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心说是谁提出来的( 二 )


比较早提出日心说的是古希腊的阿里斯塔科斯 。
但当时缺乏观测数据 , 阿里斯塔科斯提出的只是一个假设 , 没有得到证明 。
他一定是在发表地心说之后提出了日心说 。
阿里斯塔科斯认为 , 地球是绕地轴旋转的 , 太阳比地球大得多 , 但他无法证明这一点 。
哥白尼在意大利逗留期间 , 熟悉了希腊哲学家阿里斯塔克斯(公元前3世纪)的理论 , 确信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公转的日心说是正确的 。
哥白尼在托勒密地心说的基础上 , 于1543年发表了天体运行论 , 正式提出了日心说 。
4.古人预言了日食
古代苏美尔人提出沙罗周期、日食和月食指的是6 , 585.32天的时间间隔(在古代不那么准确) 。经过这段时间间隔后 , 地球、太阳和月球的相对位置将与以前基本相同 , 因此前一周期的日食和月食将陆续再现 。每个沙罗周期大约有43次日食和28次日食 。
战国时期 , 中国人已经发现了日食的规律 。
东汉王充论衡年记载:
在变化的日子里 , 日月薄 , 四月十二月吃一次 , 五六月吃一次 。吃饭不变 , 政治不变 。
日食持续四十二个月 。准确率达到了个月 。
但是如何把日食的精度提高几天甚至每小时呢?
需要对赤道(相对地球自转设置的天体轨道)、黄道(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 , 如果以地球为参考系 , 则为太阳轨道)、白道(月球轨道)进行精确的观测和计算 。
赤道、黄道、白道都有夹角 。只有计算夹角 , 才能准确预测日食 。另外 , 这三条路不是圆的 , 而是椭圆的 , 这是古人观察到的 。
东汉末年出了一个算圣:刘洪 。
是刘洪奠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精密预测日月食的基础 。
(约公元129 ~ 210年) , 字卓 , 东汉台山县蒙阴人 。
刘洪 乾象历 一书 , 是人类传世的第一部引进月球运动不均匀性理论的历法 。刘洪把日月食回归年的长度定为365.2462日 , 并给出白道和黄道约成古度61的交角 。测出的近点月的长度为27.55476日 , 和现在的测值27.55455日相差甚微 。
tps://p4 . itc.cn/images1/20201115/34965365 d8 bf4 b929 e6 c1 deec3c9105 b. jpeg"
黄白相交角是一个变量值 , 从4 51到5 9有规律地变化 。黄白交点也不固定在黄道上 , 每月向西退缩1 06 , 约18年11天 , 一周 。黄白交的存在 , 黄白交的倒退 , 对日食的形成和预报都有重要意义 。
刘洪明确提出了预测日月食的食限 , 只有太阳和月亮都在黄白交角附近的一个角度内才能出现食:
在新月中 , 只有当太阳与黄白交点的距离小于14 33时 , 才有可能发生摄食现象 。也就是说 , 刘虹明确规定以太阳离开黄白交点前后14 33作为判断是否可能发生摄食现象的临界值 , 这也是瞬间极限 。现代关于食物限量的规定是:日食 , 18 31以上一定不能有食物;月食 , 12点51分以上就没有食物了 。
刘洪还发现了太阳运动不均匀性(因为地球公转轨迹是一个椭圆轨道 , 不是正圆) , 提出了消息术 , 归纳出一年中各个不同月份应加(或减)的各不相同的时间修正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