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家伎是古代达官贵人或者豪门大户在家蓄养的歌伎 , 她们精通唱歌跳舞 , 供大户人家消遣娱乐 。 家伎起源于战国时代 , 大家熟知的吕不韦就曾赠家伎给秦国公子子楚 。 至两汉时期 , 蓄养家伎开始流行起来 , 上层社会的名人雅士开始蓄养各式各样的家伎 , 以满足他们及时行乐的需求 。 到了唐宋时期 , 社会空前繁荣 , 经济文化长足发展 , 尤其是诗词的极大发展 , 促使歌伎行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 文人雅士们需要歌伎吟唱出他们的诗词 。 宋词作为一门音乐文艺 , 宋代士大夫们在家蓄养歌伎, 每逢宴饮, 命家伎奏乐唱词, 以助酒兴, 成了家庭中普遍流行的娱乐方式 , 伎乐盛行的现象也极大的促进了宋词的繁荣 。 家伎之风的流行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

家伎

宋代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的混乱局面 , 政局稳定 , 经济文化愈发繁荣 , 乐舞唱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 蓄养家伎之风也相当盛行 。 宋朝皇帝采取了更为开明的伎乐政策 , 他们倡导功臣蓄养家妓 , 并将其视为消弭祸患的有效手段 , 如宋太祖 , 其杯酒释兵权的时候对石守信说:“人生如白驹过隙 , 追求富贵不过是多得一些金钱 , 多一些享乐 , 使子孙不致贫困罢了 , 你们何不放下兵权 , 购买良田美宅 , 为子孙立下永久的基业 。 再多安排些歌舞美女 , 每天喝酒作乐一直到老 。 君臣之间也没有嫌隙 , 这样不是很好吗?”而且他们一改历代帝王对职官畜伎的限制政策 , 鼓励职官畜伎 。 宋李廌《师友谈记》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仁宗有一天与宰相王安石议完政 , 给王安石赐座的时候笑着说 , 现在天下太平 , 君臣之间应该以礼相娱乐 , 然后就问旁边的大臣们都有没有蓄养乐伎 。 大臣们有的蓄养的多 , 有的蓄养的少 , 只有王安石没有蓄养乐伎 。 宋仁宗看了后要赐给王安石二十名乐伎 , 并且让其他人先养着 , 待艺成之后再全送给王安石 。 由此可以看出宋朝皇帝非常鼓励大臣蓄养乐伎 。 “仁皇一日与宰相议政罢 , 因赐坐 , 从容语曰:‘幸兹太平 , 君臣亦宜以礼相娱乐 。 卿等各有声乐之奉否?’各言有无多寡 。 惟宰相王文正公不迩声色 , 素无后房姬媵 。 上乃曰:‘朕赐旦细人二十 , 卿等分为教之 , 俟艺成 , 皆送旦家 。 ’ 一时君臣相悦如此 。 ”--《师友谈记》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

宋代家伎乐工

在宋代庞大的养优畜伎者群体中, 以士大夫阶层最为凸显, 这与最高统治者崇文抑武的治国策略以及官僚阶层优厚的俸禄有关 。 优厚的俸禄为他们养优畜伎提供了物质保证 , 而职位的升迁带来的往往是畜伎数目的增加 。 宋仁宗时期宰相韩琦 , 家有乐伎二十余人;熙宁七年(1074)代王安石为相的韩绛 , 有家伎十余人;徽宗朝代蔡京执政的宰相王黼有家伎数十人 , 且都长相俊美;还有苏轼、欧阳修等大文豪 , 都有自己的家伎 。 宋代士大夫无论贫穷贵贱 , 都醉心于乐舞唱词 , 这些人从容周旋于公私事务及宴饮声伎之间 , 成为一时的风气 。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

家伎对宋词的推动作用

宋词主要是靠歌伎演唱的方式进行传播 , 相对于男性而言 , 有着娇好容颜和优美嗓音的女性歌伎更受欢迎 。 宋代王炎在《双溪词序》中也说:“盖长短句宜歌不宜诵 , 非朱唇皓齿 , 无以发其要眇之声 。 ”宋词低回婉转的独特韵味 , 更适合女歌伎来演唱 。 歌伎对宋词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创作和传播 。

在创作上的影响

首先可以激发词人的创作激情 。 家伎的主人出于自炫或自遣的目的 , 喜欢即兴创作 , 风雅好事者多沉醉于此 , 宴饮所营造的特殊环境 , 激发了词人的创作灵感和情绪 。 主人、宾客的即兴唱酬, 家伎的即席演唱 , 无疑是极富刺激和创造性的风雅韵事 。 如辛弃疾 , 每次家里举行宴会 , 都会让家伎歌唱他的词作 。 宾客在宴上的即席创作大多为了赠给家伎 , 此类撰作多属宾客在欣赏家妓才艺表演后的主动题咏或应邀赋赠 。 家伎的吟唱还能促进作词人创作水平的提高 。 由于文人词士大多擅长文辞而不懂音律, 乐伎则熟谙音律而拙于文辞 , 文人们养优蓄伎 , 为词的文辞与音律的完美结合创设了条件 。 南宋词人刘克庄明确提出“长短句当使雪儿、啭春莺辈可歌, 方是本色”的创作理念 。 此处的“雪儿”乃唐李密宠姬 。 刘克庄将家伎“可歌”视为词的创作标准, 体现了他对词这种音乐文学的内在特质的深刻理解 。 家伎的吟唱还可以促进词体的发展 , 晏殊、欧阳修等人词调、词格的创新, 与他们畜养家伎以及频繁出入宴会品词顾曲大有关联 。 除此以外 , 一些家伎也在提供新声、创造词调方面有所作为 , 她们长时间与乐工合作 , 比很多词人更懂乐理 , 这就使得她们更容易创作出新调 。 “以故家贫清苦, 终身家无丝竹, 室无侍姬, 长短句之腔调, 素所不解 。 … …而长短句所存不过五十馀阕, 其不工可知 。 ”--王炎《双溪诗馀自序》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宋词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宋朝家伎// //

家伎宴会

在传播上的影响

在宋代 , 家伎大多才艺双绝 , 柔媚可人 , 其歌舞及器乐演奏技艺游刃有余 。 家伎高超的技艺及其与宋词作家天然的依存关系 , 使得她们的唱词最能传达词作的意蕴和独得文人雅士的青睐 。 家伎的唱词 , 推助和扩大了宋词在文人士大夫群体中的传播和影响 。 家伎的歌舞娱宾和即席弹唱 , 使新词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播 。 由于家伎多出现在文人士夫宴饮之所 , 她们的参与不仅催生了词的创作 , 她们也是新词的最初演唱者和传播者 。 如吴感有侍姬名红梅 , 吴曾作《折红梅》词, “其词传播人口, 春日郡宴, 必使倡人歌之” 。 这些文人雅士也喜欢携带家伎出游 , 这也是词作传播的重要途径 。 比如苏轼“尝携妓谒大通禅师 , 大通愠形于色 。 东坡作长短句 , 令妓歌之” 。 除此以外 , 家伎的易主 , 买卖或赠与他人也会促进词曲的传播 。 以色艺事人的家伎 , 几乎都逃不脱易主流落的命运 。 然而就词的传播而言 , 家伎的易主流落 , 却促进了词的传播交流 。 马步军副都指揮使范恪死后 , 其家妓何氏流落陈正臣家为侍婢 , 何氏窥范恪旧友张先于牖 , “识子尝陪范宴会 , 因感旧泣数行下” 。 家伎主人携伎迁谪,也是宋词传播的一大途径 。 北宋诗人王巩因“乌台诗案”牵连远谪广西宾州 , 在贬谪期间 , 以歌伎自随;大文豪苏轼被贬惠州 , 也带着自己的家伎朝云 。

在家伎制度完善、家伎活动频繁的宋代 , 家伎对宋词的发展繁荣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 她们激发词人的创作热情, 促进词的交流传播, 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宋词的繁荣发展 。 家伎不光是诗词的传播者 , 她们也参与词曲的创作 , 虽然身份低下 , 没有像士大夫们那样受人尊重 , 但她们精湛的技艺和才情为宋词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 她们对宋词的繁荣起了及其积极的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