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母亲节 , 有一种花叫康乃馨 , 这是舶来品 , 如今风靡我国 。 你知道吗?我国古代也有母亲花 , 而且很流行 , 它就是萱草 , 也是今天我们俗称的黄花菜 。 萱草在传世书画和出土瓷器上被画得非常唯美 , 体现出当时这种母亲花的高贵 。


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

明画家李在《萱花图》 。

萱草在我国的历史有3000年 , 其以俊秀美丽的形象和独特的气质风韵 , 赢得了历代文人墨客的青睐 。 记载中国社会风俗的诗歌总集《诗经》是最先记述萱草的 , “焉得谖草 , 言树之背” 。 谖 , 忘;背 , 北堂 , 代表女性或者母亲住所 。 据说这里有两个意思:一是说妻子借萱草表达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二是说儿子思念母亲 , “我到哪里弄到一株萱草 , 种在母亲堂前 , 让母亲乐而忘忧呢?”广义上讲 , 后者是根据需要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拓展 。 到了唐代 , 萱草是“中国人的母亲花”这一流传至今的阐释才成型并广为传播 , 后人咏此不绝 , 衍生出母亲的生日是萱辰 , 母亲的别称是萱亲 , 母亲的住处是萱堂 , 而萱草则用来指母亲 。

“父母在 , 不远游 , 游必有方 。 ”古代交通和通讯极其落后 , 孩子如果远游 , 一年半载是回不来的 , 可不像我们现在走到天涯海角 , 拿手机和母亲视频 , 见个面是分分钟的事儿 。 所以 , 古人临走前 , 一定给母亲留个念想 , 那就是在北堂手植萱草 。 春暖花开时 , 萱草茁壮成长、灿烂盛开 , 母亲看到这种风景便忘却了忧伤 , 见花如同见子 。 同样 , 浪迹天涯的游子想到日夜陪伴母亲的萱草 , 心理上也会得到慰藉 。


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

雍正珐琅彩石榴萱草花鸟图小碗 。

“百善孝为先” , 历代推崇“以孝治天下” , 在这种历史背景下 , 古代诗画作品和官窑瓷器等都用萱草表达对母亲的爱 , 并且一直传承 。

诗画家以萱代母、以墨表心 , 随意几笔 , 令人触景生情 。 比如 , 明画家李在《萱花图》有题诗:“帘卷薰风夏日长 , 花含鹄嘴近高堂 。 筵前介寿双亲乐 , 颜色辉辉映彩裳 。 ”从题诗内容看应是庆贺郑仪母亲诞辰的祝寿画 。 明代才子唐寅也曾作《萱草图》 , 并题诗:“北堂草树发新枝 , 堂上莱衣献寿卮 。 愿祝一花添一岁 , 年年长庆赏花时 。 ”诗中的“莱衣”即是二十四孝中的“莱子斑衣” 。

由于萱草又有“宜男草”之称 , 所以不管是高居庙堂还是身处江湖 , 都是大家喜闻乐见的花草 , 纷纷在后院种植 。 因为后院处于整个住宅的北部 , 是眷属与母亲居住之地 。 古画中有很多动人的情景:萱草与寿石结合构成“宜男多寿图” , 与牡丹结合组成“宜男富贵图” , 与石榴结合构成“宜男多子图”等 。 南宋时期 , 一幅萱草图中 , 绘母狗、小狗与萱草、岩石在一起 , 寓意“宜男多寿” 。 清代 , 胤禛行乐图中有梅花鹿背驮牡丹、萱草等 。

除了画作 , 很多古人把萱草记录到文字中 , 借以表达对母亲的思念 。


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古代诗画和瓷器上的萱草是中国母亲花// //

明宣德黄地青花萱草纹大盘 。

“慈母手中线 , 游子身上衣 。 临行密密缝 , 意恐迟迟归 。 谁言寸草心 , 报得三春晖 。 ”这首《游子吟》中的“寸草” , 就是唐朝诗人孟郊临行前为母亲种植的萱草 。 意思是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 , 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 。 当时 , 孟郊宦途失意 , 饱尝世态炎凉 , 穷愁终身 , 愈觉亲情可贵 , 便借萱草想念母亲 。 “萱草生堂阶 , 游子行天涯 。 慈母倚堂门 , 不见萱草花 。 ”他的《游子诗》同样广为传颂 , 里面也提到慈母、游子与萱草的关系 。 还有 , 宋代叶梦得《遣模归按视石林》中有“白发萱堂上 , 孩儿更共怀” , 元代王冕《偶书》中有“今朝风日好 , 堂前萱草花 。 持杯为母寿 , 所喜无喧哗 。 ”等等 , 都是说萱草和母亲的关系 。

瓷器在明清时期非常受追捧 , 萱草花作为母亲花 , 成为官窑瓷器上用量最多的图案之一 。 后来 , 从宫廷到民间 , 烧制的瓷器上都少不了萱草纹 。 比如 , 明永宣时期 , 景德镇瓷器厂制作的青花萱草纹玉壶春瓶是最典型的萱草图案器物 , 清雍正时期也曾制作相似的“官仿官”釉里红制品 , 只是绘画略有出入 。 明宣德的大盘图案多样 , 其中也使用了萱草纹做主图案 。 还有 ,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中的母子鸡 , 杯中绘画除了表达安逸、团圆、祥和的家庭生活外 , 还有一层萱草与寿石结合所暗藏的“宜男多寿”寓意 。

雍乾时期 , 不少与萱草有关的瓷器制品 , 都是让景德镇御厂以及宫内造办处制作的 。 萱草花成为时尚流行风 , 一度在当时的朋友圈受到热赞 。 雍正珐琅彩石榴萱草花鸟图小碗有题诗 , “珠攒作蒂 , 缃剪成”(出自唐温庭筠《海榴》) , 海榴即石榴 。 器物中的石榴为主题纹饰 , 萱草、岩石等为辅助纹饰 。 石榴象征多子 , 与“宜男草”一起构成“宜男多子图” 。

乾隆时期 , 御厂将萱草与各类昆虫结合 , 使构图更有自然情趣 。 该类图案中经常辅助绘有石竹花 , 蕴含了祝寿之意 。

萱草 , 在传统文化中成为母亲代称 , 萱草花自然成为母亲花 。

山西晚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郭志英

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张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