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我国古代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 也是我国古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民族融合 。 故近世治魏晋南北朝史者 , 莫不重视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问题 。 魏晋南北朝时期 , 鲜卑文化在民族大融合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

但学者们通常关注的都是汉文化对鲜卑文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 , 鲜少提及鲜卑文化(其他少数民族文化)对汉文化的影响 。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

一.南北朝时期鲜卑的南迁

马克思曾说过:“依据历史的永恒规律 , 野蛮的征服者自己总是被那些受他们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的 。 ”也就是说 , 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 , 文明较低的民族最终将被文明较高的民族所同化 , 无论胜败关系与否 , 这都是世界历史上民族融合的主流 。

但是 , 世上的所有事物都是两面性的 。 民族融合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 , 就好似驶入东海的长江 , 有主流 , 也有迥流 , 而文化的作用和影响 , 也并非都是单向进行的 。 就如鲜卑文化对于汉民族文化的反向输出 。

西晋末年 , 五胡乱华 , 使得本就不平静的中原大地更加暴乱 。 五胡 , 包括匈奴、羯族、鲜卑、羌族、氐族 , 是该时期少数民族南迁的五大代表民族 。 鲜卑是当时相较来说最为落后的民族 , 但是其强大的武力值却征服了黄河流域大片区域 , 更是直接建立了鲜卑政权 。 鲜卑建立的长期统治政权 , 对汉民族的影响无外乎两个方面 , 文化影响与汉民族的鲜卑化 。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

二.鲜卑文化与对汉文化的影响

拓跋鲜卑影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 。 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之间 , 长期以来双方既冲突又交融 , 究其实质 , 其实是这两种文化的冲突和融合 。 这二者之相互消长 , 又可分成两个阶段 。 秦汉时 , 汉封建文化发挥了优势 , 取得辉煌的胜利 , 两汉对匈奴的巨大胜利和对西域的控制 , 便是明证 。

但是 , 汉封建文化影响之扩展是有条件的 , 它需要统一强大的中央政权和繁荣的封建经济为后盾 。 东汉季世 , 宦官专政 , 朝纲败乱 , 极大削弱了中央集权政府 , 这后盾就开始逐渐消散了 。 随后产生的曹魏、西晋政权等 , 皆立国短暂 , 保塞安边尚且不暇 , 更无力向外经营了 。

所以 , 自东汉后期以来 , 中原封建文化对蒙古草原的影响日削 。 与此同时 , 北方草原文化再度兴起 , 如同解除了压力的弹簧 , 迅速恢复了原状 , 重新控制了蒙古草原 。

拓跋鲜卑文化的基本内容 , 即它的氏族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各种观念形态 。 毋庸置疑 , 拓跋鲜卑文化中固多杂有原始落后的诸种成分 。 但如果一分为二地考察 , 其中亦不乏若干刚健、质朴、生机勃勃的因素:第一 , 尚武精神;第二 , 部民之间的人际关系较为平等互助 , 尚存原始社会的古朴遗风;第三 , 崇尚实际的质朴精神;第四 , 妇女的社会地位颇高 。

这些都与魏晋南朝士族上流社会中那种鄙薄武事 , 崇尚门阀、溺于玄虚以及轻视妇女的风气 , 形成强烈的对比 。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

鲜卑政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冲击了中原地区具备的“大汉族主义”观念 , 使得汉族人从统治者的地位转变为被统治者 。

鲜卑政权的建立促进了鲜卑文化的传播 , 在鲜卑文化与汉文化的冲突过程中 , 汉文化逐渐容纳并接受鲜卑文化 , 使得中原地区的民族观念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 有助于开明民族观的建立 。 鲜卑文化传播能够促进开明民族观的建立 , 正是因为开明民族观的建立 , 促进了各民族偏见以及隔阂的消除 , 为我国各民族的融合以及协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

除此以外 , 鲜卑文化的融入对汉民族的政治制度制定和军事改革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 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以及农业制度等制度的鲜卑化影响 , 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 , 甚至对后来的元明清三代也有一定的影响 。

而在军事改革方面 , 鲜卑骑兵与骑术的引进对汉民族整体的军事力量有一定的加强 , 也改善了诸多习惯 。 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就十分擅长骑术 。

鲜卑文化的融入中原地区的精神文明发展和经济建设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

三.民族大融合:汉民族的鲜卑化

尽管五胡乱华由来已久 , 鲜卑政权的建立时间也并不算短 , 但汉民族的鲜卑化却实实在在历经了一段不短的时间 。

1.北魏前期削除鲜卑旧俗的斗争 。 该时期内 , 两种文化的冲突 , 主要表现为鲜卑部落大人制与封建专制皇权的斗争 , 而终以后者的确立告一段落 。 这意味着北魏政治生活中 , 汉封建文化的影响扩大了 。

2.北魏中期的汉化运动 。 这一时期 , 两种文化的冲突渐趋深入 , 又终以汉封建文化的胜利告一段落 , 前者可以崔浩事件为代表 , 后者则以魏孝文帝全面的汉化运动为标志 。 崔浩一方面想要提高汉族士人的地位 , 另一方面又实包括鲜卑贵族在内 , 试图以门阀制度来同化其人 , 造就一个新的鲜卑门阀集团 , 与汉士族结合起来 , 共同统治 。

但崔浩失败了 。 鲜卑脱离氏族制度为时尚浅 , 更无门阀观念 , 因此不能也不可能容忍等级森严、士庶悬隔的门阀制度的束缚 , 至于鲜卑贵族 , 恐怕主要是反对抬高汉士族的地位 , 他们不能容忍除开他们本身之外 , ·尚别有汉族贵种 。 故鲜卑颇仇视崔浩 , 后借“国史”之案 , 将他杀害 。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

到了魏孝文帝时期 , 魏文帝亲自执行 , 开展了全面的汉化运动 。 鲜卑贵族也被门佣化了 , 与汉士族高门结合在一块 , 共同统治 , 新的门阀政治终于建立起来 。

3.北魏末年鲜卑化潮流的兴起 。 孝文帝迁洛以后 , 以旧都平城为中心的北边州镇 , 不为汉化所濡染 。 不仅鲜卑旧族依然不曾改变 , 就连部分汉人也逐渐鲜卑化了 。

当然 , 北朝民族融合的整体趋势还是少数民族的汉化过程 , 在这个强大趋势的影响和制约之下 , 彻底鲜卑化的汉人 , 毕竟是少数 , 多数是染上一些鲜卑习俗而已 , 因此 , 所谓的鲜卑化也只是一种在一定程度上濡染鲜卑习俗的倾向 。 后来北魏丧乱 , 六镇兵起 , 此辈遂乘乱崛起 , 分属高齐、宁文周两大集团 。

4.高齐、宇文周的鲜卑化倾向 。 北齐的鲜卑化倾向 , 有如下表现:恢复鲜卑旧制、旧俗 , 盛行鲜卑语;兵民分离 , 以鲜卑制汉 , 代人为党 , 排抑汉族士人 。 北周的鲜卑化倾向 , 有如下表现:恢复鲜卑旧制、旧俗 , 盛行鲜卑语;恢复鲜卑姓氏及赐鲜卑姓;创立府兵制 。

北周与北齐同样推行鲜卑化 , 但前者成功了 , 后者则失败了 , 不同的结果出现的原因还是因为两国对汉族人截然不同的态度所导致的 。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文化对中原文化的影响// //

四.结语

汉民族的鲜卑化就是历史前进中产生的一道支流 , 它对汉民族文化产生的作用有好有坏 , 且我个人认为好的方面可能还占据多数 。 但是 , 支流毕竟还是支流 , 产生的影响终究有限 。 相较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来说 , 鲜卑文化所能撼动的地方实在太小了 。 但是 , 文化的融合 , 正是促进国家繁盛强大的最有力的途经 。

参考书目:

[1]陈羡:《纵横十六国》 , 重庆出版社 , 2006

[2]三崎良章:《五胡十六国——中国史上的民族大迁徙》 , 商务印书馆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