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英国保守党解不开的“结”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欧盟 , 英国保守党解不开的“结”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近年国际政治最热门的话题一定是英国“脱欧” 。 或许2016年英国人民公投决定退出欧盟 , 让很多人第一次认识到英国和欧盟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 , 但实际上 , 英国政府与欧盟之间大大小小的利益纠葛已有近半个世纪历史 。 期间 , 几乎每任保守党首相 , 无论亲欧派或疑欧派 , 都最终因党内议员对政府对欧盟政策意见分歧而最终被拖下台 。 近半个世纪过去 , 英国近代最大执政党保守党始终没能越过欧盟这道坎 。
1970年 , 保守党党首泰德·希斯在英国大选中获胜成为首相 。 这让加入欧盟的前身——欧洲共同体第一次被正式提上英国政府议程 。 希斯在一战期间出生 , 并成长于战争遗留的萧条环境下 。 在牛津完成学业后二战爆发 , 他被发配到前线在皇家炮兵服役 , 且亲身参与了1944年诺曼底登陆 。 出于维持欧洲和世界和平而被创立的欧洲共同体 , 对早年经受两次战争的希斯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 在两年各方面谈判协商后 , 他终于在1973年1 月1日将英国带入欧洲共同体 。 这也是希斯自己认同的、他作为首相期间的最大成就 。
希斯当时无从得知 , 欧洲共同体和欧盟将在未来几十年里成为每个保守党首相的“滑铁卢” 。 他在一年后迫于国内矿工工会的压力提前举行大选并落败 。 他因此成为了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后、唯一不是因欧洲问题而失权的保守党首相 。
玛格丽特·撒切尔是公认的丘吉尔之后最杰出的英国首相 。 尽管她令人信服地赢下三次大选 , 并影响遍及全世界 , 但撒切尔夫人在欧洲汇率机制问题上受到重要内阁成员、副首相杰弗里·豪的强烈反对 。 1990年11月 , 豪因欧洲政策与撒切尔夫人矛盾激化 , 辞去副首相一职 , 并在下议院发言公开批评撒切尔政府 。 这标志着撒切尔对内阁完全失去控制 。 两周后 , 她便被迫卸任首相和保守党党首 。 但相比她个人的离职 , 撒切尔夫人作为首相期间引领的疑欧思想引发的内部分裂 , 对保守党影响更为深远 。
撒切尔夫人与希斯处处意见相左 。 希斯提倡亲欧派一国保守主义 , 她便反其道而行之 。 八十年代后期 , 撒切尔政府与欧洲共同体在经济问题上分歧逐渐加重 , 于是保守党内随之诞生了一批追随撒切尔思想的右翼疑欧派 。 党内疑欧派与亲欧派的严重分裂和对峙 , 在随后几年间几乎彻底击垮了英国近代最大执政党保守党 , 也为多次大选溃败埋下了伏笔 。
撒切尔的继任者、亲欧派约翰·梅杰上任后面临国内外一系列危机 。 不但英国国内经济停滞 , 他还接手了内阁对欧洲汇率机制意见不一的“烂摊子” 。 随着九十年代初欧盟的正式形成 , 疑欧派对梅杰政府施加的压力与反对达到了新高 。 对梅杰协商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不满的疑欧保守党议员组成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反对派” , 并长期频繁在下议院批评首相梅杰和条约 。 党内疑欧反对派的躁动让梅杰难以真正统一党内议员 , 也使得他的公众形象大幅下滑 。 英国民众开始认为保守党自身无法统一 , 无法信任其执政 。
1992年9月16日 , 英镑汇率急骤下跌 , 梅杰召开紧急内阁会议 , 当天连续两次大幅调高利率 , 且在当晚宣布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 这一天随后被称为“黑色星期三” 。 事实上 , 这一天对政治的影响远大于经济 。 “黑色星期三”并没有对英国经济产生真正深远影响——第二天 , 利率便被调低到之前的水平 。 这一不幸事件是对保守党的政治前途的再一记重击 。 英国民众由此相信保守党没有任何可靠的经济对策 , 并将梅杰政府与薄弱挂钩 。 “黑色星期三”真正摧毁的是保守党的公众印象 , 并且给疑欧派反对欧洲汇率机制和欧盟提供了“弹药” 。
1997 年大选时 , 梅杰政府已完全扭转七年前的停滞危机——经济繁荣、利率低、通货膨胀率低、失业率在降低、医疗和教育体制在增长和提高、犯罪率在降低 。 这是英国一战以来最景气的大选前经济数据 。 然而这一切和保守党内部在欧洲问题上的严重分裂相比都显得苍白无力 。 保守党自食其果 , 遭遇了1832年之后最大的执政党选举溃败 。 343名保守党议员中只有165位保住了自己的位置 。 工党在随后的执政年间经济增长减缓 , 却依然因经济数据广受好评 。 疑欧派与亲欧派的公开分裂与敌对 , 使得梅杰保守党政府对英国经济的贡献几乎被彻底遗忘 。
1997年大选落败后 , 保守党的声誉和竞争力一败涂地 。 陷入绝望的保守党的残余势力开始了漫长的救赎之路 。 1965到1997三十二年间 , 保守党只经历了三个党首 。 然而至2005年连续三次大选落败后 , 保守党已在八年内换了四个党首 。 年轻的新晋党首大卫·卡梅伦意识到了这个最严重的问题 , 呼吁党内议员“不要再纠结欧洲问题”并联合对抗工党 。 与几位前任不同的是 , 他既非疑欧派也非亲欧派 。 卡梅伦没有主导的政治意识形态 。 他最大的政治目的就是让保守党夺回执政权 。 抛开欧盟话题收到了成效 , 卡梅伦带领的保守党在之后的五年里逐步复苏 。 2010年大选后 , 他与自由民主党党首尼克·克莱格结成联合政府 , 结束了保守党1832年后最长的在野阶段 。
然而好了伤疤忘了疼 。 执政后 , 党内的疑欧派换汤不换药 , 重新提出政府与欧盟问题 。 由于联合执政的自由民主党普遍亲欧 , 卡梅伦肩上的压力被卸下了很大一部分 。 卡梅伦安抚疑欧派的对策是在竞选宣言中保证:如果赢得下一次大选 , 保守党政府将举行公投 , 让英国人民决定英国在欧盟是去是留 。 卡梅伦在任期间举行并赢下了两次公投 。 其中 , 赢下2014年苏格兰独立公投 , 可以说是他作为首相的最大成就 。 他知道 , 如果能再赢下欧盟的公投 , 疑欧派将被平息 , 他可以无需过分顾忌党内反对派的干戈而专心执政 。 不出意外 , 他将在卸任时保证自己最亲近、最重要的政治盟友 , 财政大臣乔治·奥斯本赢得保守党党首并接替自己成为首相 。
这一政策或多或少帮助卡梅伦赢下了2015 年大选 。 但人算不如天算 , 同年春季在欧洲爆发的难民危机 , 让英国民众对欧盟移民政策的不满和民族情怀达到了新高 , 卡梅伦赢下欧盟去留公投的希望也变得格外渺茫 。 一年后 , 英国人民投票选择退出欧盟 。 疑欧派迎来了史无前例的胜利 , 卡梅伦只得接受事实 , 选择辞职 。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 , 最先呼吁“不要再纠结欧洲问题”的保守党党首 , 最终还是栽在了纠结欧洲问题上 。 不但如此 , 他一举将英国带出了欧盟 。 或许正像前BBC政治主编罗宾·奥克利说的那样:“保守党首相上台时以为最大的问题是管理英国;他们下台时才明白 , 真正的问题是管理保守党” 。
相比之下 , 欧洲问题一向不是工党的心腹要患 。 七十年代哈罗德·威尔逊的内阁在欧洲共同体上的分歧只是短暂的风波 。 吉姆·卡拉汉时期工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危机、国内工会纠纷和经济衰退 。 亲欧派托尼·布莱尔执政期间试图将英国带入欧元区无果 , 但比欧盟、伊拉克战争和保守党 , 对他更具威胁的是与党内财政大臣戈登·布朗之间长达十三年的政治斗争 。 2008 年经济危机无疑是布朗作为首相期间遇上的最大障碍 。 从头至尾 , 欧洲一直是个保守党问题 。
从来没有国家退出过欧洲共同体或欧盟 。 尽管新上任的鲍里斯·约翰逊保持极度乐观态度 , 但没有迹象表明他可以说服欧盟谈判官或是英国下议院 。 希斯生前在回忆录中写道:“没有像我们亲身上过战场的一代永远无法理解欧洲的和谐统一有多重要” 。 保守党主导了大部分英国现代历史 , 在二十世纪的统治地位尤其突出 。 但若不能在欧盟问题上找到一个确切统一的答案 , 党内的分裂和僵持将会在可预期的将来继续成为保守党和整个英国的梦魇 。
- 郑一嫂:中国历史上最强的女海盗 势力震惊英国军队
- 如果希特勒没有入侵苏联,选择继续打英国,结局如何
- 闹独立的苏格兰,依旧是最大麻烦!英国首相头疼的还有一件大事!
- 英国媒体称他们比法国人更早发明起泡酒瓶?
- 英国想租借香港百年,清政府为啥只愿99年
- 英国著名男星神秘死亡,真实身份令人震惊:居然是间谍…
- 电影版《唐顿庄园》:动荡年代下的英国贵族日常
- 大选是英国人民重新决定历史的时刻
- 从鼎盛到衰落,英国海军留下了怎样的悲喜剧?
- 欧股跌幅扩大,德国DAX、英国富时100跌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