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1、苦难的开始

伍子胥算是高干子弟 , 他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健的私人教师 , 地位崇高生活富足 , 他还有个哥哥叫伍尚 , 也许是受父亲的熏陶 , 兄弟俩的学识、见识、才干都被人称道 , 一家人生活的很惬意 。 可天有不测风云 , 太子健被费无忌诬陷 , 连带着牵连到了伍子胥的父亲 , 费无忌为了斩草除根 , 建议楚平王以伍奢为人质将他的两个儿子招来一起杀掉 。

伍奢说:“我的大儿子为人仁厚 , 召他一定会来 。 小儿子为人刚烈暴戾 , 忍辱负重 , 能成大事 , 他料到来后会一起被擒 , 一定不会来送死 。 ”

楚平王不听 , 派人招伍奢的两个儿子 , 并告诉他们“你们若来 , 我就让你父活命;不来 , 马上就杀掉伍奢 。 ”

伍尚听说后准备去 , 伍子胥劝说道:“楚王召我兄弟 , 并不是为了让父亲活命 , 是怕我们逃脱后成为祸患 , 所以拿父亲作为人质 , 假意召我兄弟俩 , 我兄弟俩一到 , 父子三人就会一起被杀 , 对父亲的处境没有一点帮助 , 去了更没有机会报仇雪恨 。 不如投奔别的国家 , 借他国的力量来报仇 , 一起束手待毙是没有作用的 。 ”

哥哥说“我知道应召前去也不一定能保全父亲的性命 , 可是父亲作为人质召我们来 , 如果我们不去 , 是不孝 , 我一定是要去的 , 你逃走吧 , 如果我们遭遇不测 , 你还能活下来 。 ”

伍奢听说伍子胥逃走了 , 叹息道:“楚国君臣将要苦于战争了!”

伍尚到了楚国都城 , 楚王将伍奢和伍尚一道杀死 。

伍子胥从此踏上了流亡之路 , 他从宋国逃到郑国 , 又从郑国逃入吴国 , 白天躲避追兵 , 夜晚急急赶路......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

伍子胥一夜白头

安逸富足的伍子胥突遭变故家破人亡 , 仇人是一国之君 , 他空有才华 , 却只能不断流亡 , 在获得复仇机会前的很长一段时间 , 支撑他的不是学识、见识、才干......而是仇恨和刚烈的性格 。

和伍子胥相比 , 韩信从小似乎就没有经历过安逸富足的生活 , 他是个平民 , 性格放纵又不拘礼节 。 但是没有被推选为官吏 , 又没有一技之长 ,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 , 做生意又不会做 , 只能常常去别人家蹭饭才能维持的了生活这样子......因此许多人都讨厌他 。 韩信的母亲死后 , 穷得无钱来办丧事 , 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 , 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万家 , 也许从那个时候起 , 他就觉得自己今后不会平凡 。

可是生活大多数时间都是平凡的 , 尤其未发迹前自以为是的不平凡 , 甚至愈发承托出平庸、贫贱......

下乡南昌亭长觉得韩信并非凡夫俗子 , 韩信多次前往下乡南昌亭亭长家里蹭饭 , 接连数月 , 亭长的妻子嫌恶他 , 于是有一天早早把饭煮好 , 在床上就吃掉了 。 开饭的时候 , 韩信去了发现没有饭食 。 韩信也明白他们的用意 。 一怒之下 , 最终离去不再回来 。

没饭吃的韩信就跑去钓鱼 , 鱼没钓上来自己先饿晕了 , 有一位老大娘正在河边漂洗丝棉 , 看到晕倒在地的韩信就拿出饭给他吃 。 几十天都如此 , 直到漂洗完毕 。 韩信大言不惭的对那位大娘说:“以后我发迹了一定重重地报答你老人家 。 ”大娘生气地说:“大丈夫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 还说什么大话 , 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 , 不是为了让你报答 。 ”

当地屠户中有个年轻人看韩信喜欢佩带刀剑 , 但又无法养活自己 , 就当众侮辱他说:“你要不怕死 , 就拿剑刺我;如果怕死 , 就从我胯下爬过去 。 ”韩信仔细地打量了他一番 , 低下身去 , 趴在地上 , 从他的胯下爬了过去 。 满街的人都笑话韩信......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

韩信

韩信的一生总显示出一种迷之自信 , 在发迹前和伍子胥不同 , 他并没有表现出激烈的言辞和动作 , 只是自顾自的维持着自己的尊贵 , 这种尊贵却和他平凡的身份格格不入 , 旁人不理解甚至会主动打击挖苦他 , 而打击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混的差 , 而是他对自己尊贵的维护 , 大概心里的想法是 , 大家都是穷人 , 你装什么贵族 , 我打不了真正的贵族 , 还打不了你?

苦难的开始 , 有外因有内因 , 外部因素的苦难通常突然而猛烈 , 像一杯烈酒入口烧喉 , 伍子胥不是神 , 再刚烈的性格也无法阻挡巨变 , 饮下这杯酒 , 一夜白头;内部因素的苦难绵绵不断 , 看不到尽头 , 像一条漆黑的小巷 , 韩信坚信这只是过程 , 未来的他必将看到满天星辰 , 于是忍住饥饿埋头行走 。

2、经年饮冰 , 热血难凉

伍子胥逃入吴国 , 想要借助吴国之力报仇 , 却卷入了一场权力斗争 , 吴王僚的兄弟公子光素有野心 , 想取代他 , 伍子胥看穿之后暗中帮助公子光网罗刺客 , 他想到在逃亡途中遇到过一个叫专诸的猛士勇武过人 。 于是亲自请来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 后来专诸刺杀吴王僚 , 公子光顺利夺权 , 是为吴王阖闾 。 夺权成功后吴王阖闾重用伍子胥 , 整军备战安军理民开始了复仇之路 。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

伍子胥鞭尸泄恨

历史是粗线条的 , 不重要的事情总是一笔带过 , 从伍子胥像乞丐一样逃到吴国再到网罗杀手暗中夺权 , 最后被重用 , 整整过去了6年 , 这6年伍子胥大部分时间的身份是一个农民 , 春耕秋收 , 自给自足 。

我很难想象一个刚烈暴戾的伍子胥如何忍受深仇大恨在日头下挥锄 , 在日落后带着一身疲惫走向农舍......他的仇恨一直深埋在心底默默增长 , 像一杯毒酒 , 并未因为时间而冲淡毒性 , 反而在岁月的催化下不断发酵 , 等待一个机会喷涌而出......后来他开棺鞭尸的行为 , 倒行逆施的言语或许除了向楚王报仇 , 还要一并还回岁月带给他的煎熬 。

韩信离开家乡加入了项梁的军队 , 默默无闻 。 后来项梁败死 , 又归属项羽 , 项羽让他做了郎中 。 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 , 项羽不予采纳 。 刘邦入蜀后 , 韩信离楚归汉 , 做了管理仓库的小官 , 依然不被人所知......平淡的经历 , 就像大多数人的简历 , 岁月并未带来你想要的 , 只是默默的在工龄上多加了几笔......

后来韩信坐法当斩 , 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 , 就要轮到韩信了 , 韩信举目仰视 , 看到了夏侯婴 , 说:“汉王不打算得天下吗?为什么杀掉壮士?”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 , 看他相貌威武 , 就放了他 , 同他交谈 , 很欣赏他 , 于是进言刘邦 , 但刘邦只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 ,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 , 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并告诉他一定会向刘邦举荐 , 时间默默的流逝却为带来任何改变 , 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 , 但是刘邦不用 , 就趁月色逃走了......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

萧何月下追韩信

历史如果到这里戛然而止 , 韩信也不过是万千逃兵中的一个 , 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 我时常想月光下的韩信有什么打算?回家乡吗?除了母亲的坟墓、舍饭的漂母 , 还有一群嘲笑他的人;再回项羽那里吗?做一个执戟郎中了此一生;又或者去其他诸侯地盘继续默默无闻的军旅生涯......生活最残忍的地方是将毫无希望的本质隐藏在各种美丽外表下 , 韩信一直以贵族的标准看待自己 , 原来其实自己也只是一个普通人 , 哈 , 也许他会在路上笑着自嘲吧!

3、归来仍是少年

年迈的伍子胥看着使者送来的宝剑 , 没有悲怨 , 没有哀叹 , 他依然像年轻时一样 , 喷发出的只是怒火 。

“把我的眼睛挖出来 , 挂在城东门 , 我要亲眼看见越国军队踏破吴国国都!”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倔强的灵魂——伍子胥和韩信// //

伍子胥自刎

伍子胥的一生伴随着仇恨 , 刚烈暴戾的性格一如既往 。

他老了 , 也许再年轻些 , 他依然会选择流亡、复仇......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 , 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 , 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 , 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 , 真是臣下的光耀 。 ”韩信出门后 , 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韩信一直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 不足与匹夫相提并论 , 年少时和周围的乡亲格格不入 , 成功后也觉得这些勇猛的武将不配与他同列 。

他老了 , 也许再年轻些 , 他还能在月光下出走 , 寻找属于自己的天地......

历史线条中 , 最让人无力的不是刀光剑影 , 而是岁月催人 。

写在最后: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 我想大多数人终其一生也没有机会主宰兴替 , 更多时候读史只是一种兴趣 , 在烟云缭绕的史卷中触摸雄浑人物的脉搏 , 体会波涛浮沉的兴亡故事 , 留下每个人的感叹 。 我们绝大多数人在历史的画卷中 , 只是一粒尘埃 , 一万年来谁著史 , 似乎轮不到我们回答 ,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读史的兴趣 , 因为历史是鲜活的 , 大人物的画卷中也有小人物的轨迹......它映射着我们每一个人 。

伍子胥和韩信 , 两个毫无交集的历史人物 , 但我总觉得他们 , 灵魂的内核是相通的 。 经历过苦难、困顿 , 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 最终不情愿的退出舞台 。 今天 , 我只想聊一聊他们经历的苦难和困顿 , 因为他们的成功无法复制 , 但成功前的黑暗 , 也许你正在经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