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兴亡成败,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本文乃“善恶特多的钱多多”独家原创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 谢谢!

馆娃宫怀古五绝(其一)

皮日休

绮阁飘香下太湖 , 乱兵侵晓上姑苏 。 越王大有堪羞处 , 只把西施赚得吴 。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兴亡成败,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 , 兴亡成败 , 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

诗人皮日休

唐王朝的统治维持到咸通时期已是到了政治痼疾难治、社会矛盾一触即发的地步了 , 皇帝和贵族官僚的穷奢极欲又大大加深了形势的恶化 , “富者有连阡之田 , 贫者无立锥之地”《旧唐书·懿宗纪》)的局面使得社会经济全面凋敝 ,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环境中 , 文人们的心态早已失去了昂扬中兴之感 , 只是在衰飒和灰暗的心境中默默承受着时代带来的苦难 。 《馆娃宫怀古五绝》是诗人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写下的组诗 , 以历史的教训来反思而今行将末路的王朝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兴亡成败,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 , 兴亡成败 , 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

皮日休在苏州任职时写下《馆娃宫怀古五绝》

“馆娃宫”本就是一个敏感的政治名词 , 它寄寓的是吴王夫差和美女西施的故事 , 这在《吴越春秋》和《越绝书》中有记载 , 同时它也见证了王朝更迭的史实 , 据《吴越春秋》载:“阖闾城西 , 有山号砚石 , 上有馆娃宫 。 故址今在苏州市西南的灵岩山上 。 文人骚客经过此地总不免留下感喟之辞 ,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有《赋得馆娃宫送王山人游江东》:“苍苍枫树林 , 草合废宫深 。 越水风浪起 , 吴王歌管沉 。 燕归巢已尽鹤语家难寻 。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兴亡成败,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 , 兴亡成败 , 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

馆娃宫遗址

旅泊彼何夜 , 希君抽玉琴 。 ”中唐刘禹锡也有《馆娃宫在旧郡西南砚石山前瞰姑苏台傍有采香……因赋二章》:“宫馆贮娇娃 , 当时意大夸 。 艳倾吴国尽 , 笑入楚王家 。 月殿移椒壁 , 天花代舜华 。 唯余采香径 , 一带绕山斜”晚唐的皮日休有这《馆娃宫怀古五绝》 , 其诗友陆龟蒙也有《和袭美馆娃宫怀古五绝 , 时间单纯以“馆娃宫”为诗名的创作就孜不胜举 , 而皮日休的《馆娃宫怀古五绝》中的第一首表达的却是和前人有所区别的诗情 。 “绮阁飘香下太湖”中 , “绮”字以凝炼的笔法展现了馆娃宫曾经的辉煌 , 当年龙阁凤楼 , 铜钩玉栏 , 花遮柳护 , 歌舞不绝 。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兴亡成败,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 , 兴亡成败 , 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

馆娃宫遗址

“飘香”隐喻出西施的婀娜多姿 , 衣袂翩然 , 和馆娃宫一起“下”来太湖间 , 留下了历史上难以磨灭的痕迹 。 奢靡的帝王生活有的只是短暂的历史痕迹 , 在这虚幻的繁华下有着真正的悲哀 , “乱兵侵晓上姑苏” 。 被眼前奢侈享受的生活迷乱了双眼 , 温柔乡里全然无备下让越国的军队乘虚而入 , 一之间所有的繁华都被侵蚀而尽 , 留下了什么?昔日奢华的馆娃宫已荡然无存 , 遗留的几处惨景无奈地诉说着兴亡成败 , 正如李白游灵岩山诗中所述:“旧苑荒台杨柳新 , 菱歌清唱不胜春 。 只今唯有西江月 , 曾照吴王宫里人 。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兴亡成败,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 , 兴亡成败 , 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

西施现代雕像

“越王大有堪羞处 , 只把西施赚得吴” , 诗人没有从正面去评价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 , 只因这一切都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 越国暂时的胜利不代表永久的兴旺 , 诗人对此没有任何溢美之辞 , 反而笔锋一转 , 把越王的功绩压缩在西施一人的身上 , 颇有些明嘲暗讽的意味 , 弦外之音不言而喻 。 卢汪的《西施》“惆怅兴亡系绮罗 , 世人犹自选青娥 。 越王解破夫差国 , 一个西施已是多”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 , 都从侧面很好地把握住了诗篇的意蕴 , 艺术效果上要比直言批评历史人物的功过更有感染力 。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兴亡成败,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诗人道吴越两国的功过是非 , 兴亡成败 , 仅凭西施一人就能做到吗?// //

西施现代雕像

宋人方岳在《深雪偶谈》中指出:“皮日休《馆娃宫怀古》绮阁飘香下太湖……亦是好以议论为诗者 。 ”部分点出了此诗的特点 。 范成大的《馆娃宫赋》“汹西山之南奔兮 , 势郁嵂其巉空 。 若大敌之在前兮 , 忽踞虎而跧龙 。 半紫崖而砥平 , 访馆娃之故宫 。 是为逸王之旧游 , 有墟国之遗恫焉”在议论上占有上风 , 然而本诗在立意构思上仍是稍胜一筹 , 把馆娃宫昔日繁盛 , 今朝荒颓的种种具体情形描绘了出来 , 把对家国天下的悲怆情怀用强烈的对照表达了出来 , 使这首诗在晚唐众多怀古诗中占有一席之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