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就要看盆地风貌,就要察各族荟萃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 , 就要看盆地风貌 , 就要察各族荟萃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就要看盆地风貌,就要察各族荟萃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 , 就要看盆地风貌 , 就要察各族荟萃// //

汉代南阳郡地图

从地理与居民看南阳文化特质

文|郑先兴

南阳文化特质是我们南阳人共同关心的话题 , 也是南阳文化学人心中持久追寻的议题 , 现将本人对此粗浅研究的初步成果发表出来 , 以飨读者 , 并呈请雅正 。

盆地风貌 雍容有象

南阳位于东经110°56′-113°18′ , 北纬32°19′-33°48′ 。 东西长263千米 , 南北宽168千米 , 面积26567平方千米 。 北靠伏牛山 , 东扶桐柏山 , 西依秦岭 , 南临汉江 。 地势呈阶梯状 , 以河流为骨架 , 构成向南开口 , 与江汉平原相衔接 , 呈现马蹄形盆地 。 西北部为秦岭的南部支脉 , 绵亘400千米 , 素有“八百里伏牛山”之称 , 是黄河、长江和淮河三大水系的分水岭和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 也是盆地的天然屏障 。 伏牛山以下的西、北部 , 以及东部的桐柏山 , 当为丘陵地带 。 盆地的中、南部则为平原地带 。 盆地内河流纵横 , 主要有丹江、白河、淮河、鹳河、唐河、湍河等 。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就要看盆地风貌,就要察各族荟萃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 , 就要看盆地风貌 , 就要察各族荟萃// //

南阳地处秦岭-淮河南北气候的分界线 , 属于典型的季风型大陆性半湿润气候 。 四季分明 , 光照充足 , 雨量充沛 , 气候宜人 。 盆地内地势平坦 , 土质肥沃 。 盛产小麦、玉米、稻谷、棉花、蚕丝等 。 南阳黄牛居全国五大良种牛之首 。 南阳境内矿藏资源密集 , 现发现的各类矿产80余种 。 天然碱矿储量亚洲第一 , 蓝晶石、红柱石、硅线石等全国储量第一 。 独山玉是全国四大名玉之一 , 号称“东方翡翠” 。 森林面积1614万亩 , 覆盖率居全省之首 。 拥有各类植物资源2500余种 , 野生动物50余种;天然中药材2357种 , 名贵药材39余种 , 占全国总量的20% , 其中山茱萸和辛夷占全国的70%以上 。 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8个 , 自然保护区7处 。

南阳交通位置重要 。 北接汝洛 , 南襟荆襄;西出武关 , 东联江淮 。 自古为豫鄂川陕交通商旅要冲 , 水陆交通便利 , 贸易发达 。 秦汉时期已经是“商遍天下 , 富冠海内” 。 政治军事地位更是显赫 , 先后孕育了楚汉王朝 , 成就了民族文化中蔚为壮观的楚风汉韵 。 北魏孝文帝曾经想把国都迁到邓州 。 东魏孝静帝与西魏文帝都将南阳看作是政治、军事和经济重镇 , 先后争夺穰城 。 北周杨坚也看到了南阳的殷实富足 , 可以成就帝王大业 , 于是以南阳为核心 , 自领封地为隋国 , 不久之后取北周而代之 。 北宋南迁之前 , 李纲曾经建议迁都于南阳 。 宋、金对峙时 , 南阳是征战的前线 , 岳飞曾驻军于斯 。 毛泽东在《中原我军占领南阳》中 , 以光武中兴为例 , 表明了“得南阳者可以得天下”的意象 , 强调拥有南阳的军事战略意义 。

南阳居民 历史悠久

1974年 , 在南阳发现了30枚人类牙齿化石 。 1978年 , 又发现了南召猿人的臼齿化石 , “大致与北京周口店猿人同时”(王儒林:《回忆抢救淅川猿人牙齿化石和发现南召猿人的经过》) 。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就要看盆地风貌,就要察各族荟萃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 , 就要看盆地风貌 , 就要察各族荟萃// //

根据传说和文献记载 , 远古到三代之间 , 先后莅临南阳的名人近以十数 。

(1)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盘古、夸父、牛郎织女都在南阳 。 桐柏山(大复山)有盘古的遗迹和传说;邓州的桃林就是夸父所弃之杖而成;南阳盆地内随处传诵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 , 以及螺女故事 。

(2)帝尧及其子丹朱与南阳 。 帝尧来过南阳今西峡 。 《吕氏春秋·召类》:“尧战于丹水之浦 , 以服南蛮 。 ”《论衡·儒增》:“尧伐丹水 。 ”后稷将帝尧儿子丹朱流放到南阳今西峡、淅川流域 。 《史记正义》注引《汲冢纪年》云:“后稷放帝子丹朱于丹水 。 ”范汪《荆州记》云:“丹水县在丹川 , 尧子朱之所封也 。 ”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就要看盆地风貌,就要察各族荟萃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 , 就要看盆地风貌 , 就要察各族荟萃// //

(3)尧舜时四岳被封于南阳 。 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记载:申、吕是帝尧之臣因功分封而来的 。 “南阳 , 古申、吕之国也 。 昔在唐虞 , 四岳佐禹 , 治水有功 , 帝尧嘉之 , 封于有吕 , 实为禹股肱 , 心吕之臣 。 虞夏之际 , 又封之申 。 ”

(4)夏时南阳是重要的栖息地 。 早在舜时 , 大禹就来南阳治水 。 《史记·夏本纪》:“道淮自桐柏 , 东会于泗、沂 , 东入于海 。 ”夏朝时南阳已经是重要的栖息地 。 《史记·货殖列传》:“颍川、南阳 , 夏人之居也 。 ”

(5)商代时商王武丁将其子文封于南阳 。 《路史》:“商代武丁封子文于苑城 。 ”

(6)周代及其之前 , 楚先祖已经移居南阳 。 《世本·居》:“楚鬻熊居丹阳 , 武王徙郢 。 ”《史记·楚世家》:“吾先鬻熊 , 文王之师也 。 ”《汉书·艺文志》说鬻熊:“为周师 , 自文王以下问焉 。 周封为楚祖 。 ”

(7)刘汉王朝的远祖大约在夏朝末年移居南阳 。 张衡《南都赋》:“夫南阳者 , 真所谓汉之旧都者也 。 远世则刘后甘厥龙醢 , 视鲁县而来迁 。 ……固灵根于夏叶 , 终三代而始藩非纯德之宏图……”

各族汇聚 和谐共荣

自秦汉到明清 , 移居南阳的外族、外地的人民 , 可以说历代有之 。

秦朝统一六国之后 , 将六国之后移民到南阳 。 《汉书·地理志》:“秦既灭韩 , 徙天下不轨之民于南阳 。 故其俗夸奢 , 上气力 , 好商贾渔猎 。 藏匿难制御也 。 ”两汉之时 , 移民而来的有新都侯王莽 , 布衣诸葛亮与胡人 。 《汉书·王莽传》:“永始元年 , 封莽为新都侯 , 国南阳新野之都乡 , 千五百户 。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载其自述:“臣本布衣 , 躬耕于南阳 。 ”南阳汉砖石画像中 , 有“胡人执戟”的画面 , 说明在两汉时 , 有众多的西域人或者北方的匈奴人来到南阳生活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就要看盆地风貌,就要察各族荟萃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 , 就要看盆地风貌 , 就要察各族荟萃// //

南北朝时 , 先后有羯、匈奴、鲜卑、羌等族移民南阳 。 根据李仁瑞的考察 , 羯族先后两次进入南阳 , 一次是“石勒攻宛” , 另一次是“328年(晋成帝时期)石堪攻宛”;鲜卑人也是两次 , 一次是“409年(义熙五年)慕容兴攻打南阳” , 另一次是“497年(建武四年)魏文帝占据南阳” 。 匈奴人进居是在“324年(晋明帝时期)前赵将军康平攻占南阳”;羌族涌进南阳是在“414年(义熙十年)南阳太守鲁范与雍州刺史鲁宗之一起投奔姚兴时” 。

宋元时 , 女真人、蒙古人、色目人进居南阳 。 “1141年(南宋绍兴十一年) , 南阳被割让给金国 , 招致了女真族军人的长期驻扎 。 1231年(金正大八年) , 元军占领南阳 。 1271年(元至元八年) , 元政府实行屯军政策 , 南阳有为色目人拨置的‘营田’ , 供其耕种 。 ”“蒙古人和色目人在此统治137年 , 其间少数民族中的军政界人士及其亲属友好纷纷迁居南阳”(李仁瑞:《南阳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

明清时 , 外省籍人移民南阳 。 明初年 , 为补充南阳人口 , 从陕西、山西湖广等省向南阳移民大约4万人(马彬主编:《南阳地区粮食志》 。 “明代初建 , 朱氏宗族藩封天下 , 南阳城内的朱氏宗族人丁约占城内人口的半数以上 , 外省籍人氏迁入南阳者甚多 。 明宣德中期(约1430年前后) , 山西大灾 , 饥民纷纷涌入南阳……南阳市及宛属数县的‘陕山馆’和‘陕山庙’即是这段历史的产物”(李仁瑞:《南阳姓氏的起源和发展》) 。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就要看盆地风貌,就要察各族荟萃

郑先兴 || 了解南阳文化特质 , 就要看盆地风貌 , 就要察各族荟萃// //

历代来到南阳的民族和人口 , 加速了民族的融合和发展 。 正如李仁瑞先生所指出的:“许多少数民族迁入南阳(当然也有宛人外迁的 , 这另作别论)后 , 在接受汉族文化熏陶的同时 , 也主动地使用了汉字姓氏 。 另外 , 少数民族的语言文字也濡染了汉族的姓氏文化 , 形成了民族文化的渗透和交融 。 如今南阳尚有的许多姓氏 , 比如艾、安、邦、布、大等 , 仍体现着少数民族姓氏文化的特色 。 ”总的来看 , 各族人民汇聚于南阳 , 交融沟通 , 和谐共荣 , 凝聚并体现着南阳文化的博大、厚重和睿智的特色 。

作者系南阳师范学院汉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 ,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