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在中国西南边疆 , 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 , 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之为“勐宛”的云南省德宏州陇川县 。 “勐宛”是傣语音译名 , 意为太阳照耀的地方 。 浓密的雾霭下 , 隐没着一个古老的民族——阿昌族 。 陇川县户撒是中国阿昌族最为集中的一个民族乡 , 总人口在3万左右的阿昌族半数生活在这里 。 过去的600多年中 , 阿昌族以打刀人的身份生活在这里 , 如同西方传说中打造兵器的精灵部落 。 烙有他们标志的长刀 , 曾在冷兵器时代即将终结时留下了锋利的印记 。 由于阿昌刀出自户撒 , 于是人们也称为“户撒刀”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户撒 , 在过去很长历史时期里 , 生产力水平都比较低下 , 为什么偏偏阿昌族擅长于铁器制作?史料记载 , 明朝初年 , 明帝在统一南方清剿残元势力的过程中 , 与当时的云南西部的强权麓川王国爆发了战争 , 就是有名的三征麓川 , 当时带队西征的是明朝开国功臣沐英 。 明军入西南边疆以后 , 在长期的征战中需要大量的兵器 , 尤其是刀剑 。 由于受环境制约 , 与内地联系困难 , 为保证兵器供应 , 明军决定在户撒这个四面环山 , 地势隐蔽的地方成立一个前线兵工厂 , 并招募当地与明朝交好的阿昌族人参与兵器制造 。 历经行伍生涯的沐英 , 将打制刀具的技术传授给了当地的阿昌族 , 本就会制作铁器的阿昌族 , 在沐英的指导下 , 更是如虎添翼 , 将本民族的阿昌刀打制得削铁如泥 , 成为沐英军队中不可缺少的利刃 。 在沐英的带领下 , 这支骁勇善战的的军队令人闻风丧胆 , 而他们打制的阿昌刀也声名远扬 。 吴三桂成为云南王 , 将户撒变为他私人的“军事后院” , 兵器买卖 , 让他赚了不少真金白银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阿昌族户撒刀是中国唯一仅存的经过多次实战检验的实战军刀 。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 缅甸战区的美军特意在缅甸克钦招募了4000多名景颇族男子组成“101特种突击队”(后发展到20000多人) , “101特种突击队”在作战中广泛地使用了户撒刀和景颇刀术 , 与中国远征军和英美盟军携手杀敌 , 给日军好好上了一课 , 战后统计“101特种突击队”共歼灭杀伤日军共计15000多人 。 美军中缅战区总指挥史迪威将军开始时并不相信克钦的战绩 , ”克钦军官不慌不忙拿出一个竹筒 , 倒出一堆堆臭哄哄、萎缩成梅干一样的东西 , 对史迪威说:“数数吧 , 一个就是一个日军” 。 史迪威问这是什么?克钦军官回答到:“我们克钦人祖祖辈辈杀敌 , 都会把它们的右耳割下来 , 这些就是我们杀掉的日军的耳朵!”史迪威闻听此话惊骇的目瞪口呆!据被俘的日军交待:我们最怕的就是和克钦人交战 , 我们敢一个人和十个英国人打仗 , 可是一旦面对他们 , 我们都觉得 , 我们十个也不敌他们一个!也许敌人的畏惧才是最高的嘉奖!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户撒乡有1000多户人家 , 有300多家开设了家庭作坊 , 打制刀具 , 是名副其实的户撒刀之乡 。 户撒刀的品种多样 , 长短形状各异 , 有生产用刀、生活用刀、狩猎者护身用的长刀等于 。 户撒刀之所以经久耐用 , 一是选料讲究 , 二是淬火技术掌握的好 , 加之刮磨的漂亮美观 , 所以他们打的刀拿来随便磨一下即锋利无比 。 在刀刃上放上一根头发 , 用嘴一吹 , 头发即可断为两节;用丝绸或毛巾之类的物体向上抛起 , 迅速抽出利刀可把正在往下落的绸帕斩为两段 。 一些老工匠还能够把刀打制得刚柔兼备 , 乃至可以任意弯曲 。 比如一把长刀 , 不使用时 , 可像腰带一样围系在腰间 。 户撒刀的加工一般就以家庭为单位 , 分工也比较细致 , 各家都有自己拿手的产品 , 还刻上不同甘共苦的记号以示区别 。 在过去 , 下芒东寨的尖刀 , 来富寨的长刀 , 海南寨的犁头 , 曼旦新寨的背刀 , 潘乐村的锯齿镰刀 , 芒东寨的锄头 , 户拉寨的刀鞘 , 曼画寨的马掌 , 都形成了专一化的分工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锻造一把阿昌刀要经得住炉火的炙烤 , 近1000度的炉温 , 反复敲打20000多次;同时掌握火候 , 只有时间温度恰到好处 , 千锤百炼方成材 。 一把好的阿昌刀 , 从选料到成型 , 无不倾注着工匠们的心血 。 刀具一般都采用上好的弹簧钢、炭素钢等;鞘和柄 , 也选用好材 , 下料前仔细琢磨 , 量材使用 。 锻造时大锤、小锤、钳子配合默契 , 边烧边锻 。 每种刀具的形状、厚薄、长短、宽窄都力求恰到好处 。 而淬火则是决定一把刀质量好坏的最关键一步 , 也就是在这个工序 , 要通过反复加热、冷却处理 , 使刀叶的硬度和韧性达到最佳状态 。 从小就生活在户撒乡新寨村的项老赛是阿昌族户撒刀锻制技艺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他在打刀工艺中最难、最关键的淬火技术上 , 摸索出了一套秘不宣人的方法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清晨 , 天刚麻麻亮 , 项老赛便挑上水桶到村里一口几百年的古石井挑水 。 对淬火用水的温度和品质 , 项老赛要求极其严格:“这井水温度低 , 水非常纯粹清澈 , 没有杂质 , 淬火时用这种水刚刚好 。 ”太阳出来前 , 项老赛从深井中挑出了两桶清幽幽的 , “没有温度”的井水 , 放在淬火炉旁 。 淬火开始了 。 第一步要在打好的粗坯上均匀地涂上黏土 。 这黏土可不是一般的黏土 , 是由土、石膏粉、硼砂等6种原料调制而成 。 为什么要这样调制?一般黏土一烧就掉了 , 各种性质不同的材料混合 , 加热后才不会掉 , 也能使加热更均匀 , 这样刀也更有韧性 。 将涂有黏土的刀放入高温中烧红后 , 迅速放入水中冷却 。 “就像掌握火候一样 , 要掌握好放入和拿出的速度 , 否则 , 刀也会搞废 。 ”淬火的这一瞬间 , 项老赛就像一位智者 , 或者一个哲学家 , 冷静、娴熟、一丝不苟:“最关键的一步要走好 , 若有一丝一毫纰漏 , 就休想把它打成好刀 。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项老赛家族的打刀史从清朝开始 , 到他已历五代 。 12岁时 , 项老赛和村里的许多年轻人一样 , 开始迈入打刀人的行列 。 14岁时 , 项老赛开始挥动铁锤打刀了 。 16岁时 , 项老赛已经不能在父亲那里学来更多的打刀技艺了 。 “我发现每一个打刀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绝活 , 比如有的淬火技术好 , 有的磨刀技术好 , 各人所打出来的刀 , 各个部位的好坏也不一样 。 ”项老赛心想 , 为什么不能取长补短 , 从各个师傅那里学到他们各自的长处 , 为己所用呢?那年 , 项老赛在户撒四处游走 , 拜了10多位师傅为师 。 对这个聪明好学又有打刀天赋的后生 , 师傅们无不喜爱 , 无不倾囊相授 。 几年时间 , 项老赛汲众家精华 , 一边学 , 一边打 , 一边钻研着 , 深得要领 , 功夫终成 。 此后 , 他40多年来打过刀具无数 , 精湛的淬火技术无人能敌 。 如今 , 项老赛把自己制作户撒刀的技艺和心得悉数传给了4个儿子 。 次子项长福和四子项红安 , 现在独立制作的户撒刀与其父制作的一样精美 , 两人还均是德宏州和陇川县“非遗”传承人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项老赛手中有两把刀 , 一把锋利无比 , 曾在阿昌族阿露窝罗节民族手工艺制品比赛中获得第一的美誉 , 享有刀中之王的称号 , 刀之锋利能同时挥刀斩断25条毛巾;另一把刀可谓“削铁如泥” , 连续斩断8mm的钢筋后仍旧刀刃平整无缺口 。 他现场展示了一挥刀断24瓶矿泉水的快刀技艺 , 瓶口整齐 , 一落一起 , 界地分明 , 十分精彩 , 赢得一片惊叹声 。 项老赛现在做刀的目标是把打两把刀的材料和精力用在一把刀上 , 宁愿半个月打一把好刀 , 也不会粗制滥造一把差刀 。 “良心不好的人 , 我不会卖刀给他 。 ”项老赛说 , 别人来买刀 , 项老赛还要听其言、观其行 , 并不是有钱就能买他的刀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一把完整的户撒刀是由不同的人家联合制作的 , 这样一门传统的工艺在流程上既古老却又符合现代化的流水作业要求 。 项老赛完成的是刀身部分 , 而其它的刀把 , 刀鞘等装饰工艺则由他人负责 。 多年来 , 项老赛也形成了自己固定的合作伙伴 。 一把刀 , 需要每个环节的匠人慢工细活而成 。 由此 , 人们也可以看出户撒刀之所以代代相传 , 其秘籍就是在于刀刀的不同 , 即使是款式相同尺寸相同 , 也是世间独一无二的存在 。 让人欣慰的是 , 户撒刀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民有4位传承人 , 项老赛、李德永、张连沛、娄宗培也都有儿辈接班继续户撒刀的打制和传承 , 技艺传承都在下代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阿昌刀 , 在历史沧桑的洗礼中 , 不仅融汇着各族人民对它的爱戴与赞美 , 也倾入了阿昌族人民恨与爱的情感 。 正如一位阿昌族老人所说:“户撒刀是我们阿昌族男人的镜子 , 这个人是什么样 , 他打出的刀子就是什么样 。 ”阿昌族人民不仅擅长打刀 , 也非常爱刀 。 在阿昌族人中还有一个很特别的习俗 , 女方家长在选女婿的时候 , 不仅要看女婿的人品德行 , 还有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你会不会打刀 。 阿昌族青年男子结婚时 , 长辈会送给新人一把制作精美的礼仪刀 , 希望两位新人用这把刀一起开辟新的生活 , 寓意超级美好 。 (摄影:萌萌她爸、一笑而过0029)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史迪威服过谁的刀?阿昌族户撒刀 , 600年前就已削铁如泥名震四方// //
【作者】王成 , 中国走遍56民族及吃遍56民族总策划总领队 , 中国探险家俱乐部人文领域特别顾问 。 媒体撰稿人 , 乐途旅游网超级灵感旅行家 。 工农商学兵貌似占全 , 能朝九晚五 , 也有诗和远方 。 惟愿我们在行走中永远年轻 , 永远热泪盈眶 。 本文所有权归作者所有 , 转载请署名 , 未经许可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 如有其他需求请与作者联系 。 (微信:18612630430)
- 美国陆军首位女上将,参加过海湾战争,一生钟情于伞降事业
- 历史上诸葛亮究竟是否有过“七擒七纵孟获”?
- 丑郡马宣赞:能够躲过神箭手花荣三箭的人
- 毛人凤后代今何在?长子是富士康董事,次子身家过亿
- 骗过了秦始皇,徐福东渡是一场有计划的移民
- 从《水浒传》来看宋朝人那些过年的习俗
- 萨达姆几十万大军为何人间蒸发,十几年过后,真相终于揭露
- 老年人都很少知道!日本投降后,中日还爆发过一场战争!
- 你家哪天天过小年?
- 你见过用藤桥编织成的桥吗?距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