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侦探 |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语录侦探 |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1946年7月1日出版的《时代周刊》 , 封面人物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 画面上 , 爱因斯坦的头像居中 , 背后是升腾而起的蘑菇云 , 压在蘑菇云上的是著名的E=mc2 , 封面标题:世界毁灭者 。 在当期杂志正文首页上写着一段话:看到出现在我们眼前的充满爆炸和火焰的恐怖景象 , 那些喜欢研究历史事件因果关系的人就会隐约看到一个胆小的、孩子般无辜的男人的轮廓 , 这个男人有着温和的棕色眼睛、憔悴厌倦的表情和一头被大风吹得乱蓬蓬的头发 。


语录侦探 |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语录侦探 |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

《时代周刊》封面

历史因果关系告诉人们 , 在《时代周刊》刊发上述报道前11个月 , 人类首次也是迄今唯一一次核武器的使用 , 终结了史上规模最大的热兵器战争 , 也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 肇始这一切的是 , 1907年瑞士伯尔尼专利局技术员爱因斯坦提出的“质能守恒定律” 。 这个定律投射于社会科学领域 , 彻底颠覆了人类文明进程的一般节奏和固有平衡 。

科技进步所展现出的骇人威力 , 让人类深感恐惧 。 站在原子时代多米诺骨牌起点的爱因斯坦 , 也对此百感交集 。 虽然 , 他没有直接参与“曼哈顿计划” , 与广岛、长崎两枚原子弹的关联仅限于1939年致信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 , 建议“美国抓紧原子能研究、防止纳粹德国抢先掌握原子弹” 。 但他明白 , 动用核武器所进行的全球性战争 , 会让胜负失去意义 。 因为在这样的战争中 , 人类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实现自保以维系历史的线性发展——人类会因此回到史前时代 。

爱因斯坦曾用更为生动的话语 , 表达过上述思想: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 , 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用的是棍子和石头(I do not know with what weapons World War III will be fought, but World War IV will be fought with sticks and stones) 。

科技先知爱因斯坦 , 对人类造物产生了自责 , 甚至一丝自嘲 。 爱因斯坦所言 , 可以视作一句谶语 , 贴在人类迈入核时代的门楹上 。 这句话流传至今 , 始终提醒人类 , 要对自身能度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破坏性、灾难性后果有所预估 。

鉴于这句话的巨大影响力 , 其真实性从来就没受到过怀疑 。 事实上 , 这句话也的确是爱因斯坦所说 , 毋庸置疑 。 无论是相关文献资料 , 还是众多引语网站 , 都认定爱因斯坦享有这句话的专利 。

稍有疑惑的是 , 爱因斯坦说这句话具体的背景场合 。 尽管很多文字载体承认爱因斯坦说过这句话 , 然而 , 对于爱因斯坦在何时何地对何人说了这句话 , 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相对而言 , 比较主流的说法有两种 , 如下——

说法一:出自爱因斯坦与阿尔弗雷德·沃纳的访谈 。 1949年初 , 爱因斯坦接受《自由派犹太教》杂志( Liberal Judaism)采访人员阿尔弗雷德·沃纳的专访 。 在两人交谈中 , 爱因斯坦抛出了这句名言 。 访谈文字稿 , 刊登于《自由派犹太教》杂志1949年第16期(4-5月合刊) 。

说法二:出自爱因斯坦写给美国总统哈里·杜鲁门的信件 。 1948年 , 爱因斯坦曾以“原子科学家紧急委员会”主席的身份致信杜鲁门 。 信中 , 爱因斯坦对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日趋公开化的对抗和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表达了担忧 , 就此他写下了这句名言 。 不过 , 爱因斯坦致信杜鲁门并进行劝戒的说法 , 未经证实 。 爱因斯坦把罗斯福视作一位可以信赖的朋友 , 可以开诚布公、推心置腹 , 而罗斯福的继任者杜鲁门则完全是另一码事 。

梳理国内出版的众多爱因斯坦传记作品 , 《时代周刊》前主编沃尔特·艾萨克森所著《爱因斯坦传》(湖南科技出版社2012年1月版 , 张卜天译)尤其值得关注 。 这是一本爱因斯坦的生活传记 , 也是传主所有文稿解密之后问世的首部传记作品 , 内容详尽、资料丰富 。 更为重要的是 , 在这本堪称权威的传记中 , 对爱因斯坦这句名言的出处有了明确的交代 。 在《爱因斯坦传》第22章《世界公民 , 1945-1949》中 , 作者写道:“20世纪40年代末 , 当他(爱因斯坦)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国际化和控制核武器的努力行将失败时 , 有人问他下一次世界大战会是什么样子 。 他回答道:‘我不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战会用什么武器 , 但我知道第四次世界大战肯定是用石头!’”(《爱因斯坦传》第436页)


语录侦探 |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语录侦探 | 第四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 //

《爱因斯坦传》

——在书的同一页 , 有关于这段话的注释:出自爱因斯坦与《自由派犹太教》杂志采访人员阿尔弗雷德·沃纳的访谈 。

就具体措辞论 , 艾萨克森著《爱因斯坦传》中的表述 , 与时下人们熟悉的版本类似 , 微妙却不容忽视的区别在于“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人们所使用的武器”——前者只有“石头” , 与后者相比少了一根“棍子” 。 必须强调的是 , 正是这根少了的“棍子” , 牵扯出关于这句名言“多余的问号” 。

既然艾萨克森版《爱因斯坦传》中这句名言的表述与人们熟悉的版本不尽一致 , 那么爱因斯坦会不会在其他场合说过这句名言的亲缘版本?更大胆的猜测是 , 会不会有人在爱因斯坦之前就说类似的话?

关于上述疑问 , “引语调查者”(Quote Investigator)的网站提供了关键的线索 。 该网站指出 , 其实 , 早在1948年之前 , 就已经有与爱因斯坦名言十分相近的句子存在 , 它们出现在不同的文章里 , 说这句话的人是一位不知名的美军尉官 。 在所有文章中 , 可考的最早版本出现在1946年9月23日的《威斯康辛州报》上 。 该报当天刊发了一篇沃尔特·温切尔撰写的专栏文章:《危言耸听的提问和温切尔的回答》 。

《危言耸听的提问和温切尔的回答》的写作背景 , 是美国将比基尼岛列为核试验基地 , 由此给当地造成了深重的生态灾难和人道危机 。 此前两个月 , 即1946年7月25日 , 美军在比基尼岛附近的太平洋海域试爆了一枚绰号为“比基尼·海伦”的原子弹 ,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水下核爆炸 。 这枚有着性感名字的原子弹 , 有着让人类理性瞬间黑屏的威力 , 爆炸当量极度惊人 , 炸沉了11艘巨型军舰 , 并炸伤了6艘 。 蘑菇云所营造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 令比基尼核试验基地的每一位见证者都目瞪口呆、失魂落魄 。

在文章中 , 温切尔记述了当时的一段对话 , 具有浓厚的电影台词韵味——

(核爆之后)过了许久 , 一位前往采访的采访人员向身边的一位美军尉官提问:“如果爆发下一次世界大战 , 人们会使用什么武器?”“我不知道 , 不知道……”尉官回答 , “但是我敢肯定 , 下下一次战争 , 人们会使用长矛 。 ”

长矛 , 是棍子和石头的前世版本 , 它们一起构成了人类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的兵器谱 。 那位不知名的美军尉官 , 他对采访人员的回答见诸报端 。 也许 , 爱因斯坦亲自阅读或者听旁人转述了这句话 。 于是 , 人类原子时代的缔造者将之转化为对原子武器最著名的警告 。 其间矛盾 , 不难体悟 。 就像《时代周刊》所描述的 , 蘑菇云升腾而起 , 人们可以隐约看到一个胆小的、孩子般无辜的男人的轮廓 , 这个男人有着温和的棕色眼睛、憔悴厌倦的表情和一头被大风吹得乱蓬蓬的头发 。 而他是世界毁灭者 。

客观地说 , 爱因斯坦的确算得上“世界毁灭者” 。 如若没有他的“质能守恒定律” , 没有那个“芝麻开门”的神奇公式E=mc^2 , 人类就没有打开核武器“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 遗憾的是 , 这个假设被历史无情否定了 。

诚然 , 爱因斯坦提出“质能守恒定律”的初衷是用科技造福人类 , 他致信罗斯福进行原子能研究是出于对“纳粹德国若抢先造出原子弹 , 人类就将面临覆灭”的担忧 。 但作为一名纯粹的科学家 , 他没预见到人性的不可预见 。 而人性的不可预见所排演的戏码是 , 一旦原子弹诞生 , 就意味着上帝造出了一块他自己都搬不动的石头 。 让人类面临覆灭的 , 可能是希特勒 , 也可能是其他人 。 比起原子弹来 , 人类才是一个糟糕的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