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 , 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潘妮妮】

在日韩关系持续不怎么好的当下 , 优衣库新广告的韩文字幕版本 , 因为被认为有“影射慰安妇”问题的嫌疑而遭到韩国网友的抵制 。

简单来说 , 就是一句台词“那么久远的事我记不得了 。 ”(I can't remember that far back.)只有在韩国字幕版中被翻译为“80年前的事情我哪记得住啊” 。 这个独特的措辞实在很接近日本右倾的大众传媒和互联网右翼否定“强征慰安妇问题”的话语框架 , 也就是以“年纪大”、“相隔时间长”来否定韩国(以及中国)“慰安妇”老人的历史记忆 。


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 , 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

优衣库随后因“引起众人不适”而撤下相关广告 , 但也表示自己“丝毫没在暗示殖民统治……导致大家这么想是我们做得不好 , 但我们其实没那个意思” 。 正如各种媒体报道所言 , 有认为优衣库的韩国“特供”版本确有“猫腻”的 , 也有认为韩国网友太“敏感” 。

笔者由此稍微偏一下题 , 试图讨论一下 , “强征慰安妇”和其它的关于日本侵略、殖民责任的相关主题 , 除了官方的右翼政治力量和知识精英在着力否认外 , 也有大量的互联网民间舆论参与其中 , 构成一股否认历史的力量 , 同时也成为日韩民间言论对攻的一个核心重点 。 这在这次优衣库的广告事件中也有所反映 。 笔者认为其中的一点原因 , 是日本右翼知识界和舆论在否认“强征慰安妇”问题上使用的话语具有“互联网思维” , 将重心放在了调动当代年轻网民情绪上 。

以下就此介绍一下当前日本右翼舆论界否认“强征慰安妇行为”的几种话语方式及其形成的逻辑 。

众所周知 , 在日本右翼知识界和舆论界 , 否认战争罪行和战争责任的言论一直存在 , 不过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 , “慰安妇问题”并没有进入讨论的视野 。

右翼知识界和舆论界的重点更多地放在“南京大屠杀”问题上 , 除了在“数字”上下功夫外 , 否定的重点多集中在政治层面 , 抨击东京审判的“不公正” , 或借对中国的政治制度进行冷战意识形态式的抨击而达到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作用 。 同时 , 由于美日韩同盟关系的存在 , 日本也会有意识地注意“盟友”韩国的看法 , 因此“慰安妇问题”没有在右翼舆论场内成为一个显性的“争议” 。


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 , 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

但是 , 冷战结束之后 , 到了1990年代中期 , 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的“市民社会”也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问题——张纯如的《南京大屠杀》(The Rape of Nanking)的写作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和“强征慰安妇”问题 。 尤其是“强征慰安妇”问题给(冷战中成长起来的)日本右翼知识和舆论场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 这里存在以下原因:

首先 , 日本的“盟友” , 同时也是“西方民主国家”一员的韩国推动了这一主题在国际舆论界的发酵 。

其次 , 对“强征慰安妇”的批判来自日本视野中的“国际舆论界” , 不仅有中国和朝鲜 , 也包括了联合国、“西方民主国家”的政客和“市民团体” 。

最后 , “慰安妇”议题能够与当今主流的妇女权益议题结合起来 , 因此与“西方民主社会”主流人群的生活和意识显得不那么疏离 , 更可能获得情感的共鸣 , 从而拥有了更强的传播效果 。

因此 , 1990年代中期 , “慰安妇问题”给右翼知识与舆论界提出了新的挑战 , 意味着无法像否定“南京大屠杀”那样 , 直接挪用冷战的话语框架 , 而至少要采用更为曲折的表达方式 。


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潘妮妮:为了否认“强征慰安妇” , 日本右翼借势“键盘侠”// //

2019年9月25日 , 韩国首尔 , 众多韩国学生在日本大使馆前举行第1406次“慰安妇问题”例行集会 , 敦促日本政府道歉 。 (图/IC photo)

知道 , 在冷战环境下 , 日本从被占领/改造对象转化为“西方”的盟友 , 作为所谓的“西方(发达)民主国家”的一员 , 重塑了自我身份的认同 , 也由此延续了对其他亚洲国家的“优越”性 , 这也构成了战后右翼能够对中国历史叙述予以居高临下的“批判”的重要精神资源 。 而第二次安倍内阁在规划国家战略的过程中 , 积极和平、价值观外交、(建设)自由繁荣之弧等表述也作为关键词被反复提出 。

而这样的一种历史定位和战略构想却因为“强征慰安妇”问题被“蒙上阴影”——在部分人看来 。 毕竟不时会传来各种消息 , 一会儿是联合国谴责 , 一会儿是欧美国家某个地方议会通过决议谴责 , 一会儿是美国某重磅政治家谴责 , 一会儿是某个美国城市设立慰安妇雕像 。 这对于高度在意自身的所谓“自由民主”身份 , 重视“国际观瞻”的日本而言 , 是相当的“阴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