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原来想 , 如今美丽乡村很多 , 但可入诗的 , 少;可入画的 , 少 。 既可入诗又可入画的呢?少中更少 。 不料日前去了一趟萧山义桥镇 , 蓦地觉得 , 那少中更少中、既可入诗又可入画的乡村有啊!它就在义桥 , 就在那个古称渔浦的地方 。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

渔浦 , 又名范浦 , 位于湘湖西南 , 为六朝时重要津渡 。 旧时渔浦为湖 , 上承临浦湖 , 中通西城湖(湘湖旧名) , 下注钱塘江 。 南朝时设浦阳南津埭 , 船只往来课以税 。 唐朝设渔浦驿 , 用作接待往来官员和递送官函 。 宋时设渔浦寨 , 配守兵48人 , 后改渔浦镇 。 宋后 , 渔浦湖湮塞成渔浦畈 , 靠湘湖水灌溉 。 明初 , 渔浦成萧山四镇之一 。 明成化年间 , 渔浦镇因浦阳江改道变迁 , 与渔浦新桥一起坍入江中 , 千年“活水码头”的功能渐失 。 但因是三江交汇的码头 , 是钱塘江北岸到南岸宁波、绍兴地区的必经之路 , 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古代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之一 , 传诵至今 。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

今天我站在浦阳江、富春江和钱塘江三江交汇的古渡口那块刻着“渔浦”两字的石碑旁 , 就觉得满江的诗风扑面而来 。 吹在最前面的 , 当是南北朝谢灵运的山水诗 。 这位当年我们温州的父母官 , 不事永嘉政事却纵情浙江山水 。 从永嘉出发 , 一路劈荆斩棘 , 从天姥到天台 , 又“宵济渔浦潭 , 旦及富春郭 。 ”终于开出一条风景之路 , 唱出一路山水之诗 , 自己也成了浙东诗路的开创者、中国山水诗的鼻祖 。 此后 , 就着就有沈约、江淹、丘迟 , 步他后尘 , 沿着他走过的路 , 在渔浦一带低吟浅唱 。 不过 , 这只是一阵南朝的微风 。 微风过后 , 就有了唐朝的强劲诗风了 。 孟浩然的一句“卧闻渔浦口 , 桡声暗相拨 , ”招得王维、孙逖、薛据、元稹、韩诩、钱起等应声而来 , 在渔浦形成一股唐诗的旋风 。 当然 , 唐诗之风的形成 , 离不开贺知章 。 贺知章是渔浦思家桥人 。 他少时孝母 , 怕母亲年迈不能走路 , 就用箩筐挑着母亲上路 。 因他剃个光头 , 又挑着担子 , 乡人就把他称作“荷担僧” 。 贺知章少时离家 , 年迈返乡 , 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 , 乡音无改鬓毛衰 。 儿童相见不相识 , 笑问客从何处来?”应该就是写贺知章他那渔浦的家乡了 , 因为他家乡有座桥叫思家桥 , 他家乡叫思家桥村(如今叫贺知章村) 。 而唐朝诗人中 , 有不少人都是冲着贺知章来的 。 比如李白 , 李白来时贺知章已去世了 。 于是便有“人亡余故宅 , 空有荷花生 。 念此杳如梦 , 凄然伤我情”的佳句了 。

浙东唐诗路上 , 于是又多了一首谪仙的诗 。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

在渔浦的诗风中 , 唐诗的旋风过后就是宋朝以后陆绎不断的阵风 。 宋朝的苏舜钦、沈括、苏轼、李纲、陆游、朱翌、陈傅良等前仆后继 , 让诗的歌声不绝于耳 。 陆游的一句诗“桐庐处处是新诗 , 渔浦江山天下稀” , 把渔浦的诗名推向了高峰 。 从此各朝各代的诗人们纷至沓来 , 把渔浦作为浙东诗歌之路的起点 , 由此出发 , 入新昌、走天台、过永嘉 , 完成一条可与丝绸之路比美的诗歌之路 。 《全唐诗》中80首写渔浦的诗和历代有关义桥渔浦的100多首诗 , 形成一股经久不息的古诗之风 , 永恒不绝地吹拂在渔浦的三条江上 , 吹拂在萧山的片片土地上 。

站在浦阳江、富春江和钱塘江三江交汇的古渡口那块刻着“渔浦”两字的石碑旁 , 我觉满江的画景扑面而来 。 最早的画 , 该是谢灵运的那幅《富春渚》中的写意了 。 “溯流触惊急 , 临圻阻参错 。 ”那是江两岸危峻的山景啊 。 还有江淹的“吴江泛丘墟 , 饶桂复多枫……路长寒光尽 , 鸟鸣秋草穷 。 ”那是原野萧索的景象 , 那是最早的古画啊 。 接着画风一变 , 就是唐朝生动活跃的画面了 。 孟浩然的“日出气象分 , 始知江湖阔 。 美人常晏起 , 照影弄流沫 。 饮水畏惊猿 , 祭鱼时见獭……”那山水人物分明生动起来了 。 宋元以后 , 渔浦的画面不仅活泼生动 , 更是热闹起来了 。 “缘山一带烟笼树 , 中有王侯百万家”(宋.林希逸);“西兴渡口帆初落 , 渔浦山头日未欹”(宋.苏轼);“黄犊鸣边草绿 , 画眉啼处峰青”(清.查慎行) 。 那风景 , 那画面 , 除了王候宅院的热闹 , 更有乡村气息的温馨 , 真个是“渔浦江山天下稀”了!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

诗风吹过 , 时光如流 。 这些画面 , 我只能在渔浦公园和里河老街上依稀寻找到当年诗人吟咏的点滴留痕 。

在这么如诗的画面中 , 最最壮美的 , 当数是渔浦落日图了 。

夕阳西下 , 我站在三江古渡口 , 看那落日熔金 , 真真是个奇观: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

金灿灿的阳光洒满大地 , 把整个江面映衬得格外的金碧辉煌 。 慢慢地 , 鲜红的落日 , 像一个硕大的火球 , 缓缓地滑向远方的江面 , 慢慢地消失在茫茫的水草丛中 。 天地一片空寂 。 这时 , 有白鹭展翅 , 有商船竞发;农夫禾田 , 村落渔舟 , 一片纯扑而动人的田园景色 。 这是浓墨重彩画 , 也有是简略的速写:一片苍茫的江面 , 一轮落日 , 一抹晚霞 , 一叶扁舟 , 一江清流 , 一桥飞渡 , 一片金色的美丽田园……

这是“萧山十景”之一的“渔浦日落” 。 清人王雾楼有诗 , 曰:“ 钱塘看潮涌 , 渔浦观日落 。 浙江两奇景 , 亘古称双绝 。 ”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

江风如诗 , 田园如画……

正当我茫然沉醉在三江古渡口的夕阳美景中时 , 耳边传来嗡嗡隆隆的钟声 。

我一下子悟过来:这是从杨岐寺传来的钟声 , 这是著名的湘湖古八景中的“杨岐钟声”!

“杨岐钟声” , 在历史上与杭州净慈寺的“南屏晚钟”齐名 。 据旧志记载 , 旧时杨岐寺的大悲阁、妙高楼依崖而立 , 隐现于云霞烟雾之中 , 早晚钟声 , 随风入湖 , 余音袅袅 , 不绝于耳 。 古诗云:“借问霜天何处钟 , 船娘遥指杨岐寺 。 ”现在 , 寺中有中国佛教协会赠送给东方文化园杨岐禅寺的重达12.8吨的杨岐世纪宝钟 。 宝钟高4米 , 最大口径2.6米 , 是迄今为止江南最大的一口铜钟 。 其声音之洪亮 , 其传扬之悠远 , 世无匹敌 。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渔浦诗画|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 //

站在浦阳江、富春江和钱塘江三江交汇的古渡口那块刻着“渔浦”两字的石碑旁 , 我感触到扑面而来的亘古至今的阵阵诗风 , 感触到满眼是亘古至今的幅幅画面 , 感触到满耳是亘古至今的悠悠钟声 。 于是 , 我感觉中这个叫做古渔浦今义桥的地方 , 丰满了、悠远了、鲜活了、永恒了 。 它让我体味到一个真实的虚幻的厚实的渔浦 , 一个可歌可吟可观可赏可古可今可诗可画又有声有色的义桥——渔浦 。

2019年9月12日稿毕

简介 刘文起 , 温州人 , 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作等集《梅龙镇三贤》《琴馋》《毋忘书》《世纪之路》《砚边杂俎》等16部 , 及长篇小说《杀狗记》《张协状元》等 。 中国作协会员 。 曾任温州市文联主席、温州晚报总编辑、第六届浙江省作协副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