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一板一眼中的眼指的是什么◎成语一板一眼是什么意思

导语:我们时常会用一板一眼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做事比较死板,不会变通的人 。但你真的了解这成语吗?你知道这个成语是怎么来的吗?实际上,它起源于音乐 。具体成语一板一眼是什么意思?到底成语一板一眼中的眼指的是什么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
成语一板一眼中的眼指的是什么
成语一板一眼
节拍 。成语“一板一眼”中的“眼”其实指的是节拍,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强弱拍分别用“板”和“眼”来表示,“板”为强拍、“眼”为弱拍,都为1/4拍 。因此“一板一眼”表示2/4拍,“一板三眼“表示4/4拍 。之后也表示做事死板 。
成语一板一眼出自《糊涂世界》:“如今的时势,就是孔圣人活过来,一板三眼地去做,也不过是个书呆子罢了 。”
《糊涂世界》最初以连载小说形式刊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上海的《世界繁华报》,当时曾连载十九回,署名为茧叟 。该书仅收了十二回,由茂苑惜秋生作序,后却不见有下卷问世 。由于发行有限,年代颇久,现已不易访求 。这部谴责小说反映的,主要是晚清时期湖南、两广和福建等地区官场的黑暗现实 。同时加上一些议论对当时官场现状的高度概括,具有警时省世的作用 。就小说的写作手法而言,作者采用的纯是写真纪事 。他把自己在当时官场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记载下来,并用《儒林外史》的构篇方式,把它们由人及事地联贯下来 。
小说内容:
糊涂世界小说
这部谴责小说反映的,主要是晚清时期湖南、两广和福建等地区官场的黑暗现实 。其中既有为了钻营候补、不惜败坏伦常道德的欺诈行为,也有买通关节、贪赃枉法的鬼蜮伎俩;既有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的奸计暗谋,也有迷信卜乩、置千里赤地和百姓生计于不顾的昏愦颟顸;既有遭逢民变、闻风丧胆的各种丑态,又有科场应试、千奇百怪的众生瘿相 。作者的笔触上至省州台抚,下及裁缝、媒婆、堂馆,活画出一幅是非颠倒、黑白不分的社会图景,而这种糊涂浑噩的现状,无不导源于吏治的混乱和官场的腐败 。
因此,作为全书的一个总纲,书中第十回“老史著书官场尽相”一段,写得最为精彩 。其作用不亚于《红楼梦》中的“护官符” 。作者在这里借“四川省里第一个猾吏”杨鄂在湖北会馆门生为他饯行时说的一番话,鞭辟入里地总结了一个《升发须知》 。他的这篇宏论被志在专钻的恶吏奉为升官发财的至宝 。《须知》的核心则在于“走上司的心经”,它包括如何看上司的人头,怎样巧妙地投其所好,先认清红黑二字,再用钱铺路通关 。而其施用范围除了上司本人外,还应当把他的红人、心腹等周围的人包括在外 。所谓“现任的应酬,宪幕是第一义,巴结绅士是第二义”,即对洋人传教士和地方百姓,也要敷衍和留心 。尤其精辟的是,杨鄂还为他的这一套心机编了几个字的诀窍:
曰红,曰圆融,曰路路通,曰能辨骨董,曰不怕大亏空,曰麻雀牌九中中,曰衣服齐整、言语从容,曰主恩、宪德满口常称颂,曰坐上客常满,尊中酒不空 。
有了这些诀窍,再加上随机应变、灵活运用,就能混迹官场,长盛不衰,升发不愁 。这一议论无疑是对当时官场现状的高度概括,具有警时省世的作用 。
小说糊涂世界
就小说的写作手法而言,作者采用的纯是写真纪事 。他把自己在当时官场的所见所闻,如实地记载下来,并用《儒林外史》的构篇方式,把它们由人及事地联贯下来 。虽然没有一些贯穿始终的主要人物,一种前呼后应的故事情节,但是事随人生、人由事见的散式结构,却如一个展开的横段面,再现出清末社会的一片浑噩,其揭露和谴责的主题是很明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