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老人用4000多张车票来记录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齐齐哈尔老人用4000多张车票来记录新中国的发展历史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龙视新闻在线(ID:lsxwzx)

从1950年到2019年 , 4000多张火车票 , 重量超过10斤!

齐齐哈尔老人赵玉君 , 收藏起这一张张“小纸片” , 记录了自己的峥嵘岁月 , 也记录了铁路的历史变迁……

采访人员手上拿着的是一张1972年的火车票 , 像这种老式车票、新式车票等各个年代的车票 , 在赵大爷的家里足足有4000多张 。

老铁路人赵玉君:“我就是做客运工作的 , 所以我挺喜欢火车票的 , 我觉得这个有意义 , 这不是退休以后的一种回忆吗 。 ”

年近古稀的赵玉君是齐齐哈尔铁路客运段的一名退休职工 。 1984年 , 赵玉君开始收集站台票 , 收集的第一张站台票是庆祝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纪念票 。 对收藏火车票上心 , 则是在2012年退休后 , 他收藏最早的火车票是上世纪50年代的一张卡片式火车票 , 铁路人称它为常备票 。

老铁路人赵玉君:“这样子的票 , 必须一天从一个车站到另一个车站能有10个人 , 要是没有10个人 , 就卖手写的 。 ”

常备票

代用票

新中国成立初期 , 旅客在售票厅购买的车票 , 要么是这种长5厘米 , 宽2厘米的常备票 , 要么就是售票员临时写的代用票 。 衡量标准则是一天能否有10个旅客到站 。 这种火车票延续了数十年 , 直至90年代 , 火车票发生了巨大变化 。

老铁路人赵玉君:“1991年咱们开始使用电子票了 , 这是这种电子票的前身 , 专在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使用 。 ”

“直到1996年末到1997年的1月份 , 正式实施我们叫电子票 , 手写的就是麻烦 , 延长旅客等待的时间 , 你不得等他写完吗 , 写完才能给你呀 , 现在改成机打的 , 几秒钟打一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