题:标志着政治社会道德思想上的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