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在楚汉战争时期并不是一个特别有名的将领 , 准确地来说 , 他是一个国家级的大将 , 而算不上一个国际级的大将 。 当时排在第一梯队 , 敌人打听到这支部队的主将 , 就觉得这支部队不简单的统帅有:汉王刘邦、楚王项羽、九江王英布;第二梯队的有:燕王臧图、代王陈余、齐王田荣、魏丞相彭越、楚将司马龙且、钟离昧等 。

韩信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只能排在第三梯队 , 在这一梯队中的将领 , 大多是一国之大将 。 因为出名较晚、参与的大战役不多等因素 , 只有他本国的人知道他的才能 , 而在其他诸侯国知名程度不高 。

韩信没有在掀翻秦朝的起义中立下威名 , 项羽带领诸侯伐灭暴秦、分封功臣之事完成后 , 刘邦才发现他的才能 , 将他提拔为大将 。 所以楚汉战争只是韩信崭露头角的舞台 , 知名度自然比不过那些在反秦起义中就立下大功劳的老牌强将 。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 , 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

淮阴侯韩信画像

老子说:“有得必有失 , 有失必有得 。 ”韩信拥有颠倒局势的将才 , 因为自己名气不高而让敌将轻敌自傲 , 对他来说只是如虎添翼 。 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去攻打骄兵傲将 , 军队所过之处攻城陷地如摧枯拉朽一般 , 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优势 。

韩信进攻赵国时 , 赵王歇年幼 , 赵国军政大权掌握在代王陈余手中 。 陈余是天下名士 , 从战国时期就已经闻名各国 , 他也是反秦起义的掀起人之一 。 有关他此前的经历 , 我在下文简要地列举出来 。

战国时期魏国公子信陵君手下的门客 , 与张耳结成刎颈之交 , 对待张耳如同对待父亲一般 , 两人的友谊在战国到楚汉时期一直广为流传 。 秦朝时张耳、陈余隐居在陈 , 陈胜攻克陈后 , 两人投靠陈胜 。 陈胜久慕两人大名 , 对此很高兴 。 两人劝陈胜派兵攻打赵地 , 陈胜任命武臣为将军 , 任命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 , 出兵攻打赵地 。 武臣攻克赵地后 , 两人劝其自立为王 。 武臣自立为赵王 , 以张耳为丞相 , 陈余为将军 。 武臣被赵国叛将李良杀死 , 两人拥立赵国王室后裔赵歇为王 。 章邯进军包围张耳、赵歇 , 陈余领兵在外 , 由于实力弱小不敢进攻章邯 , 张耳由此怨恨陈余 。 项羽破王离军 , 章邯撤退 。 张耳责备陈余 , 收回陈余军权 。 于是张耳跟随项羽入关 , 陈余在家乡隐居 。 项羽灭亡秦朝后 , 封张耳为赵王 , 封陈余为侯 。 陈余自以为功劳大而所得少 , 由此怨恨张耳、项羽 。 项羽的分封有私心 , 齐将田荣反抗项羽 , 自立为齐王 , 陈余向田荣讨兵攻打张耳 , 田荣许之 。 陈余打败张耳 , 重新拥立赵歇为王 , 赵王封陈余为代王 。 赵王年幼 , 陈余留在赵国辅佐赵王 。

对比之下 , 韩信在此前只打过一次大仗 , 也就是攻破魏王豹的军队 。 而陈余的一生都是传奇 , 就像是一个久经沙场的老将去面对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将 , 自然会产生轻敌的心理 。 而在战争中 , 这种心理往往都是致命的 。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 , 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

代王陈余画像

白起对战乳臭未干的赵括时 , 所有的军事计划都缜密而无失 , 正因为他尊重对手 , 秦国才得以一举毁灭赵国的军事力量 。 魏将庞涓认为齐国人胆怯于是轻敌 , 所以两次惨败于孙膑之手 , 魏国的霸业也画上了句号;秦将李信认为楚国快灭亡于是轻敌 , 所以二十万秦军在楚国腹地惨败 , 让秦国百战百胜的军队遭受耻辱;楚将项梁因为连续的胜利于是轻敌 , 所以章邯半夜突袭得胜 , 反秦起义之大业险些失败 。

老子曰:“以正理国 , 以奇用兵 。 ”孙武曰:“兵者诡道也 。 ”陈余却说:“韩信的军队人少而疲惫 , 如果面对这样的部队还要避开它的锋芒 , 而去攻击他的弱点 。 那么诸侯都会以为我赵军胆怯 , 到时候都要对我赵国刀兵相向 。 ”当陈余说出这番话的时候 , 赵军就已经要注定打一场败仗了 。

轻敌的赵军主将与足智多谋的汉军主将

汉高祖三年冬十月 , 韩信、张耳带领数万军队进攻赵国 , 赵王赵歇与成安君陈余聚兵井陉口 , 号称二十万 。 (双方军队具体参战人数现已不可考)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 , 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

井陉口 , 有的说法是当今飞狐口

据《资治通鉴汉纪一》记载 , 韩信此前攻克了魏国、代国两个国家 , 每攻破一国 , 汉王刘邦就会派人将其精兵调往荥阳、成皋前线 。 可见韩信此时的军队都是临时在魏、代两国召集的乌合之众 , 而赵国面对来犯的敌军 , 必然会集结全国最精锐的部队 。 所以两支部队在单兵素质和人数方面的差距都不小 , 这也正是陈余轻敌的原因之一 。

广武君李左车劝谏陈余说:“韩信趁着攻破魏、代两国的军威 , 千里迢迢来赵国与我军交战 , 锋芒锐不可当 。 我听说:‘粮道长达千里 , 士卒就都吃不饱饭’ , 井陉的路很狭窄 , 战车不能并行 , 骑兵不能成列前进 。 汉军前进几百里 , 他们的粮食必定远在军队的后面 。 请给我三万人马 , 我愿去截断汉军粮道 。 足下坚守堡垒不要与其交战 , 汉军没有粮食 , 不出15日必定投降 。 不用我的计谋 , 赵军必定要战败 。 ”

陈余哪里听得“汉军锐不可当”、“赵军必败”的话?且陈余自称义兵 , 从不用诈谋诡计 , 于是便说:“韩信兵少而疲 , 如此避而不击 , 则诸侯谓吾怯而轻来伐我矣 。 ”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 , 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

楚汉时期军队交战图

韩信听说陈余不用李左车之计 , 于是直接令人向井陉口进军 , 在井陉口三十里开外驻扎 。 半夜令两千骑兵偷偷度过井陉口 , 每人持一汉军赤旗 , 让其在赵军主营旁的山中隐匿起来 , 韩信命令他们道:“赵军看我撤退 , 必定会用全部军队追击我 。 你们看到赵军主营空无一人之时 , 就将赵军主营的旗帜全部拔掉 , 换成汉军旗帜 。 ”又令副将安排军食 , 韩信说:“今日我打败赵军后再吃下一顿饭 。 ”将领们都以为是空话 , 但还是表面上答应着说:“诺!”

汉军连井陉口都没有度过 , 赵军也不是弱旅 , 韩信说今日破赵军会食 , 将领们当然以为是空话 , 但韩信自有奇计 。

背水一战!

韩信知道赵军想击溃汉军主力 , 于是先让一万人度过井陉口 , 背向河水列阵 。 赵军果然放任这一万人度过井陉口 , 等待汉军主力出动再发起进攻 , 赵军将领看到汉军背着水面列阵 , 不由得大笑起来 。 两年前彭城之战时 , 刘邦背水列阵被项羽击溃 , 汉军向后逃窜 , 被水淹死的汉军达十余万之多 。

天蒙蒙亮时 , 韩信令主力度过井陉口 , 赵军离开主营对其发动进攻 。 几场战斗过后 , 韩信令人抛弃军鼓手和军旗手 , 让主力向水边的军队撤退 。 争夺敌军的军鼓与主旗可不是小功劳 , 赵军主营中的人全部出击 , 争夺汉军军鼓、军旗 , 然后追逐汉军主力 。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 , 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

井陉口之险要

汉军背水一战 , 无路可逃 , 况且主将也在军阵之中 , 不论赵军的主力发起多猛烈的进攻 , 汉军的军阵也无法被击溃 。

当然 , 此时的实力对比仍然是赵军强而汉军弱 , 韩信足以守住军阵 , 但仍然无法正面打败赵军 。

此时隐匿在山中的汉军骑兵就发挥出作用了 , 骑兵们将赵军主营的军旗都换成汉旗 。 赵军不能在正面战场得利 , 就想返回营地休整 , 可是却看到营地的军旗全都变成了赤红色 , 上面还写着大大的“汉”字 , 不由得军心大乱 。

赵军士兵都以为陈余、赵王两人已被汉军俘虏 , 自己失去主将的指挥 , 必然要遭到汉军的单方面屠杀 。 猛烈的进攻而不能得利 , 想撤退 , 主营已被攻克 , 主将也被俘虏 , 普通士兵哪里能承受得住这种刺激?于是纷纷弃阵而逃 , 纵使是督战官斩下身边每一个逃兵的人头 , 也不能阻止军队的溃散 。

于是汉军两面夹击 , 大破赵军 , 斩陈余、赵歇于泜水之上!

战后分析

汉军将领们对自己的胜利都疑惑不解 , 便问韩信到:“兵法说:‘右倍山陵 , 前左水泽’如今将军反其道而行之却获胜 。 您之前说今日破赵军会食 , 我们都不服 , 然而最终却获得了胜利 , 这是为什么?”(兵法且欺我也?)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 , 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

井陉之战要图

韩信说:“这本就是兵法上写的有的 , 只是各位将军每仔细研究罢了 。 兵法不是说过吗?“陷之死地而后生 , 置之亡地而后存” , 我既没有大的名气 , 又没有长期带你们作战 , 故威望不足 。 不让你们背水一战 , 恐怕你们就都要逃跑了 , 我还靠谁去打败赵军呢?”

将领们都心服口服 , 说:“说得好啊!您不是我们比得上的!”

孙武曰:“战于境内之兵为散兵 。 ”何谓散兵?军队在自己的国家交战 , 战局稍有不顺 , 军队就要溃散 。 因为战场离家近 , 而人心都私大于公 , 只要战局不顺 , 就都想着逃回家中保全父母、妻子、儿女 。 如果在别国境内交战 , 就退无可退、逃无可逃 , 只能死战到底 。 (如汉尼拔在罗马境内血战数年)

为何刘邦背水一战而兵败彭城 , 韩信背水一战就能击溃赵军呢?楚军强于汉军 , 刘邦偷袭楚国而攻克他们的国都 , 都城和家人就在身后 , 楚军将士人人又都心怀愤懑 , 不破汉军不愿罢休 。 赵军在险要之处堵截汉军 , 有利则进 , 不利则退 , 且人人都有内顾之忧 。 兵无常势 , 兵无常法 , 随机应变才是真正的兵法 。

义兵都是“败兵”吗?陈余有统帅义兵的才干吗?

荀子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之前 , 王问:“请问用兵之法 。 ”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 , 下得地利 , 观敌之变动 , 在敌人发起行动之后行动 , 在敌人抢占险要地段前先到达 , 此用兵之要术也 。 ”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韩信攻打赵国时还不出名 , 陈余是怎么因为轻敌而败在他手下的?// //

太行八陉

荀子说:“臣听闻古代的用兵之道 , 在于统一民心 。 弓箭做的不好 , 后羿也无法射中目标;战车做的不好 , 造父也无法驾驭好车子;士人、民众不愿意为君主卖命 , 汤武王、周武王也无法百战百胜 。 ”

临武君说:“不对 , 用兵最重视的是权谋与诡计 。 善于用兵的人 , 敌人不能猜测他的行动 。 孙武、吴起百战百胜 , 他们是等到收揽民心之后才出击的吗?”(临武君说的不对 , 吴起行军时与底层士兵一样步行 , 士兵有一人没吃上饭、喝上水 , 吴起就不吃饭、喝水 , 吴起还亲自为底层的士兵吮吸毒疮 。 )

荀子说:“仁人聪察强惠 , 又怎么会被欺骗而有可乘之机呢?能被欺诈的军队 , 都是因为主将怠慢和暴露行动目标 。 让桀纣去欺诈桀纣那样的人 , 尚有可趁之机;让桀纣去欺诈帝尧那样的人 , 就像是以卵投石 , 自取灭亡 。 仁人的军队 , 士兵对待将军 , 就像儿子对待父亲 , 弟弟对待哥哥一般 , 就像双手捍卫脑袋与胸口一般 。 仁人的军队 , 士兵和军官只死于军阵 , 不会死于溃逃的路上 。 去触碰这样的军队 , 就像凡人去触碰干将、莫邪之剑一般 , 是自取灭亡 。 ”

《尹文字》曰:“道不足以治则用法;法不足以治则用术;术不足以治则用势;势不足以治则用权”

老子说:“道德不足以循抚百姓 , 所以才研究出了仁义、礼仪 。 ”

世上已经没有纯用仁义就能取胜的人了 , 所以才出现了兵法 。 陈余自称义兵而不用诈谋 , 但他的士兵能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吗?他的军官和士兵们都有视死如归的决心吗?他能冷静分析战况而不被诈谋欺骗吗?或者 , 他能像吴起、田单一样与最底层的战士同甘共苦;或是像项羽一样亲自背上攻城用具去参与攻城吗?

没有统帅义兵的才能 , 却想用统帅义兵的办法打败敌人 , 就像猴子穿上衣服想打扮成人 , 猫披上虎皮想吓走狼一般 , 甚无谓也!陈余不仅是轻敌 , 更是自不量力、以卵击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