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 香飘千年的文字伴侣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墨 香飘千年的文字伴侣
文房四宝 , 笔墨纸砚 , 缺一不可 。 墨是书写和绘画的重要材料 , 中国人用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 , 远古陶纹饰、商周甲骨文、竹木简牍等 , 都有古人用墨的遗痕 。
纸的发明促墨锭产生
成汉朝政府办公用材
远在四千多年前的陶器上 , 就有墨的出现 。
那时 , 笔、纸和砚台还没有面世 。 与文房四宝其他三位不同的是 , 墨的历史 , 是墨在变化中慢慢适应人的过程 。
最早的墨是天然墨 , 主要是黑色矿石和有机碳 。 天然墨在书写质量上远不如人工墨 。 考古发现最早的人工墨 , 出土自1975年发掘的湖北云梦睡虎地秦代墓葬 , 是一块圆柱形松烟墨块 , 直径约2.1厘米 , 墨色纯黑 。 一同出土的还有石砚和研石 , 专家考证认为 , 这种墨使用时 , 需要先将墨丸放在砚上加水浸泡 , 然后用研石研磨后使用 。
秦兵马俑坑中 , 青铜弩机上的墨书有“甲”“九”“武”等字 。 通过对比近年有关汉墨的研究和科技分析结果 , 秦兵马俑坑中青铜弩机上的墨书应该是早期的松烟墨 。 这表明 , 战国至秦时期松烟墨已大量使用 , 在律令文件、家书、秦陵修建、兵器制作和装配等活动中都采用了墨书 , 为当时文字的交流和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
汉朝纸的发明、笔的改进 , 墨的模具也随之而生 。 墨经过压模、倒模等 , 墨质坚实而且形式规整 。 由此诞生的墨锭握着直接研磨 , 研石也就没必要了 。
汉朝的松烟墨工艺成熟 , 成为朝廷每月向官员颁发的办公用材 。 汉应劭所撰《汉官仪》 , 是反应当时礼仪制度的重要文献 , 其中有这样一句话:“尚书令 , 仆、丞、郎 , 月赐隃麋大墨一枚 , 小墨一枚 。 ” 朝廷能将墨“月赐”给官员 , 说明当时墨的产量已经较为稳定 。 隃麋是当时重要的墨产区 , 在今陕西省千阳县 , 靠近终南山 , 松枝烧出的烟料宜于制墨 。
三国时期 , 制墨家韦诞开创以中草药入墨的先例 。 在墨中加入的中草药 , 可以使墨防虫防霉、保持黏性 。 韦诞在松烟墨中加入中草药 , 捣上数万杵后 , 墨香四溢 。
北魏的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就详细介绍了韦诞的“合墨法”:将上好纯净的松烟料捣好 , 之后放入缸中用细绢筛出杂质 。 一斤烟墨要配上五两好胶 , 浸泡在梣皮汁中 。 然后 , 加入五枚家鸡蛋白 , 再加入筛好的一两真朱(珍珠)和一两麝香 。 在铁臼中捣上三万杵 , 杵数多多益善 。 杵墨时的温湿度都要严格控制 , 墨成型后每块重量不能超过二两 。 如此制作的“韦诞墨” , 被书画家赞誉为“百年如石 , 一点如漆” 。
这是迄今发现最早的一份制墨配方 , 此配方所记乃是松烟墨制法 。 它不但记录了材料及用量 , 更是提及气候等外因对墨的影响 , 说明此时的松烟墨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
西晋时制墨工艺又有了新的提高 , 烟料掺胶共同捣制 , 可增墨的光辉及附着力 , 使晋墨的条块比汉墨更加细致 。
从墨客手书到雕版印刷
墨工成为专业人士
文人墨客好墨者多 。
唐代诗人在作诗会友的时候 , 时常以墨送友 , 附诗抒怀 , 赞墨传情 。 诗人李白写过一首接受赠墨的诗《酬张司马赠墨》:上党碧松烟 , 夷陵丹砂末 。 兰麝凝珍墨 , 精光乃堪掇 。 诗人在诗中所说的上党 , 在今山西长治一带 , 唐代称为上党郡 , “上党松心”是其所产优质松烟墨 。
隋唐时期的制墨中心在易水、潞州 。 这些地方不但产松 , 而且品种名贵 , 为制造上品松烟墨创造了条件 。 史载 , 唐玄宗为了抄写经、史、子、集书籍 , 每季供给抄写者的优质墨竟达三百三十六丸 。
文风鼎盛 , 著书之风极盛 , 古籍和佛经被大量抄写 , 以及对前人图书的点校、刊印 , 这些活动使得对墨的需求大增 , 从而使专门以制墨为业的“墨工”大量出现 。 易州墨工奚氏家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
唐朝末年北方战乱 , 大量北人南渡 。 墨工纷纷来到松树优质的歙州 , 这里取代易州成为新的制墨中心 。 奚家父子以黄山松烟为原料 , 改进调胶、捣松等工艺 , 制作出的墨品质高超 , 声名远播 , 南唐后主李煜也不由得为其倾心 。 李煜将奚式父子纳为墨官 , 更赐御姓“李” 。 《四库全书》中《墨谱法式》收录的李廷珪墨谱 , 左为赐姓前落款“奚庭圭” , 右为易姓后的“李廷珪”落款 。
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开始普遍使用 。 当时 , 朝廷的命令、文告等也开始用墨印刷后发送 , 时称之为“邸报” 。 诗人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 , 被商人大量印刷 , 成为热门商品 。 诗人元稹在《白氏长庆集·序》中说 , 扬州、越州 , 有很多雕版印刷白居易的诗 , 卖于市肆之中 。
宋朝印刷业更加发达 , 雕版印刷的书籍 , 已知的就有七百多种 。 宋代印刷业在写版、刻版、刷印三个环节上明确分工 , 专业技术水平极高 。 印刷业的发达 , 也带动了制墨技术的提升 。
宋代制墨能采取不同的方式烧取松烟和油烟 , 并在墨中加入朱砂、五倍子、绿矾等物质以增加浓度 , 故墨色如漆 。 诗人杨万里写诗《赠墨工张公明》 , 赞叹这位墨工制出的墨的品质:磨光漆几夺眼睛 , 试点一点倾人城 。
此时 , 沈括还发明了用石油烟制墨 。 《梦溪笔谈》卷二十四记载 , 延州境内出产石油 , 色如黑漆 , 燃烧后产生浓烟 , 帐篷沾上变黑 。 扫取一些石油烟制墨 , 墨色又黑又亮 , 胜于松烟墨 。 墨上刻以“延州石液”字样 。
当时墨工的地位和名士大儒有一比 , 有一则记载说 , 当时的四川著名墨工蒲大韶 , 在墨块上题写姓名 , 还有表字 。 接人待客 , 身穿儒服 , 拿着手写的名片 , 一幅士人的做派 。
宋朝还出现了大量以墨为题材的专著 , 著名的有何薳《春渚纪闻》、张寿《畴斋墨谱》、晁贯之《墨经》、李孝美《墨谱》、苏易简《文房四谱》等 。 其中 , 晁贯之的《墨经》从选松、取煤、和胶等二十个部分予以详细评说 , 集中了宋代及宋代以前制墨的经验 。
元代的制墨工艺随着印刷业继续发展 , 发明的朱墨被用于印刷中国最早的套色印本《金刚经注》 。
打破陈规
墨汁至今生机勃勃
明清时期的油烟墨选材更加广泛 , 桐油、芝麻油、动物油等均被用作油烟墨制作 。 形制也极为丰富 , 纹饰也日趋复杂美观 , 一些制作精良、美观的墨成为了文人把玩、观赏的艺术品 。
清朝同治年间 , 湖南考生谢崧岱进京赶考 , 深感研墨太费时间 , 耽误答卷 。 谢崧岱在自撰的《南学制墨札记》中说 , 他受同学刘搏万等“于灯上取烟可以掺入墨盒”的启发 , 而开始学习、研究及实验、总结制墨的方法 。 针对制墨过程中研烟、和胶、去渣、成条等多道的工艺 , 谢崧岱打破陈规 , 他认为 , “块而砚 , 砚而盒 , 盒而汁 , 古今递变亦其势” , 就是从墨块演变到墨汁 , 这肯定是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
研制墨汁不是一蹴而就的 , 谢崧岱花了3年时间读尽了制墨的专业书籍 , 又身历手试 , “屡误屡试 , 屡误屡悟 , 至癸未冬始渐知收瓶入盒之法” 。 1882年 , 谢崧岱研制墨汁成功 , 结束了研墨的历史 。
现代的墨汁工艺更显成熟 , 采用工业配套蒸汽发生器蒸汽加热制成的墨汁 , 亲和力强 , 不易沉淀 。 时至今日 , 墨汁仍是人们书写与绘画的原料之一 。 淘宝企业服务数据显示 , 从2018年11月至今年1月 , 墨汁三个月的成交数量约为36万瓶 , 按照标准款每瓶500毫升算 , 淘宝销售的墨汁相当于54万听可乐 。
文丛趣闻
苏东坡也曾当“墨工”
文人自制墨是如何兴起的
公元1084年8月 , 苏轼途经润州(今江苏镇江)时写诗向潘谷求墨 , 并作诗《赠潘谷》:一朝入海寻李白 , 空看人间画墨仙 。
苏轼对墨情有独钟 , 他曾说:“吾有墨七十枚 , 而犹求取之不已 , 不近愚邪?是可嗤也 。 ”他还写诗总结潘谷的墨法:用好松烟 , 加入鱼鳔胶 , 再反复杵打上万遍 , 就可以获得上佳的墨 。
公元1097年 , 苏轼被贬来到海南 , 出于对墨的爱好开始自己制墨 。 苏轼制墨也是以松树为材料 , 所制之墨被称为“海南松烟东坡法墨” 。 苏东坡写过不少诗 , 描述他自制过程 , 有一首诗写道:“书窗拾轻煤 , 拂帐扫余馥 。 辛勤破千夜 , 收此一寸玉” , 这说的是他扫灯烟制墨 。 他还写过《书所造油烟墨》 , 专门描述自制墨的实验过程 。 苏轼给自己制作的墨命名为“雪堂义墨” 。
在苏轼前后 , 制墨的文人不少 , 比如名画《夜宴图》中的韩熙载 , 他制作的墨名叫“麝香月” 。
明清之后 , 许多文人雅士、书画名宿、社会名流纷纷将自行设计墨的款式、造型、图案 , 再交由指定的墨店生产 , 形成了特殊的文人自制墨 。 有的作为送人的礼品 , 上面有上款、官衔、职务等;有的自用珍藏玩赏 , 墨面不但有斋号室名 , 更有诗词佳句以及自己得意的书画作品、历史典故、风景名胜等题材 。
李鸿章的自制墨有三款 , 分别为:同治己巳少荃属新安胡开文选隃麋清烟按十万杵法制、合肥相国著书之墨和封爵铭 。 曾国藩的自制墨有:涤生相国判牍之墨、涤生相国拜疏之墨、求阙斋墨 。 著名的名人自制墨还包括:刘镛的清爱堂墨、曹寅的兰台精英墨、袁枚的随园老人著书画墨、张謇的季直之墨、梁启超的饮冰室用墨、于右任的鸳鸯七志斋墨等 。
有此一说
药墨:
墨苑一朵奇葩
杨小平
以墨入药 , 故称药墨 。 药墨选取的是松烟墨 。 松树全身是宝 , 松脂、松节、松叶、松花皆可入药 。
晋代葛洪的《肘后方》载有“姜墨丸”治疗痢疾 ,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有“研浓墨点眼”治疗“飞丝入目红肿”的记载 。 宋制墨家潘谷采用民间配方“百草灰”制成“百草霜” , 治疗扭伤出血、通便秘等 。
《本草纲目》记载 , 松烟墨方可入药 。 松烟墨胶多取自动物皮 , 入墨用胶更要是上品 , 胶亦可入药 , 在医学上有止血凝血的功效 。
药墨加入麝香、冰片、珍珠、龙脑、木香等芳香开窍类草药 , 可用于神昏、惊厥等病症 。 明代高濂在《燕闲清赏笺》中说 , 在墨中加入的梣皮 , 是江南樊鸡木皮 , 取其清热解毒的作用 。
明清两代 , 药墨在民间广为流行 , 商贾将士外出时身边亦常有墨锭 , 以备急用 。 当时 , 以墨与其他药物制成的成方有万应锭、八宝止血药墨等 。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甚详:“墨气味辛温无毒 , 主治止血 , 生肌肤 , 合金疮 , 治产后血晕 , 崩中 , 醋磨服之 , 眯之 , 物芒人目 , 点磨瞳子上 。 ”
清光绪年间 ,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 , 慈禧在西逃途中患上鱼鳞病 , 找遍所有药都没能医好 , 最终却被八宝五胆药墨治愈 。 徽州八宝五胆药墨由此盛极一时 , 广为流传 。
文化之旅
徽州文府墨
水泡千年不损
黄山市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是国家一级文物——北宋文府墨锭 。
这块北宋文府墨锭是目前国内考古发现出土唯一的北宋时期墨锭 。 墨锭长8.3厘米 , 宽2.7厘米 , 厚0.9厘米 , 重18.2克 。 1978年 , 安徽考古人员在祁门县一座古墓棺底积水里发现了该墨锭 。 墨呈扁长方形 , 墨的上端残缺五分之二 , 中部裂为两截 , 由于正面残留楷书“文府”二字 , 故命名文府墨 。 这锭文府墨为北宋时期制作 , 至今已有千年历史 , 而墨历经千年并在水中浸泡而不损 , 形状大体未变 , 堪称罕见 , 同时作为水中出土文物 , 在我国墨业也是首例 。
千年不变的徽墨究竟是如何生产、制作出来的?《徽州府志》记载 , 徽墨始创于唐末 , 河北著名墨工奚氏因避战乱带全家逃至歙州(徽州前身) , 重新开始制墨 , 不久制出了“丰肌腻理 , 光泽如漆”的佳墨 。 徽墨在选材和制作技艺上都达到了极致 , 从松枝中提取松烟 , 加入动物胆、纯皮胶、珍珠、冰片、纯金银箔等十几种名贵药材 , 所以徽墨又可入药 。 制作出来的徽墨“坚如玉、纹如犀、色如漆” , “落笔如漆 , 万载存真” 。
- 天津这栋洋楼有百年的风云故事,因为两位人物,让它声名远扬
- 八雅轩丨【墨缘有约】曹宝麟:学好书法,我有十条建议
- 从《水浒传》来看宋朝人那些过年的习俗
- 你见过用藤桥编织成的桥吗?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
- 中国年·看西安 冒着严寒拍的大唐芙蓉园2020年的新春灯会 听说今天晚上点灯
- 与牡丹有关的文人墨客,牡丹花神欧阳修
- 为什么历史不足百年的三国,是人们心目中的传奇时代?
- 郝乙书法-千秋笔墨惊天地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 千年古刹灵岩寺,引得历代文人墨客驻足游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