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民族风俗禁忌 都有哪些( 四 )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 。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
禁忌:客人在吃肉前,要先取出一些分给主人家的妇女和小孩,吃其他食品时,摆在盘里的要留一部分不要吃光,以表示主人招待的丰盛 。
拉祜族(lāhùzú)
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 。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 。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 。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 。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
禁忌:主人杀鸡待客,客人不能主动拿鸡头吃,如主人拿给客人吃时,客人要接受,不得推辞给别人 。禁止打狗杀狗 。
黎族(lízú)
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 。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 。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 。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
禁忌:忌头朝门口睡觉,若客人犯忌,主人亦不悦,认为可能有祸事临头号 。
珞巴族(luòbāzú)
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 。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 。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 。
禁忌:珞巴村村有神石,不得手摸、搬动、坐其上边;村村有神树,不得砍伐 。每年集体绕神石、神树转三圈和杀鸡、投放饭菜、酒祭祀 。

各大民族风俗禁忌 都有哪些

文章插图
满族(mǎn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
禁忌:礼仪忌讳满族尊老敬上,居家对父母三天请一小安,五天请一大安 。满族人忌害乌鸦、喜鹊、狗,有并于崇鸦、鹊、狗的习俗 。不准打狗、杀狗,不吃狗肉,不穿用狗皮 。
毛南族(máonánzú)
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 。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 。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
禁忌:毛南族信万物有灵,道教、巫教有一定的影响 。
仫佬族(mùlǎozú)
“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 。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 。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 。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 。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 。“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
禁忌:仫佬族的民间禁忌并不多,重要的是年节的十一禁忌,忌天亮才起床、忌扫地、忌吃青菜、忌吃荤、忌洗衣物 。
普米族(pǔmǐzú)
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 。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
禁忌:客人在普米族禁止打狗,忌食狗肉、青蛙肉、马肉、猫肉,忌用手摸火塘上的三架和在灶上烘烤衣服,不能用扫帚打人,不能用筷子打猪 。晚上不能扫地,不能吹口哨 。傍晚不能理发、洗头、梳头 。不能将鞋放在床头了,若门口立有经幡旗杆,旗色为白色或红色,杆顶插把尖刀,表示家里有病人,外人不得入内 。
羌族(qiāngzú)
农历十月初一为羌族年节 。年节的宴会又称“收成酒” 。年节这天全寨人到“神树林”还愿,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 。每逢节日、婚丧、祭祀、聚会、待客或换工劳动,除饭菜丰盛外,还必备美酒 。
禁忌:妇女分娩时忌外人入内,家有病人时在门上挂红纸条,忌外人来访;不能跨火塘或用脚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脚架上烘烤鞋袜衣物;忌坐门槛和楼梯;饭后不把筷子横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
撒拉族(sālāzú)
撒拉族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最大的传统节日为古尔邦节,每当节日来临,撒拉族都要宴请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