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湘婷:水月观音菩萨像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王湘婷:水月观音菩萨像

在首都博物馆“古代瓷器艺术精品展”的元代展厅内 , 有一件观音菩萨像特别引人注目 , 它就是元代景德镇窑青白釉水月观音菩萨像――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这件瓷塑像高67厘米 , 1955年出土于西城区定阜大街西口 。 菩萨像头戴宝冠 , 宝冠上有小化佛 , 已残 。 额头宽阔 , 双目微闭 , 端庄慈祥 , 气质高雅 。 右腿支起 , 左腿下垂 , 右臂放在右膝上 , 神态优美 , 这种姿势的观音一般称为水月观音 。 观音上身穿袈裟 , 下身着长裙 , 胸前及衣裙上饰联珠璎珞 , 手腕戴臂钏 , 全身装饰十分繁缛 。 通体施青白釉 , 釉色白中泛青 , 胎质洁白细腻 。

水月观音之由来 , 目前学术界一致认为与中唐画家周昉有关 。 周昉根据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的布呾洛迦山中的观自在菩萨 , 而“妙创水月之体” , 并在各地很快流传开来 , 成为后世三十三观音之一 。 晚唐、五代时期水月观音像已在各地寺院壁画中能够见到 。 北宋以后水月观音的影响日渐扩大 , 成为后世观音造像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

“水月”意为“水中之月” , 在佛经中寓意佛法皆无实体 。 身后的一轮圆月可以说是水月观音的标志 。 水月观音在早期佛教经典中并没有出处 , 是佛教传到中国后 , 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而产生的 。 五代时期所见的水月观音为男性形象 , 面部有胡须 。 宋代人们对水月观音的崇拜已深入到民间各个阶层 , 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 所见水月观音形象已演变为女性形象 , 面容娇美 , 体态婀娜多姿 , 雍容典雅 , 充满了智慧和慈爱 。

元代元世祖信仰藏传佛教 , 将藏传佛教视为国教 , 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广建寺庙 , 塑造佛像 。 同时在景德镇和龙泉窑也烧造了大量的瓷质佛像 , 如释迦牟尼佛像、观音菩萨像、佛龛等 , 水月观音菩萨像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