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户籍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 , 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 。 这一制度萌芽于商代 , 形成于周代 , 经历代发展 , 至隋唐时已形成完善的体系 。 户籍制度是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重要的管理手段 , 也是是国家对老百姓进行经济上和人身上控制的重要途径 。

古代很多制度在沿袭中被历史淘汰 , 但户籍制度被所有统治者奉为圭臬 , 并不断加以改良 。 一个国家有多少子民 , 有多少田地 , 该征收多少税赋 , 能征调多少军队 , 都离不开完善的户藉制度 。 它是统治者管理和控制老百姓的重要手段 , 所以历代统治者都认为“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一、户藉制度的发源

我们从甲骨文的记载可以得知 , 早在商代 , 就已进行了人口登记 。 当时以人丁为基本登记单位 , 目的是为了征集士兵 , 目的比较单一 。 这种户藉登记制度被称为“登人”制度 , 是户藉制度的最初来源 。

到了周朝 , 地方基层组织采用乡遂制度 。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 , “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 乡之下有州、党、族、闾和比组成 , 五家为比 , 五比为闾 , 五族为党 , 五党为州 , 五州为乡 。 “遂”是针对农村和边远地区的 , 由县、鄙、赞、里和邻组成 , 也是采用五五制 , 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 , 五赞为鄙 , 五鄙为县 , 五县为遂 。 乡遂制度就是周代的基层政权组织 , 比如西周时鲁国有“三乡三遂” , 设有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等基层官员进行管理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到了战国时期 , 各诸侯国之间战争频发 , 如何满足兵源需要 , 成为国君们的头等大事 。 为了增加人丁 , 摸清家底 , 各国都进行人口普查和登记 , 重视户口的管理 , 限制户口流动 , 防止本国人口迁往外国 , 满足部队兵源的需要 , 并把这一制度的执行情况列入官员的考核目标 。

战国时 , 秦国的户藉制度相比其他国家是最完备的 , 这要归功于“商殃变法”和秦国坚持以法立国 。 秦国以五户为基本单位 , 设立“什伍” , 采用连坐的方式限制人口流动 , 管理基层 。 秦国要求老百姓“戮力本业,耕织致粟” , 将老百姓按五户一伍 , 十户一什的办法进行管理 , 分别设立伍长和什长 , 闲时耕种 , 战时从军 。 只要在战场上获得军功 , 就可以野鸡变凤凰 , 获得爵位 。 如果一伍中有人投降敌人 , 其他人也要受到牵连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秦简上户籍制度的记录)

秦朝统一后 , 对户藉制度管理更加严格 , 每户要登记户主和所有成员的详细信息 , 出生婴儿必须立即登记 , 死亡者可以注销 。 秦朝户藉连百姓的财产、身高、特长都详细登记 , 目的就是一旦爆发战事 , 可以有目的、有选择的进行征兵 。 另外完善的户藉制度也是服徭役和收税的基础 , 对国家的统治意义重大 。

西汉时萧何主持制定了《户律》 , 建立了更加严格的户口统计制度 。 萧何本人对户藉的意义非常重视 , 在攻入咸阳时 , 他第一时间将秦的户藉档案保护下来 , 而对秦的其他珍宝不屑一顾 。 在萧何的主持下 , 汉代采用了编户更为完善的乡亭制 , 第一次出现了户的等级 。

与秦朝一样 , 汉代对人丁的逃亡也是采取高压态势 , 汉朝的“舍匿之法”规定 , 逃亡者和收留、藏匿者都要治罪 , 以此限制人口的流动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二、户藉制度的成熟期

户藉制度经过不断发展 , 到隋朝已基本成熟 。 隋朝初年 , 进行了几次户口清理 , 称为“大索貌阅” 。 在“大索貌阅”中 , 官府将户藉上的信息与本人比对 , 核查真实信息 , 杜绝冒认户口和欺瞒年龄 , 逃避兵役、徭役 。 为了更好的完成这项工作 , 隋朝政府还鼓励群众相互监督、揭发 , 发现有假冒户口和篡改年龄及其他信息的 , 一律严惩 。

隋朝在基层管理制度上使用保长、里正和党长的“三长制” , 对农村进行管理 , 包括劝课农桑 , 催收税赋 , 协助征兵和组织服徭役等等工作 。

唐代户藉管理在隋代的基础上有着更进一步的发展 。 唐代将每百家设为一里 , 里设里正;五里设为一乡 , 由民户自己申报户口、田地 , 以户主名义记入"手实" , 户主要保证上报的内容真实准确 , 里正据“手实”造籍 , 上报县里 。 每个县每年统计造账一次 , 向户部申报各县的户口数 , 已征税赋数和下年预计征收数 。 中央政府按这些资料 , 以每户资产多少和男丁的强弱为标准 , 将户分九等 , 作为征税和服役的依据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唐代户藉制度也保证了老百姓的财产不受侵犯 。 唐代规定公田、私田不得任意侵犯 , 私田的产权便是“以藉而凭” 。 如果发生土地纠纷 , 则按照户藉上的登记信息 , 进行甄别 。 对于将别人的土地冒登自己名下的 , 以“盗货卖”之罪惩处 。

我们从发现的唐代“手实”中 , 可以看到上面的内容是以户籍为准 , 写有户等级、应受田多少、已受田多少、未受田多少 , 也可以看到每户的“永业田”和“口分田”的区别 , 内容十分完善 。

唐代户籍将居民分为编户和非编户 , 其中的编户是良民 , 非编户则是贱户、和尚及府兵制破坏后的军户 。

宋代户籍比唐代的又上了一个台阶 , 设立了“坊郭户” , 这是针对城市居民的专门称呼 , 第一次出现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在户籍登记上的区别 , 与我国原来采用的“非农户”和“农业户”有着一定的相似 。 在此基础上 , 有恒产者称为“主户” , 无恒产者称为“客户” , 登记入籍 。 城市中坊郭户的主户基本是上层阶级 , 掌握大量资产;而客户基本上以小工业者、小商贩及雇佣工为主;乡村主户以占有土地的地主为主 , 兼有少部分自耕农 , 乡村客户也分成三种 , 一种是终身依附主户的“地客” , 二是租种主户土地的“佃户” , 三是雇农性质的“浮客” 。 在此基础上 , 宋朝将户籍划为十个等级 , 另外还有享有特权的“官户”和“形势户” 。 官户包括文武官员的家庭 , 形势户是小吏、保正等乡役户 。

宋神宗时期推行“保甲制” , 以十家为一保 , 设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 , 设大保长;十个大保为一个都保 , 有正副都保正 , 其目的也是通过户籍实行“兵民一体”的制度 。 这种制度让每个人都与他人发生联系 , 有利于统治的渗透和基层政权的稳定 。

明代改宋朝的保甲制为里甲制 , 每110户编为一里 , 选出其中十户人多财多的为里长 , 其余百户分十甲 。 在服徭役时 , 十甲每年轮换 , 称为“排年” 。 每年要服徭役时 , 由一位里长带着十位甲户去服徭役 , 次年另换一批 。 每户十年一轮换 , 保证了绝大多数百姓可以有时间进行农业生产 , 对社会发展有着相当大的作用 。 明朝这种户籍制度将人与土地的登记分开造册 , 称为“黄册”和“鱼鳞册” 。 黄册在编造时 , 每里为一册 , 每十年调整一次 , 按家庭人口和财产变化重新造册 。 黄册一式四份 , 户部、省、府、县各保存一份 。 户部的那份因为是黄纸抄写 , 故名“黄册”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明代“黄册”编定后 , 户籍不可随意更改 , 人员也不得随意流动 。 要想外出 , 须有官府发放的“路引” , 目的是将农民束缚在乡土之上 , 农民只能老老实实的种地 , 这样便于征收税赋和征兵服役 。 如果有人当“逃户” 。 便动用国家机器强迫返乡 , 其中的富户发配充军 。 后期的惩罚有所降低 , 改以罚银为主 。

清朝“按行军旗色 , 以定户籍” , 实行军民合一的八旗户籍制度 , “凡民之著籍 , 其别有四 , 曰民籍 , 曰军籍 , 亦称卫籍 , 曰商籍 , 曰灶籍 。 其经理之也 , 必察祖籍 。 如人户于寄居之地置有坟庐逾二十年者 , 准入籍出仕 , 令声明祖籍” 。 将户籍分为军、民、灶、匠四类 , 以户为单位核登丁口 。 满清入主中原后实行各民族分而治之的政策 , 实行“摊丁入亩”政策 , 户籍管理上比明朝有所放松 , 规定了入籍条件 , "己置有产业 , 并愿入籍者 , 俱编入土著" , 老百姓不再被死死的束缚在土地原籍上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清朝户口牌)

清朝采用户口牌甲令 , 州县城乡十户立一牌长 , 十牌立一甲长 , 十甲立一保长 。 户给印牌 , 书其姓名、丁口 , 出门要注明目的地 , 牌长、甲长三年一换 。 甲内有不法之事或出现可疑之人 , 必须第一时间上报 。 富人与齐民一体编列 , 不许逃避登记 。

三、户籍制度的作用

户籍制度不仅起着登记人口和统计人数的作用 , 还能反映老百姓的家庭财产状况、服役纳税情况 , 为分配土地、征收税赋提供依据 。 封建时代连坐的保甲制可以最大限制和减少犯罪 , 有利于统治者加强统治、维护稳定 。

为了更大程度的奴役人民 , 统治者尽可能的将老百姓限制在固定的区域 , 形成长期的城乡二元制社会 。 只有利用户籍制度将老百姓束缚在土地上 , 通过世袭的职业加强对人口的控制 , 从事农业生产的专门从事农业生产 , 当兵的世代当兵 , 从商的世代从商 , 让老百姓各守本业 , 才能使社会在统治者控制下有序的发展 , 实现统治的稳定 。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从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发展变革 , 看古代统治者的驭民之术// //

我国建国后曾长期采用的户籍制度也受到历史上户籍制度的影响 , 户籍分非农业和农业两种户籍 , 不同户籍的人享受的待遇和权利是不平等的 , 城市居民在教育、就业、保障等方面享有更多更大的权利 。 在户籍迁移和变更上也采取比较严格的办法 , 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所以改革开放后 , 我国对传统户籍制度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 , 让户籍回归其登记人口的本质 , 对人口流动不再限制 , 将人口管理纳入动态管理 , 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无差别的对待 。 这是户籍制度的进步 , 也是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