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后汉书·郡国志》 引南朝 《耆旧记》 云:敦煌“山有鸣沙之异 , 水有悬泉之神” 。 西汉时有鸣沙山好似演奏钟鼓管弦音乐的记载 。 《旧唐书·地理志》 载鸣沙山“天气晴朗时 , 沙鸣闻于城内” 。 敦煌遗书载鸣沙山“盛夏自鸣 , 人马践之 , 声振数十里 , 风俗端午 , 城中子女皆跻高峰 , 一齐蹙下 , 其沙吼声如雷” 。 清代 《敦煌县志》 早已将“沙岭晴鸣”列为敦煌八景之一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

风夹沙而飞响 , 泉映月而无尘

鸣沙山 , 莫非你是一座音乐之城?鸣沙当歌 , 鸣沙似泣 。

鸣沙山 , 我不是来看你 , 而是来听你 。

那么多年里 , 耳边总是流淌着沙子的鸣响——它们不是河流的汩汩声、也不是海浪的哗哗声、更不是瀑布的轰隆声 。 它或如沙漏一般细密悄然 , 或许像一股巨大的泥石流兀然生成 , 从高处倾泻而下摧枯拉朽 , 沙声低沉而凄厉 , 缓慢而尖锐 , 在瞬间覆盖了摧毁了一切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

鸣沙山在那一刻变得不那么真实———一座沙子聚成的山 , 线条如此流畅 , 造型如此有棱有角、轮廓分明 。 当鸣沙山成为鸣沙山之时 , 它已是一群雄健而威武的西北汉子 , 壮硕的胸膛上刻下了粗重的线条 。 绵延几十公里的山脊 , 如一道道锋利的刀刃 , 被巨人挎于腰间挥舞于长空之下 。 风终于塑沙成山 , 此后的漫长岁月 , 莫高窟在它敦厚的胸腔里逐年孕育而成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

据《沙州图经》 记载:敦煌鸣沙山“流动无定 , 俄然深谷为陵 , 高岩为谷 , 峰危似削 , 孤烟如画 , 夕疑无地 。 ”描述了敦煌鸣沙山因流沙造成的形状多变 。 鸣沙并非自鸣 , 而是风吹动沙子或人与沙面产生摩擦而产生的鸣响 , 为天地奇响自然妙音 , 是西域的颂歌是大漠之绝唱 。

沙子既会歌唱 , 也能怒吼 。 那不是琴弦不是妙音 , 而是“人马践之”的沙子发出的呼喊 , 是沙子的尖叫和抗议、既是念诵也是咒语 。

鸣沙山 , 这一刻 , 我似乎听懂了你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

一面是灼热 , 一面是清凉;一面是粗犷 , 一面是柔弱;一面是仗剑吟啸天地的侠客 , 一面是柔情似水的红颜娇娃 。 “山以灵而故鸣 , 水以神而益秀” , 在鸣沙山 , 水火就是这样亲爱相容 , 沙漠清泉就是这样相依相存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

如果没有泉水 , 沙山只是干枯乏味的坟墓;如果没有沙山 , 泉水只是泯然无名的平庸 。 它们的双生 , 是漫长的岁月风沙里 , 谁也征服不了谁却又谁也离不开谁的 , 对峙千年的温柔 。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鸣沙山·月牙泉丨对峙千年的温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