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春节冷还是热◎历史名人的春节故事

导语:我国各地过春节的方式是不同的,如南方有花市,北方有冰雕,各有各的特色 。那么,2023年春节冷还是热?历史名人的春节故事有哪些?
2023年春节冷还是热
2023年春节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2023年的春节会比2022年的春节更冷,毕竟夏天越热,冬天越冷,这是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有最高和最低的相对比例而且就往年情况来看,春节前后会出现倒春寒,影响华北及平原地区降温大家一定要注意保暖4月中上旬,如果有强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出现倒春寒 。
2023年正月初一在1月22日,此时正处于四九时间段,因此今年过年期间会相对比较冷 。春节最早出现在公历的1月21日,最晚会出现在公历的2月20日,过年的时间越早,一般来说过年期间就会越冷 。
历史名人的春节故事
郑板桥赏春联知疾苦
郑板桥,清代著名文人,扬州八怪之一 。一年,大年除夕夜上街巡视,发现一户人家的门上贴着一幅对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郑板桥看后马上转身往回走 。其他人都愣在原地,不知所措 。过了一会儿,只见郑板桥扛着米面,拎着衣服回来,敲响这户人家的大门,把东西一放转身就走 。别人问他怎么回事,郑板桥却笑而不答 。原来此对联隐含“缺一(衣)少十(食)”的意思 。
朱元璋亲题对联
朱元璋亲题对联 。朱元璋当了皇帝,定都金陵 。为了体现盛世喜庆,要求除夕夜,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贴春联 。到了晚上,朱元璋微服私访,沿街欣赏各家的对联,十分高兴 。后来,走到一户人家,发现没贴对联,很生气,就问:怎么回事?户主说:“俺就是个劁猪杀猪的,没文化,不会写呀 。”朱元璋一听,当场让人取来笔墨纸砚,大笔一挥,写下一副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 。一时传为佳话 。
沈从文的“春运问题”
沈从文那个时代的“春运问题”可比现在严峻多了,不光是抢不到票的问题,民国时期的交通不是很发达,回家过年花费的时间很漫长,乘坐的交通工具也是“种类繁多”,古今并用 。当时是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是距春节还有十几天的时候从北京出发的,他相继坐火车、汽车、乘轮船、坐轿子,花了近半个月才到湘西老家,费尽周折,可见那个年代能快速顺利地回家过年真的是种奢望 。
老舍过年最爱春联
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素爱中国的对联艺术,尤其喜爱春联,在过年的时候,老舍曾经多次写春联,来寄托自己的情怀 。
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就曾多次题写春联,寄托过年时的快乐之情 。老舍写过这样的春联:“吟诗辞旧岁;举杯贺新年 。”“诗吟新事物;笔扫旧风流 。”“酒热诗歌壮;梅红天地新 。”老舍写的这些春联读起来明快喜庆,朗朗上口,而且轻松中饱含着对生活的深深热爱,不仅颇有情趣,而且颇有内蕴 。另外,老舍在过年时还写过这样一些简短的春联:“欢庆新春,百花齐放;大办农业,五谷丰登 。”“勤俭持家,有备无患;热诚爱国,发愤图强 。”“劳逸妥安排,健康多福;油盐休浪费,勤俭持家 。”这些春联看似信手写来,朴实无华,但却都朴实生动,堪称春联中的佳作 。
杨振宁春节喜爱下厨
【2023年春节冷还是热◎历史名人的春节故事】曾夺得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家杨振宁,22岁便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后来便一直留在美国工作和生活 。虽然杨先生常年旅居海外,但难以忘记家乡菜的味道,直到今天杨先生依然保持着吃家乡菜、听家乡戏的生活习惯 。杨振宁祖籍是安徽合肥,所以安徽菜自然是他的至爱 。每逢过年过节,杨先生总会亲自下厨为家人做上一桌子美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