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锋主讲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李志锋主讲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李志锋主讲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
李志锋主讲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李志锋主讲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一、说明:
版权作品 , 严禁剽窃 , 转载请注明出处 , 商用请联系作者;未经同意 , 若使用而产生的不良后果 , 责任自负!
二、概述:
《针灸甲乙经》全称《黄帝针灸甲乙经》 , 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针灸学专著 , 也是继《黄帝内经》之后针灸理论和临床经验的又一次总结 , 它全面系统地继承和总结了晋代以前针灸学的辉煌成就 , 对我国针灸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 起到了承先启后的巨大作用 。
《针灸甲乙经》为魏晋时期诞生于今天甘肃灵台(安定郡朝那县)的著名医学家玄晏先生皇甫谧撰成 。 他参考了《素问》、《灵枢》(又称《针经》)、《明堂》三部书 , 并将这三部书的有关内容 , 采用“使事类相从”的方法 , 将各书相类原文辑集一起 , 并“删其浮辞 , 除其重复 , 论其精要”进行编次而成 , 全书共分12卷128篇 , 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
此书对人体穴位进行了科学分类 , 并补充了许多古书中没有记载或没有名称的穴位 , 确定了单穴49个 , 双穴300个 , 厘定了349个针灸穴位 。 对每个穴位的治疗作用、禁忌证、操作方法 , 书中都作了详细介绍 , 还保存了大量过去散失掉的资料 。 这本书对我国针灸学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促进了针灸学的发展 , 成为后世针灸学著作的典范 。
唐代医家称《针灸甲乙经》为“医人之秘宝” , 向来都被历代医家所推崇 。 至今仍是学习中医、针灸理论不可多得的必读经典之一;公元5世纪 , 《针灸甲乙经》流传到日本、朝鲜 。 公元7世纪 , 日本设立针灸科 , 以《针灸甲乙经》为教材 。 1800多年后 , 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得到运用 , 并成为灵台响彻世界的医学名著 。
三、主讲方式:
李志锋主讲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由甘肃玄晏针灸甲乙经研究有限公司出品 , 皇甫谧针灸术传承人李志锋主讲 。 该讲解从皇甫谧《甲乙经》的“林序”、“序例”、“皇甫序”到《甲乙经》十二卷末 , 包括每章的总结 , 主讲方式以文字段落解析 , 概述文题精要 , 语言通俗易懂 , 力求考证精确为主旨 , 从而向大家展现世界医学名著《针灸甲乙经》的神奇魅力 。
李志锋主讲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原文】
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臣闻通天地人曰儒 , 通天地不通人曰技 , 斯医者虽曰方技 , 其实儒者之事乎 。 班固序《艺文志》称 , 儒者助人君 , 顺阴阳 , 明教化 , 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 。 又云∶方技者 , 盖论病以及国 , 原诊以知政 。 非能通三才之奥 , 安能及国之政哉 。 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 沉静寡欲 , 有高尚之志 。 得风痹 , 因而学医 , 习览经方 , 前臻至妙 。 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 , 撰为《针灸经》十二卷 , 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 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 , 非黄帝书 , 似出于战国 。 曰∶人生天地之间 , 八尺之躯 , 脏之坚脆 , 腑之大小 , 谷之多少 , 脉之长短 , 血之清浊 , 十二经之血气大数 , 皮肤包络其外 , 可剖而视之乎?非大圣上智 , 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 。 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 , 《针经》三卷最出远古 , 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 。 惜简编脱落者已多 , 是使文字错乱 , 义理颠倒 , 世失其传 , 学之者鲜矣 。 唐·甄权但修《明堂图》 , 孙思邈从而和之 , 其余篇第亦不能尽言之 。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 , 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 , 玉成缮写 , 将备亲览 。 恭惟主上圣哲文明 , 光辉上下 , 孝慈仁德 , 蒙被众庶 , 大颁岐黄 , 远及方外 , 使皇化兆于无穷 , 和气浃而充塞 。 此亦助人灵 , 顺阴阳 , 明教化之一端云 。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
尚书屯田郎中臣孙奇
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上
观众朋友:
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故里——中国·灵台 , 灵台县不仅是世界针灸医学鼻祖皇甫谧的故里 , 更是《针灸甲乙经》的成书地和世界针灸医学的发源地 。
今天 , 我们开始讲皇甫谧的遗著《针灸甲乙经》 , 首先 , 我们从北宋林亿等校正的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开始讲起 , 这就是自宋以来 , 我们大家所说的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中的“林序” , 而皇甫谧自己所写的《针灸甲乙经》序 , 我们统称为“皇甫序” 。
下面,我们就开始讲“林序” 。
“林序” , 是林亿等臣子在大宋皇帝颁布岐黄令的前提下 , 为皇甫谧《针灸甲乙经》所作的序 , 因此 , 此序有很强的整治色彩 , 此序 , 我们的讲解主要以结合序文实意来进行讲解 。
首先 , 我们从以下四方面来进行了解“林序” 。
第一部分 , 论述医道的真理 , 阐明医道精深可以做什么 。
第二部分 , 医道中集天地人知识于一身的皇甫谧做了什么 。
第三部分 , 《黄帝内经》的组成体系以及它的传承过程是什么 。
第四部分 , 林亿等人是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校对医学典籍的 。
这里 , 我们来进行分段主讲每一部分 , 讲述方式主要以文言文注解与医学古汉语注解结合的模式来进行讲解 。 而整体要弄明白这四部分的内容 , 我们通过原文翻译成现代文就可迎刃而解了 。
第一部分 , 从“臣闻通天地人曰儒”至“安能及国之政哉” 。 论述医道的真理 , 阐明医道精深可以做什么 。
这一部分 , 我们需要解读清楚“儒”、“技”、“顺阴阳”、“明教化”、“原”这些词的意思 。 根据原文翻译成现代文 , 就可以解读医道的真理 , 阐明医道精深可以做什么的这个问题了 。
“儒” , 指读书人 。
“技” , 原指有技艺的人 , 这里与医术结合 , 翻译为有技术的人 。
“顺阴阳” , “顺”指遵守、遵循;“阴阳”指自然 。 这里指 , 遵循自然规律的人 。
“明教化” , “明” , 这里作动词用 , 指明确、提倡;“教化”这里做名词用 , 指教育教化;结合文意 , 我们翻译为整治教育 。
“原” , 推究本源的意思 , 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 。
【原文】臣闻通天地人曰儒 , 通天地不通人曰技 , 斯医者虽曰方技 , 其实儒者之事乎 。 班固序《艺文志》称 , 儒者助人君 , 顺阴阳 , 明教化 , 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 。 又云∶方技者 , 盖论病以及国 , 原诊以知政 。 非能通三才之奥 , 安能及国之政哉 。
【译文】臣听说通晓天地人文知识的人是读书人 , 通晓天地知识而不通人文知识的人是有技术的人 , 就学医的人而言 , 虽说是有技术的人 , 其实 , 这实际上是读书人才能做成的事 。 东汉班固写的《艺文志》序说 , 知识丰富的读书人可以帮助国君 , 遵循自然规律 , 提倡政治教育 , 这也是通晓天地人文知识的好处啊 。 书中又说 , 医术高超的人 , 给国王看病 , 通过初次诊断 , 就可以知道国家的政治 。 如果不熟悉天地人三者奥秘的人 , 怎么又能通过给国王诊病知道国家的政治教育呢 。
第二部分 , 从“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至“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 主要讲述了医道中集天地人知识于一身的皇甫谧做了什么 。
这一部分 , 我们需要解读“晋”“沉静寡欲”、“臻”、《针经》、《针灸经》、“历古”的意思 。
“晋” , 这里指西晋 , 根据历史资料 , 皇甫谧(公元215-282) , 生于东汉 , 长于曹魏 , 卒于西晋 。
“沉静寡欲” , “沉静” , 指沉着冷静;“寡欲”指欲望少 , 这里 , 我们结合文意翻译为“性格明朗” 。
“臻” , 愿意为到达 , 这里翻译为得到 。
《针经》 , 《黄帝内经》三部书中《灵枢经》的别称 , 其他两部分别为《素问》、《明堂》 。
《针灸经》 , 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的别称 , 《针灸甲乙经》又称《黄帝甲乙经》《黄帝三部针经》《黄帝针灸甲乙经》 。
“历古” , “历”指各个;“古”指古代 。 本文我们翻译为大宋以前 。
这里 , 我们进行一次知识扩充讲解 , “历古”指大宋以前 , 在历史上 , 林亿是北宋人 , 而本文翻译为大宋 , 是因为林亿当时不可能知道历史上还有南宋 。 为了让大家对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林亿做一了解 。
下面 , 我们略讲一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林序”的作者林亿 。
林亿 , 北宋医学家 , 官阶五品 , 精医术 。 任朝散大夫、光禄卿直秘阁 。 所校注的《脉经》不仅是后世《脉经》诸本之祖本 , 而且林亿校注该书所采取的文献学方法亦是后世整理古医籍之典范 。
嘉祐二年(宋仁宗赵祯 , 公元1057年)政府设立校正医书局 , 与掌禹锡、苏颂等校定《嘉祐补注神农本草》二十卷 。 又于神宗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与高保衡、孙兆等共同完成《素问》、《灵枢》、《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经》、《诸病源候论》、《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唐以前医书校订刊印 , 为保存古代医学文献和促进医药传播作出贡献 。
熙宁二年(宋神宗赵顼 , 公元1069年),林亿等曾对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作校对缮写 , 即所称“新校正” 。 其治学严谨 , 如校《素问》 , 采数十家之长 , 端本寻支 , 溯流清源 , 改错六千余字 , 增注两千余条 。
【原文】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 沉静寡欲 , 有高尚之志 。 得风痹 , 因而学医 , 习览经方 , 前臻至妙 。 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 , 撰为《针灸经》十二卷 , 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
【译文】西晋的皇甫谧性格明朗、沉着冷静 , 品格高尚 , 身怀远大的志向博览群书 , 学习各家言论 。 然而 , 不幸的是他身患风痹症 , 因此 , 他开始学医 , 通过博览各家医方经典 , 从中得到了医术的精妙 。 于是 , 他选取《黄帝内经》中《素问》、《灵枢》、《明堂》三部分内容 , 编著成《针灸甲乙经》 , 共计十二卷;这是大宋以前的读书人都不能做到的 。
第三部分 , 从“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 , 非黄帝书 , 似出于战国”至“其余篇第亦不能尽言之” 。 主要讲述了《黄帝内经》的组成体系以及它的传承过程是什么 。
这一部分 , 我们结合原文 , 以历史学与中医学辩证解读“战国”、“坚脆”、“多少”、“长短”、“清浊”、“大数”、“士安”、“简”、“鲜”、“但”、《明堂图》、“和”的意思 。
“战国” , 这里指《黄帝内经》的成书时间 , 根据原文“林序” , 结合历史学 , 我们这里翻译为先秦、战国时期 。 主要根据以北宋邵雍在《皇极经世》卷八《心学第一、二》中以为《素问》是“七国时书也”、“轩岐之书,类春秋,战国所为而托于上古”为依据 。
“坚脆” , 结合原文 , 指五脏六腑功能的强弱 。
“多少” , 结合原文 , 指储藏食物的容量 。
“长短” , 结合原文 , 指脉搏跳动的强弱 。
“清浊” , 结合原文 , 指血液流动的快慢 。
“大数” , 结合原文 , 指血液与精气的运行规律 。
“士安” , 皇甫谧的字;皇甫谧 , 字士安 , 号玄晏先生 。
“简” , 指竹简 。
“鲜” , 形容词 , 少;这里翻译为少之又少 。
“但” , 这里指独立 。
《明堂图》 , 指《明堂人形图》;历史由来《明堂人形图》乃中医针灸著作 , 见于《新唐书·艺文志》 , 已佚 。 《明堂人形图》的作者为唐代甄权 , 其在针灸方面的造诣颇深 , 兼通药治 。 除了是《明堂人形图》的作者外 , 甄权还著有《针经钞》、《针方》、《脉诀赋》、《药性论》等中医著作 , 可惜均已亡佚 。
“和” , 作动词用 , 指依照别人诗词的格律或内容作诗词;这里我们翻译为传承 。
【原文】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 , 非黄帝书 , 似出于战国 。 曰∶人生天地之间 , 八尺之躯 , 脏之坚脆 , 腑之大小 , 谷之多少 , 脉之长短 , 血之清浊 , 十二经之血气大数 , 皮肤包络其外 , 可剖而视之乎?非大圣上智 , 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 。 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 , 《针经》三卷最出远古 , 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 。 惜简编脱落者已多 , 是使文字错乱 , 义理颠倒 , 世失其传 , 学之者鲜矣 。 唐·甄权但修《明堂图》 , 孙思邈从而和之 , 其余篇第亦不能尽言之 。
【译文】有人说 , 《素问》、《灵枢》、《明堂》这三部书 , 并不是黄帝所作 , 好像出自先秦、战国时期 。 也有人说 , 人生在天地之间 , 伟岸的身躯 , 五脏六腑功能的强弱及脏腑功能的大小 , 储藏食物的容量 , 脉搏跳动的强弱 , 血液流动的快慢 , 以及人体十二经络之间血液与精气的运行规律 , 经络之外有皮肤包裹 , 难道破开皮肤就能看到经络吗?除非是智慧超群的圣贤之士 , 要不然谁能知道呢?战国时期的人怎么又能和他相提并论呢 。 天啊!《黄帝内经》十八卷中《灵枢经》三卷最早成书于上古时期 , 皇甫谧能收集编著成书 。 可惜的是这些书因竹简散落太多 , 致使文字内容杂乱无章 , 文意思想错乱无序 。 目前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它的传人 , 而且能学到真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 唐代的甄权独立撰著了《明堂人形图》一书 , 孙思邈根据甄权的著作进行了传承 , 剩余的篇目章数也是不能说清楚的 。
第四部分 , 从“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至“明教化之一端云” 。 主要讲述了林亿等人是在什么样的大环境下校对医学典籍的 。
这一部分 , 我们需要解读“国家”、《太素经》、《翼》、“恭惟”、“浃”、“君”的意思 。
“国家” , 这里指朝廷 。
《太素经》 , 指隋代杨上善所著《黄帝内经太素》 。
《翼》 , 指唐代孙思邈所著《千金方》之一《千金翼方》 , 另一本为《千金要方》 。
“恭惟” , 下级对上级的谦词 , 一般用于行文的开始 。 例如 , 恭维皇帝陛下 。
“浃” , 指深入 。
“君” , 原作“灵” , 根据上文及班固《汉书·艺文志》修改为“君”;这里 , 我们翻译为人民 。
【原文】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 , 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 , 玉成缮写 , 将备亲览 。 恭惟主上圣哲文明 , 光辉上下 , 孝慈仁德 , 蒙被众庶 , 大颁岐黄 , 远及方外 , 使皇化兆于无穷 , 和气浃而充塞 。 此亦助人灵 , 顺阴阳 , 明教化之一端云 。
【译文】朝廷昭告我们这些读书的臣子来重新修正医学典籍 , 下令我们参考《素问》、《九墟》、《灵枢》、《黄帝内经太素》、《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医药学家的正确典籍来进行参考论证 。 校正抄写完毕以后 , 将来准备亲自阅览 。 当今圣上以非凡的才气智慧 , 耀眼的博大情怀 , 慈爱的仁道恩德 , 承蒙众人的希望 , 大力弘扬岐黄之术 , 广传天下各个区域 , 使皇帝的政德与教化从此开始无尽的传播 , 祥和的气氛深入到边塞险要的地方 。 这确实是提高人民智慧 , 遵循阴阳规律 , 扩大政治教育的又一壮举 。
那么 , 至此我们通过四部分的解读与讲解清楚了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林序”的主旨与含义 。
同时 , 我们来了解一下“国子博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郎中臣孙奇、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当时的职务 。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
【国子博士】
国子博士 , 学官名 。 晋武帝咸宁四年(公元278年)立国子学 , 始立国子博士 , 始置一员 , 限取履行清淳 , 通明经义者担任 , 如散骑常侍、中书侍郎、太子中庶子以上 , 乃得召试 。 其职掌除教授国子学生学业之外 , 并且备政治咨询及参与祭典的顾问 。 隶国子祭酒 , 六品 。 地位高于太学博士 。
南北朝时 , 南朝宋不置学 , 亦常置二员 。 南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置国学 , 设二员 , 位比中书郎 。 梁国学沿置 , 位九班 。 陈四品、秩千石 。 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定为从五品上 , 二十三年升为五品上 。 北齐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 , 五品 。
隋代国子寺国子学置五员 , 正五品上 , 仁寿元年(公元601年)罢 ,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置一员 , 正五品 。
唐代国子监国子学置五员 , 正五品上 。
隋唐以后 , 国子学隶国子监 。
尚书屯田郎中臣孙奇
【尚书令】
尚书令 , 始于秦 , 西汉沿置 , 本为少府的属官 , 掌文书及群臣章奏 。
汉武帝时以宦官担任(又称中书令) , 汉成帝改用士人 。
东汉政务归尚书 , 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 。
魏晋以后 , 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
唐初秦王李世民曾任其职 , 后不复置 , 故唐代尚书省长官仅为左右仆射 。
宋代为使相兼官 , 班次在太师上 , 非实职 。 明废 。
【屯田郎中】
屯田郎中 , 东汉末年曹操接受其部下枣祗的屯田建议 , 设“典农中郎将” , 招募百姓屯田许昌城下 。 晋代于尚书省设屯田曹 。 唐在尚书省工部设屯田郎中1员 , 秩从五品上 , 屯田员外郎1员 , 秩从六品上 。 其职掌是:郎中、员外郎掌天下屯田之政令 。
屯田郎中虽为尚书省工部四司之一 , 但久已有名无实 , 各地军事区域进行屯田时 , 皆由各地长官主持 。 宋在工部下亦设屯田司 , 置屯田郎中、员外郎 , 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及其租入种刈 , 兴修给纳诸事 。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于工部内设屯田司 , 置郎中1人(正五品) , 员外郎1人(从五品) , 掌屯种、抽分、薪炭、夫役、坟茔之事 。 凡军马守镇之处 , 有转运不给 , 则设屯以益守备 。 清代亦在工部设屯田司 , 掌修陵寝工事 , 及办理王公百官坟茔之事 。 大祭祀时供薪炭 , 并检督匠役 , 审覈海苇煤课 。 其官名虽沿旧 , 但与魏晋之屯田郎中之职掌已完全不同 。
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
【光禄卿】
光禄卿 , 官名 。 南朝梁天监七年(508)改光禄勋置 , 十一班 , 位列十二卿 , 掌宫殿门户及部分宫廷供御事务 。 有丞、功曹等属官 , 领守宫、黄门、华林园、暴室等令 。 陈因置 , 三品、中二千石 。 北齐置为光禄寺长官 , 因称光禄寺卿 , 后世从之 。 掌宫殿门户、帐幕器物、百官朝会膳食等 , 三品 。
隋唐沿置 , 从三品 。 唐高宗、武则天时 , 一度随寺改称司宰正卿、司膳卿 。
北宋初为三品寄禄官 , 元丰改制后始为职事官 , 从四品 。
南宋随寺省 。 辽改置崇禄寺卿 。 元宣徽院置 , 员数一、二不定 , 延祐七年(公元1320年)定置四人 , 正三品 。
明兼掌皇室膳食 , 职事繁重 。 虽听于礼部 , 又受尚膳监宦官监督 。 初定正四品 , 后改从三品 。 洪武八年(公元1375年)一度随寺改称光禄司卿 。
清置满、汉各一人 , 职轻事简 。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随寺省 。
【直秘阁】
直秘阁是宋代官名 , 简称直秘 。 淳化元年(990)置 , 以京朝官充任 。 掌秘阁事务 。 元丰改制 , 并秘阁于秘书省 , 废直馆、直院等官 , 仅以直秘阁为贴职 , 并不经考试而任命 , 以示尊宠 。
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林序”的文言文翻译由(甘肃灵台)李志锋、(陕西凤翔)苏芬云合译完成 。
根据宋·林亿校注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考证 , 此序创作于北宋熙宁二年(宋神宗赵顼 , 公元1069年) , 在李志锋主讲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中 , 由李志锋(甘肃灵台)、苏芬云(陕西凤翔)合译完成的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林序”是自北宋大臣林亿、高保衡等人创作完成起950年(公元1069—2019)后的首次讲解与翻译 。
【原文】
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臣闻通天地人曰儒 , 通天地不通人曰技 , 斯医者虽曰方技 , 其实儒者之事乎 。 班固序《艺文志》称 , 儒者助人君 , 顺阴阳 , 明教化 , 此亦通天地人之理也 。 又云∶方技者 , 盖论病以及国 , 原诊以知政 。 非能通三才之奥 , 安能及国之政哉 。 晋·皇甫谧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 沉静寡欲 , 有高尚之志 。 得风痹 , 因而学医 , 习览经方 , 前臻至妙 。 取黄帝《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 , 撰为《针灸经》十二卷 , 历古儒者之不能及也 。 或曰∶《素问》、《针经》、《明堂》三部之书 , 非黄帝书 , 似出于战国 。 曰∶人生天地之间 , 八尺之躯 , 脏之坚脆 , 腑之大小 , 谷之多少 , 脉之长短 , 血之清浊 , 十二经之血气大数 , 皮肤包络其外 , 可剖而视之乎?非大圣上智 , 孰能知之?战国之人何与焉 。 大哉!《黄帝内经》十八卷 , 《针经》三卷最出远古 , 皇甫士安能撰而集之 。 惜简编脱落者已多 , 是使文字错乱 , 义理颠倒 , 世失其传 , 学之者鲜矣 。 唐·甄权但修《明堂图》 , 孙思邈从而和之 , 其余篇第亦不能尽言之 。
国家诏儒臣校正医书 , 今取《素问》、《九墟》、《灵枢》、《太素经》、《千金方》及《翼》、《外台秘要》诸家善书校对 , 玉成缮写 , 将备亲览 。 恭惟主上圣哲文明 , 光辉上下 , 孝慈仁德 , 蒙被众庶 , 大颁岐黄 , 远及方外 , 使皇化兆于无穷 , 和气浃而充塞 。 此亦助人灵 , 顺阴阳 , 明教化之一端云 。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
尚书屯田郎中臣孙奇
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上
【译文】
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
李志锋、苏芬云 翻译
臣听说通晓天地人文知识的人是读书人 , 通晓天地知识而不通人文知识的人是有技术的人 , 就学医的人而言 , 虽说是有技术的人 , 其实 , 这实际上是读书人才能做成的事 。 东汉班固写的《艺文志》序说 , 知识丰富的读书人可以帮助国君 , 遵循自然规律 , 提倡政治教育 , 这也是通晓天地人文知识的好处啊 。 书中又说 , 医术高超的人 , 给国王看病 , 通过初次诊断 , 就可以知道国家的政治 。 如果不熟悉天地人三者奥秘的人 , 怎么又能通过给国王诊病知道国家的政治教育呢 。
西晋的皇甫谧性格明朗、沉着冷静 , 品格高尚 , 身怀远大的志向博览群书 , 学习各家言论 。 然而 , 不幸的是他身患风痹症 , 因此 , 他开始学医 , 通过博览各家医方经典 , 从中得到了医术的精妙 。 于是 , 他选取《黄帝内经》中《素问》、《灵枢》、《明堂》三部分内容 , 编著成《针灸甲乙经》 , 共计十二卷;这是大宋以前的读书人都不能做到的 。 有人说 , 《素问》、《灵枢》、《明堂》这三部书 , 并不是黄帝所作 , 好像出自先秦、战国时期 。 也有人说 , 人生在天地之间 , 伟岸的身躯 , 五脏六腑功能的强弱及脏腑功能的大小 , 储藏食物的容量 , 脉搏跳动的强弱 , 血液流动的快慢 , 以及人体十二经络之间血液与精气的运行规律 , 经络之外有皮肤包裹 , 难道破开皮肤就能看到经络吗?除非是智慧超群的圣贤之士 , 要不然谁能知道呢?战国时期的人怎么又能和他相提并论呢 。 天啊!《黄帝内经》十八卷中《灵枢经》三卷最早成书于上古时期 , 皇甫谧能收集编著成书 。 可惜的是这些书因竹简散落太多 , 致使文字内容杂乱无章 , 文意思想错乱无序 。 目前已经基本上失去了它的传人 , 而且能学到真传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 唐代的甄权独立撰著了《明堂人形图》一书 , 孙思邈根据甄权的著作进行了传承 , 剩余的篇目章数也是不能说清楚的 。
朝廷昭告我们这些读书的臣子来重新修正医学典籍 , 下令我们参考《素问》、《九墟》、《灵枢》、《黄帝内经太素》、《千金要方》及《千金翼方》、《外台秘要》等医药学家的正确典籍来进行参考论证 。 校正抄写完毕以后 , 将来准备亲自阅览 。 当今圣上以非凡的才气智慧 , 耀眼的博大情怀 , 慈爱的仁道恩德 , 承蒙众人的希望 , 大力弘扬岐黄之术 , 广传天下各个区域 , 使皇帝的政德与教化从此开始无尽的传播 , 祥和的气氛深入到边塞险要的地方 。 这确实是提高人民智慧 , 遵循阴阳规律 , 扩大政治教育的又一壮举 。
国子博士臣高保衡
尚书屯田郎中臣孙奇
光禄卿直秘阁臣林亿等
上奏
- 对于当督粮官,杨戬是否有怨言?他和哪吒谁更适合当先锋官?
- 百万军队的耻辱:未见一轮交锋 一夜全败
- 世界上第一款靠谱的冲锋枪德国MP18,我国曾走私不少用于抗日战争
- 红军三个营反攻敌军五个团,三发炮弹两发哑弹,竟因此重挫敌军锋芒
- 80秒揭秘话务女兵的日常:电波耳机就是冲锋枪
- 漫忆 | 严锋:吃在1970年代
- 酸雨战争 FAV- A13 野战先锋
- 冷暖锋常和气旋结合成“锋面气旋”,为什么没有锋面反气旋?
- 战旗飘扬 | “渡海先锋营”抢滩登陆海南岛
- 李志锋主讲新校正皇甫谧《针灸甲乙经》序(李志锋、苏芬云 合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