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蜿蜒西北数千里的丝绸之路 , 是中西方古代陆上经济、文化交流的大通道 。 漫漫丝绸路上 , 响动的驼铃声里 , 留下了很多传奇 。 左宗棠(1812—1885) , 字季高 , 湖南湘阴人 。 他一生功业 , 与这条大通道紧密相连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左宗棠

左宗棠1877年击溃阿古柏侵略势力 , 收复新疆 。 同时 , 动员军民在丝绸之路沿线实施植树造林 , 改善西北生态环境 。 这种努力起到巩固官道路基 , 防风固沙的作用 。 以后 , 人们把出关中去新疆沿途的柳树 , 称为左公柳 。

大将筹边人未还

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实际上 , 左宗棠栽种最多并不是柳树 , 而是桑树 。 他在西北 , 大力提倡种桑养蚕 , 引进桑种和丝织技术 。 尤其对新疆蚕桑业 , 进行了颇具规模的振兴 。 一百多年前 , 左宗棠让新疆蚕茧和丝绸远销欧美国家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去往新疆途中的一株左公柳

在新疆推广种桑养蚕的原因

1867年 , 左宗棠来到西北督办军务 , 从此与西北结缘 。 初来时 , 左宗棠目睹大地荒芜 , 居民流亡 , 田园破败 , 垦区废弃 , 人丁稀少 , 就在书信中对自己友人描绘:弥望黄沙白骨 , 不似人间光景 。

左宗棠 , 自号湘上农人 , 40岁以前在湘阴老家种地 , 熟谙种桑养蚕、种茶种竹等乡里农活 。 他认为 , 要改善西北地区的人民生活 , 必须是从一件件小事情上做起 。 他选择推广种桑养蚕业 , 且认为种桑养蚕与种地同等重要 。 显然 , 左宗棠是要人们把种桑养蚕当成一种产业来发展 。

左宗棠很清楚 , 桑树最易长成 , 村堡、沟坑、墙头、屋角的一隙之地都可以终止桑树 。 况且 , 栽种桑树不需要肥美的农田 , 不会挤占耕地 。 桑树长大 , 就可以养蚕 , 妇女可以从事纺织 , 同样不会影响农事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胡雪岩支持左宗棠在新疆栽种桑树

来到西北之后 , 左宗棠认识到 , 西北的老百姓穷得没有衣服穿 , 但最为主要原因在于没有自己的产业 。 如左宗棠所云:“民间耕作所得收入不多 , 本地银钱向本缺乏 , 遂不得不忍受风寒 。 每至隆冬……实为悯恻 。 ”

左宗棠为什么要在新疆推广种桑养蚕?

他本人给出答案 。 第一:种桑养蚕 , 可以直接解决掉老百姓的穿衣问题 。 第二 , 种桑养蚕 , 可以帮助老百姓广开利源 , 明显增加经济收入 。 第三 , 种桑养蚕 , 新疆地区具备优良的土壤条件与气候条件 。 特别是在十世纪时 , 新疆南部的丝织品 , 就已在中原市场上非常抢手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新疆的丝绸服饰

新疆推广种桑养蚕的办法

左宗棠1878年收复新疆 , 开始设计新疆蚕桑事业 。

首先 , 左宗棠派人对新疆的桑树进行调研 , 统计出新疆现有桑树80多万株 。 又了解到 , 新疆桑树 , 比起南方桑树 , 叶大汁厚 , 实为宜桑的好地方 。 左宗棠更进一步掌握到 , 当时的新疆少数民族 , 是以桑葚替代粮食 , 人们还把桑椹当成药材 , 但是深加工成蚕丝织品 , 并没有带来大利润 。 原因是 , 新疆桑树的品种单一 , 树龄很大了 , 原有的养蚕和丝织技术失传很久 。 也就是说 , 新疆既缺少蚕桑品种 , 又缺少养蚕的能手和织丝的技术 。

左宗棠在新疆办理蚕务局 , 由谁来主持呢?

此时 , 左宗棠想到胡雪岩 。 胡雪岩给他举荐了一个人 , 这人是被裁撤的知县祝应焘 。 但是 , 这人又是个货真价实的农业专家 。 左宗棠奏报朝廷 , 重新起用了祝应焘 。 1878年开春 , 祝应焘从浙江湖州老家招募到60多名熟悉种桑、养蚕的工匠 , 前往新疆 , 协助左宗棠办理蚕织局 。

祝应焘来到了新疆 , 马不停蹄 , 先南后北 , 积极推行栽种和养蚕技术 。 在南疆的库尔勒、喀什、阿克苏、和田等地 , 教当地的少数民族同胞栽桑、接枝、压条、浴蚕、饲蚕、煮茧、纙丝、织造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新疆的丝绸生产工艺

左宗棠在新疆设立了蚕务局 , 这个机构专门负责督促老百姓种桑养蚕 , 发展经济 。 左宗棠对于种桑养蚕 , 采取了两种办法 。 其一 , 蚕务局发给蚕种蚕具 , 老百姓在家饲养 , 每月发给粮面60斤 , 3个月为一期 。 蚕茧交给蚕务局 , 如蚕茧的成色很好 , 还会得到额外奖励 。 其二 , 蚕务局不提供粮面 , 老百姓自己种桑养蚕 , 蚕茧直接卖给蚕务局 。

左宗棠事必躬亲 , 在酒泉栽桑上百株 , 这个举动起到了极佳的示范效果 。 他说栽桑种树养蚕学织和畜牧 , 均新疆当务之急 。 左宗棠还委托胡雪岩 , 在上海帮自己延聘中外工匠 , 充实新疆蚕务局力量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在新疆种桑养蚕的业绩

在胡雪岩支持下 , 左宗棠的蚕务事业取得成就 。

左宗棠在新疆大力推广种桑养蚕 , 经过两年努力 , 收获很大 。 1880年夏天 , 左宗棠专程从酒泉来到了新疆哈密考察 。 负责新疆蚕务局工作的祝应焘 , 给他呈上了哈密、吐鲁番、库车、阿克苏各地所产的新丝 , 他亲加进行了察验 。 看到当地出产的丝绸色白质韧 , 成色与江浙一带的丝绸是一样的 。 祝应焘报告 , 按照新疆的土办法取丝 , 丝黄质薄 , 但按照江浙一带的工艺进行取丝 , 织出来的丝绸则与江浙一带的上等丝绸毫无二致 。 可以说 , 当时的新疆丝织品 , 已经超过了四川一带的丝绸 , 而与苏杭一带的丝绸比肩 。

左宗棠非常满意 。

不过 , 左宗棠喜中有忧 。 他看到 , 这年从南方贩运来的蚕种 , 能够存活下来的仅仅只有十分之一 。 在哈密当地 , 幼小的桑树没有人用心管理 , 万里之外运来的桑树苗 , 竟变成一堆枯槁 。 他感叹 , 办事得人之难!当然 , 左宗棠也说 , 蚕丝要实现深加工 , 是更为困难的事情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1880年岁末 , 左宗棠奉命回京 。 在甘肃会宁县城 , 竟遇见胡雪岩派来的两名蚕织工匠 , 带着394张蚕种正在候车 。 两位工匠万里跋涉 , 风尘仆仆 , 左宗棠大为感动 , 召见他们并予以鼓励 。 一个多月后 , 左宗棠在京城见到胡雪岩 , 批评胡雪岩送到新疆的桑树不如上年的好 。

为了新疆的桑织事业 , 左宗棠呕心沥血 。 而到了宣统三年 , 新疆蚕桑事业的发展 , 成为新疆的一大利源之所在 。 举例说明 , 和田有桑树两百万株 , 蚕茧销往英国、俄国的有27万斤 , 获利7万余两 。 生产丝绸8万斤 , 获利1万2千多两;莎车一县 , 产茧达到3万斤;叶城一县 , 产茧十多万斤 , 丝绸一万多斤;皮山一县产茧接近35万斤 。 英俄商人贩新疆蚕茧处境者 , 每年达到150万斤 。 而这 , 仅仅是南疆几个县的统计数据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结语

左宗棠在新疆发展蚕桑业 , 主要出于经济和改善民生考虑 。 但桑树的根系向下扎得很深 , 在客观上又形成了防护林 。 可以说 , 左宗棠在新疆发展蚕桑业 , 做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两结合 。 这不仅丝绸路上是一段佳话 , 对于今天的产业发展仍有很大的启示 。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新栽杨柳三千里,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左宗棠收复新疆时 , 新栽杨柳三千里 , 但为何栽种最多的却是桑树?// //

新疆少数民族的取丝工艺

回到京师 , 左宗棠惦记着桑和蚕 。 新疆丝绸送到京师 , 受到广泛钟爱 。 左宗棠很自豪 , 喜悦地说:“十年业履 , 只今犹魂梦不忘 。 ”他无法想到 , 在今天 , 新疆丝绸早已闻名于世 。 恰如诗人艾青所说:蚕在吐丝时 , 没有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之路 。 (文/樊前锋)

参考文献:1、《左文襄公全集》卷五十六 。 2、慕寿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四 。 3、朱寿朋:《光绪朝东华录》第三册 。 4、秦瀚才:《左文襄公在西北》 。 5、《刘襄公奏稿》卷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