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年文潭:没有范闲牌“加湿器”,古人怎么护肤?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祈年文潭:没有范闲牌“加湿器” , 古人怎么护肤?

作者:朱晓帆

最近爆火的电视剧《庆余年》里 , 范闲吐槽“京都天气特别干燥” , 便自制了一台“机械结构 , 水力驱动”的加湿器 。

这个现代的护肤“梗” , 也引发了观众的热议:没有加湿器的古代 , 人们都怎么护肤?


祈年文潭:没有范闲牌“加湿器”,古人怎么护肤?

祈年文潭:没有范闲牌“加湿器” , 古人怎么护肤?// //

早在汉朝的一部古籍中 , 就记载了关于润肤脂的内容 , 其中形容使用了面脂之后的皮肤会非常细腻光洁 。 一个“脂”字 , 说明了这款古代面霜是从动物体内提取的含有油脂的材料做成的面脂 , 这道工艺一直沿用到了唐朝 。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记载了 , 明代面脂一共分为四种:红蓝花粉染胡粉、山燕脂花汁染粉、山榴花汁制成和紫矿染棉 。 这些面脂实际上也是前几代制作方法的延续和改良 。

不过有不少爱美人士觉得 , 这种含有色彩的面脂 , 可能有不止滋润皮肤的功效 , 也许还有隔离或者改善肤色效果的作用吧 。

除了在面脂工艺上下功夫 , 古人也发明了不少“偏方” 。

鸡蛋清 , 是古代女子的必备“护肤品”:在洗完脸后将蛋清涂在脸、手或脖子上 , 据说坚持一个月便有滋润柔嫩的功效 。

《礼记.内则》云:“三日具沐 , 其间面垢 , 燂潘请靧 。 ”说的是每三天为父母洗一次头 , 如果不干净 , 就用淘米水去垢 。 淘米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淀粉和蛋白质 , 具有滋润养颜的功效 , 古代称之为“潘” 。 可见在先秦时期 , 淘米水也是非常常见的护肤品 。

到了后期 , 这种局部的“水疗”被升级改造成了木桶“SPA” , 也就是在洗澡时 , 在泡澡木桶里加上一勺黄酒或撒上新鲜花瓣 , 便能使皮肤更好地吸收养分 , 保持水分 。

自古以来便有“一白遮百丑”的审美观念 , 在古代社会意识形态中 , 肤白通常意味着较少从事体力劳动 , 隐喻着身份金贵 。 因此 , 美白也成为了世代女子 , 甚至是男子追求的护肤目标 。

三国时期魏国的美男子何晏便有“何郎傅粉”的典故 。 魏明帝疑心何晏细腻洁白的容貌是因为搽粉打扮过的 , 便在大热天时赏赐何晏吃热汤面想看看他“铅华洗尽”后是什么样的 。 可擦完汗后的何晏显得更白了 , 明帝这才相信他没有搽粉 , 而是“天姿”白美 。

古代的美白多是通过内调 。 有些美白护肤的方法很简单 , 就是将白芷来熬水喝 。 白芷的主要作用就是清除黑色素 , 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 , 有美白、亮肤的作用 。

而何晏还有通过服食五石散“延年益寿” , “调节”肤色的做法 。 五石散因治疗寒症而出名 , 其中的重金属元素却会导致人体慢性中毒从而脸色泛白 。 在何晏的宣传下却成了不少皇家权贵争相炼制的“灵丹” , 这也是神医孙思邈临终前要求徒弟毁了它的原因吧 。

为了快速美白 , 古人还会采用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手动涂白 。

北魏农学家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到过米粉的制作方法 。 这白色的米粉便变成爱美女子的“粉底” , 但这“粉底”附着性不强容易脱妆 , 没多久就会掉的一点不剩 , 之后便被胡粉取而代之了 。 一直到唐朝时期 , 胡粉始终是美白首选 。

在这条历史长河中 , 不论是为了“护肤”还是为了“享受” , 人们对于生活的追求亘古不变 。

总有着那么一些像范闲一般发挥着自己的智慧的人们 , 发明出许多像“加湿器”这样新奇古怪的玩意儿 , 为更加美好的生活 , 增添了种种趣意 。

[ 责编:孙满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