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 黄继光,英雄无畏!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缅怀 黄继光 , 英雄无畏!

67年前在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21岁的黄继光用血肉之躯堵住敌人的枪眼为身边的战友开辟出一条前进的道路


缅怀 黄继光,英雄无畏!

缅怀 黄继光 , 英雄无畏!// //

黄继光战友李继德曾在“跨越时空的回信”节目现场

回忆黄继光生前对他说过

“为了胜利

他愿意像电影《普通一兵》的那位战士一样

去堵敌人的枪眼

后来他真的这样做了”

回首是为了更好的前行

解读是为了更好的传承

今天是黄继光牺牲67周年纪念日

一起缅怀


缅怀 黄继光,英雄无畏!

缅怀 黄继光 , 英雄无畏!// //

黄继光 , 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战斗英雄 。 1952年 , 新华社报道黄继光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舍身堵枪眼、英勇牺牲 , 称他是“马特洛索夫式”的战斗英雄 。 今天 , 人们则常用“黄继光式”来形容大无畏的英雄壮举 。

1931年 , 黄继光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 父亲很早去世 , 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 。 母亲告诉黄继光 , 长大后要为穷苦人闹翻身出力 。

家乡解放后 , 黄继光参加清匪反霸斗争 , 曾当过儿童团团长 , 并被评为民兵模范 。 1951年3月 , 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 1952年7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 他作战勇敢 , 荣立三等功一次 。

1952年10月 , 在上甘岭战役中 , 黄继光所在营与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 , 于19日夜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 。 部队接连攻占3个阵地后 , 受阻于零号阵地 。 此时 , 山顶上敌一个集团火力点 , 以3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的密集火力 , 死死地控制着制高点 , 想要夺取阵地 , 必须拿下这个火力点 。 营参谋长向六连下达命令:组织爆破组 , 坚决炸掉敌火力点 。 第一、第二个爆破组连续冲上去 , 两组同志全部壮烈牺牲 。 第三个爆破组又冲上去 , 全组同志被困在敌人阵地前 。 如果在天亮前攻不下敌阵地 , 天亮后敌人就会发挥空中火力优势 , 作战任务不仅难以完成 , 还会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 。

关键时刻 , 时任某部六连通信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 。 “首长 , 让我去吧!”他掏出早已写好的决心书交给营参谋长 。 在决心书上黄继光写道:“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一切任务 , 争取立功当英雄 , 争取入党 。 ”营参谋长转过身沉思片刻 , 当即任命黄继光为六班班长 。 黄继光带领两名战士向敌火力点前进 , 期间连续摧毁敌人几个火力点 , 一名战友不幸牺牲 , 另一名战友身负重伤 , 他的左臂也被打穿 。 面对敌人的猛烈扫射 , 他毫不畏惧 , 忍着伤痛 , 迅速抵近敌中心火力点 , 连投几枚手雷 , 敌机枪顿时停止射击 。 然而 , 当部队趁势发起冲击时 , 残存在地堡里的机枪又突然开始扫射 , 攻击部队再次受阻 。

此时 , 黄继光已多处负伤 , 弹药用尽 。 为了战斗的胜利 , 他顽强地向敌火力点爬去 , 靠近地堡射孔时 , 奋力扑上去 , 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 , 壮烈牺牲 , 年仅21岁 。 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 , 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 , 全歼守敌两个营 。

战后 , 部队党委追认黄继光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 追授模范团员称号 。 志愿军总部给他追记特等功 , 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 。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 黄继光烈士的遗体安葬于沈阳抗美援朝志愿军烈士陵园 。

为弘扬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 1962年10月 , 四川省中江县人民政府建立了黄继光纪念馆 , 朱德、董必武、刘伯承、郭沫若为之题词 。 1982年纪念黄继光英勇牺牲30周年时 , 邓小平为黄继光纪念馆的黄继光塑像座下的山岩石墙上题字:“特级英雄黄继光” 。

黄继光牺牲后

他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黄继光连”

“老班长”黄继光用鲜血将“英雄”二字

一笔一划地刻在连队的旗帜上

刻进人们的心里


缅怀 黄继光,英雄无畏!

缅怀 黄继光 , 英雄无畏!// //

2008年5月12日

四川发生大地震

什邡瞬间变成一片废墟

群众生死未卜 , 与世隔绝

是空降兵官兵打着“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的红旗

进入灾区救援和重建

在最后送别救援部队的人群中12岁的程强举起了“长大我当空降兵”的横幅这一幕 , 成为汶川灾区群众为人民子弟兵送行的经典画面现在 , 程强梦想成真成为空降兵某部“黄继光班”第38任班长

带领黄继光班 , 继续发扬黄继光精神


缅怀 黄继光,英雄无畏!

缅怀 黄继光 , 英雄无畏!// //

英雄虽然逝去 , 但精神永在

一批又一批英勇的战士永在

军报采访人员微信发布

来源:综合解放军报、江西卫视、军报采访人员;

编辑:王云苗;

责任编辑:罗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