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在解放战争,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揭秘在解放战争 , 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在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 , 有许多国军名将 , 他们在八年抗战中都有着出色表现 , 面对日寇他们打出军人的本色 , 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英勇贡献 , 可以称得上抗日英雄 , 民族英雄 , 如胡琏 , 张灵甫 , 白崇禧 , 汤恩伯 , 杜聿明 , 王耀武 , 郑洞国 , 孙立人 , 廖耀湘 , 邱清泉 , 薛岳 , 黄维等人 , 都是抗日战场上的顶梁柱 。

但是随着解放战争到来 , 他们的下场一个比一个惨 , 有战死的 , 有成为阶下囚的 , 也有投降的 , 总而言之“惨” 。 不过在这些人中有三位名将 , 在解放战争时期由于个别原因 , 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 。 那么 ,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 , 都是何原因能够让主席 , 亲自写劝降信!


揭秘在解放战争,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揭秘在解放战争 , 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

傅作义

第一位是傅作义 , 他在蒋介石集团中算是一位地方将领 , 有点类似于李宗仁 , 白崇禧一样 。 不过 , 傅作义早期是依靠在阎锡山麾下 , 通过一点点打拼 , 后成为阎锡山晋系主将 , 他依靠35军起家 , 不管是在北伐战争还是中原大战 , 傅作义领导的35军立下了许多战功 , 因此在抗战爆发后 , 阎锡山的晋绥军被整编成两个集团军 , 第六 , 第七 , 而傅作义就是担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 , 这时 , 傅作义也开始慢慢脱离阎锡山的晋绥军 , 建立自己的势力 。

等到解放战争 , 他驻守北平手上拥有20几万兵力 , 成为名震一时的北平王 , 可以与阎锡山媲美 , 因此他也成为阎锡山手下将领中发展比较好的一位 。 后来 , 随着解放战争全面爆发 , 蒋介石让傅作义负责整个华北剿匪战事 , 并让他担任华北剿总司令 , 手下有40多万兵力归他指挥 。 不过 , 傅作义也有自己的野心 , 只想当北平王 , 与蒋介石面和心不和 , 如辽沈战役 , 淮海战役蒋介石都让他派兵增援 , 但傅作义都以各类理由给拒绝了 。

因此 , 在四野大军入关后 , 对傅作义集团形成包围后 , 主席为了北平这座古老的城市不受到战火的破坏 , 特意写信给傅作义让他投降 。 但十分自信的傅作义有信心能够守住北平 , 要知道 , 他就是靠守城而出名的 。 等他的起家部队第35军被歼灭 , 以及天津失守后 , 他只能乖乖投降了 , 有幸他没有成为战犯的下场 。


揭秘在解放战争,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揭秘在解放战争 , 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

郑洞国

第二位郑洞国 , 了解历史的朋友都知道 , 郑洞国在抗战时期可是一位了不起的抗战英雄 。 在918事变后 , 他是率先与日寇交手的国军将领之一 , 而且 , 在抗战时期 , 他一心一意只为了打鬼子 , 不像国军其他官员一样 , 只会吃喝玩乐 , 巴结蒋介石与乱杀无辜 。

郑洞国自从抗战全面爆发后 , 他能征北战参加过许多战役 , 如台儿庄战役 , 武汉会战 , 徐州会战 , 长沙会战 , 还有昆仑关战役 , 之后又担任国军驻印副总指挥 , 指挥新一军 , 新六军参加缅北被大反攻 , 打通国际交通线 , 同时也是抗战中的生命线 , 意义重大 。

只不过在解放战争中各为其主 , 他统领的第一兵团在长春与我军进行了长期对抗 , 在这期间 , 造成了较大的伤亡 , 但是 , 主席念他在抗战中的功劳 , 亲自写信劝他投降 , 但郑洞国依然坚持抵抗 , 直到东北野战军攻入长春后 , 他还带着部队在银行大楼进行抵抗 , 这时 , 他手下的将领都劝他投降 , 但郑洞国坚持不降 , 于是举枪自尽 , 但被身旁的警卫员拦住了 , 在这种无奈的情况下 , 郑洞国放下武器选择投降 。 虽说他固执 , 但从军人角度来看 , 郑洞国是一位合格的 , 标准的军人 , 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 他死后 , 受到两岸共同追悼 , 整个黄埔学生中只有他一人 。


揭秘在解放战争,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揭秘在解放战争 , 受到主席亲自写信劝降的国军名将有三位// //

杜聿明

第三位是杜聿明 , 这位也是一位抗战英雄 , 而且对蒋介石也十分忠心 , 不管是在抗战时期还是解放时期 , 杜聿明都是蒋介石比较倚重的将领 。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 , 他被誉为蒋介石的灭火队长 , 而且杜聿明先后于我军三大名将都交过手 , 辽沈战役中林帅 , 淮海战役中粟司令 , 刘帅 。 不过就在淮海战役中救火队长杜聿明栽了跟头 。

淮海战役进行第三阶段 , 当时他提出放弃徐州 , 保存实力率军南撤 , 一开始老蒋答应好好的 , 谁知就在杜聿明行军途中蒋介石让他停止南撤 , 解救黄维兵团然后一起南撤 , 谁知刚调头的杜聿明大军就碰到了华野的部队 , 结果被包围于陈官庄 , 主席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 同时也防止傅作义南逃 , 就采取围而不击战略 , 同时写信给他希望杜聿明放下武器投降 , 但后来的结果都知道 , 杜聿明没有投降坚持抵抗 , 最后成为俘虏 , 关进德林监狱进行改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