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焦虑的我( 二 )


此外,通过截图或连接单独创建一个文件夹 。当写到哪个部分时,可以直接搜索文件夹 。列出大纲后,就可以写初稿了 。
第二,批判性思维,也就是对自我的批判 。
当我写完文章的时候,我意识到这只是文章结构的第一层,每隔一段时间就需要从头到尾看一遍文章,尽量保持“清晰”和“批判”的思维去阅读 。
标出文章中的问题,看是否有偏离主题的地方 。
我试过写完一篇文章,发现每一部分都是一个主题,比较后还要重写,所以一个明确的主题很重要,贯穿全文 。只要主题确定,就相当于完成了文章内容的三分之一 。
再者,把文章分成“饼” 。在写作过程中,如果文章大框架没有大问题,那就回到小部分,是否与主题密切相关,文字是否啰嗦,字数分布是否合理,及时纠正 。
法国诗人布瓦洛说过:
写作中要慢中求快,切不可灰心!不妨把你的作品放在铁站锤上二十次 。
我把初稿的修改称为“对输出文字三思”的过程 。
在写作过程中,输入-思考-输出这三者本就是循环的过程,缺一不可 。
思考输入的信息是输出好的内容,思考完的文章是将新的知识点输入大脑 。
第三,成长型思维 。"s的对立面是固定思维,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会下意识地避免这种思维 。
我之前说过,我想写的文章是完美的 。一旦不顺利,我就开始怀疑自己,否定以前的成绩 。
建立成长型思维的目的是告诉自己,失败是允许的,写作是不完美的 。
在写的过程中,一直想着尽善尽美,边写边删 。结果我断断续续写了几个小时2000字,看的时候还是觉得磕磕绊绊 。
后来想起“先完成,再完善”的规则,我就开始接受文章暂时不完善,要在两个小时内完成一篇文章的初稿,不加不删,按照脑子里现有的材料写 。虽然写的一般,但重点主要是后期的修改 。
03
相信老师,掌握学习方法,及时复盘
钱钟书曾说: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以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
我们写的文章是要推广的产品,需要别人来付费 。要有自己的写作方法 。所以认真听讲,记笔记是前提 。
老师之所以是向导,是因为他们之前遇到的问题都差不多 。整理成学习方法供我们参考,吸收成个人写作方法 。
下课后,我意识到我写的哪一部分有大问题,我会及时恢复 。
比如我写一篇观点文章的时候,总是不能很好的掌握把故事细节描写的技巧 。后来在基础课上听了“如何写好故事”一章,做了笔记,重新梳理了知识点 。
然后看老师对作业的评语,把每一道题抄在本子上,两者结合,慢慢找到感觉,知道如何描述人物和事物的细节,紧扣主题 。
回顾这短短的两个月,我从8月份进入自媒体行业,想着放弃,怀疑自己 。
但我牢记着“21天法则”,所以我的个人写作方法开始显现出一些迹象 。虽然我只发表过8篇文章,成绩一般,但也算是鼓励吧 。
比较后引用一个典故:孙乾总是问欧阳修怎么写好 。欧阳修说:没有别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写字,自然就好了 。
漂亮地
享受写作 。写作不是凌驾于我们之上的工具,而是带给我们快乐的第二职业 。找准自己的节奏继续写就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