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1、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 概括出这个定律 。培养学生观察、抽象概括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 并渗透通过现象看本质和变中不变的思想 。
2、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 并归纳出定律 。
3、教学难点:抓住等号左右两边算式的特征和联系 ,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
4、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学具卡 , 多媒体课件 。
5、教学过程:设疑引入:口算A B , (2+8)5 25+85 , (2+10)3 23+103 , (9+11)6 96+116 , (12+18)5 125+125(出现第四组口算题时 , 后一道先不出示 , 让学生猜一猜可能是怎样的口算题 。学生猜后再公布答案 。)教师提出疑问:你们真厉害 , 一下子就猜对了 。这里面有什么秘密吗?
6、我们观察这两组口算题的结果怎样?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等号左右的算式一样吗?
7、教师设疑:为什么上面算式不同而结果相等呢?结果相等的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刚才你们有是根据什么秘密猜出了最后一道口算的?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这个问题 。
8、指导探索:(小黑板出示长方形图)书P55的第3题:学校要在这块长方形草地周围植树 , 你能算出这块草地的周长吗?学生动手 , 独立计算周长 。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教师板书算式:(64+26)2 642+262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655+455=(65+45)5
9、统计本班的男女生人数 , 写在小黑板上 。现在要求每人栽3棵树 , 那我们班一共能栽多少棵树?学生动手 , 独立计算棵树 。汇报解答思路:(选代表回答)交流时要讲清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
10、教师板书算式:观察两个算式计算结果怎样?可用什么符号连接?并引导学生读一读这个算式 。
11、尝试讨论:从上课到现在 , 我们一共写了6组算式 , 他们结果相同 , 可是算式不一样 , 我们来找找看 , 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仔细观察这些算式等号的左边都是一些怎样的算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即时小结两个加数的和乘一个数并板书)仔细观察等号的右边 , 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和左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小结两个加数分别乘第三个数 , 再把积相加并板书)
12、验证发现:是不是所有像这样写的两个算式就有这样的规律呢?你能照样子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并验证一下吗?在写之前 , 先想一想 , 你写了2个算式准备如何验证?(引导学生用计算的方法验证)学生尝试写算式 。验证 然后汇报交流 。汇报讨论结果:教师板书学生的算式 , 并问学生是如何验证的?
13、观察这些算式 , 等号左边有什么共同点?右边呢?等号左右两边有什么联系?
14、小结:等号左边的算式都是两个加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的积 , 等号右边的算式都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与一个数相乘 , 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两个加数 , 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不同的乘数;等号左边算式中的一个乘数 , 就是等号右边算式中两个相同的乘数.
15、总结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 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 再把两个积相加 , 结果不变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你能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这个规律吗?学生自编公式 , 集体汇报介绍自己写的公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