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是农民丰收节还是农民播种节◎秋分也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导语:秋分节气不仅是一个节气,还是节日 。除了古代作为节日,在现代也是作为节日存在 。那么,秋分也是我国的什么节日呢?具体秋分是农民丰收节还是农民播种节呢?一起来了解 。
秋分也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农民丰收节 。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于2018年设立,节日时间为每年“秋分”。设立这个节日,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同时也展现了中国自古以来以农为本的传统 。
意义:
体现丰收
众所周知,秋分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恰好是从“立秋”到“霜降”这90天的一半 。秋分时节,风和日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正是一派瓜果飘香谷满仓的丰收景象 。传统意义上,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终点,更是春耕夏种的起点,正如中国华北地区的一句农谚所言及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因而,国家将每年的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既是对传统“二十四节气”这种古人智慧结晶的致敬与传承,同时更加体现了当代中国人知晓自然更替,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的生态发展观 。
【秋分是农民丰收节还是农民播种节◎秋分也是我国的什么节日】“农民丰收节”的设立,不仅具有当代意义,其文化传承意味更加浓厚 。一方面,对于有着数千年农业文明的古老中国而言,这个节日的设立极具一种仪式感: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一年的辛勤耕耘,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最能体现出丰收的喜悦 。同时更是当代人准确把握住时节规律,用现代思维点缀传统文明的一种上佳表现,将每年的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节气时令“摇身一变”,成了具有鲜活现代感的重要节日,这从某种程度上,恰是传统文化有机融入现代生活的一种契机与自然而然 。
农民丰收节
三个有利:
一是有利于进一步彰显“三农”工作的重要地位 。重要领导人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能够进一步强化“三农”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引起各个方面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关注和重视,营造重农强农的浓厚氛围,凝聚爱农支农的强大力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促进农业农村加快发展 。
二是有利于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给农民一个专属的节日,通过举办一系列的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可以丰富广大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展示新时代新农民的精神风貌,这顺应了亿万农民的期待,满足了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
三是有利于传承弘扬中华农耕文明和优秀文化传统 。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过程中,人们对传统农耕文化的记忆正在淡化,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树立一个鲜明的文化符号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可以让人们以节为媒,释放情感、传承文化、寻找归属,可以汇聚人民对那座山、那片水、那块田的情感寄托,从而享受农耕文化的精神熏陶 。所以,设立这个节日,无论从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还是从社会进步上,都具有重要意义 。
历史人文
“中国农民丰收节”不是一般的节日,既是亿万农民庆祝丰收、享受丰收的节日,也是祈愿五谷丰登、国泰民安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国泰民安的“标配” 。从文化现实看,在国家层面上设立一个全民族共同参与、共庆丰收的节日,有助于更好传承和展示中华优秀农耕文化,凝练生成重视农业、尊重农民、庆祝丰收的新时代先进文化 。丰收,凝结起中华文明的澎湃力量 。“农虽旧业,其命惟新”,中国是农业大国,高质量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