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诊所的出路究竟在哪?

小编提示您:本篇文章标题是《基层诊所的出路究竟在哪?》。来源是---//本文由热心网友[5596158] 投稿。


如果新型诊所仅以更好的服务,在本就不怎么赚钱的门诊服务项目上与传统社区医疗机构竞争,明显结果是成本更高、盈利更难…..

为此,有些诊所开始走2B市场,又或者是提供精准医疗等差异化的门诊服务,这些尝试又有多靠谱呢?

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之后,行业上下兴奋不已。特别是诸多资本寒冬下的互联网医疗公司,纷纷期待着中央政策在各省市落地后所带来的政策福利以及可观的配套支持资金。

由于分级诊疗、发展基层医疗基本被赋予了医改新国策的地位,在三甲医院多年一副“任你风吹浪打、我自闲庭信步”的神情面前,基层医疗市场好像又给业界带来了新希望。

但是,政策春风并非想象中那样温暖滋润,笔者接触过为数不少的创业者——最初是激动到难以抑制,到各省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之后,又变成摇头晃脑。


基层诊所的出路究竟在哪?

基层诊所的出路究竟在哪?//河北龙网 http://www.hebeilong.com

互联网医院井喷

当然,也有一些公司借政策大势作了一些大布局,如微医在通过理财型健康险取得巨大流水之余,2016年下半年一口气开了十几家互联网医院。有业内士透露,西部某地政府代表团到杭州微医考察互联网医院项目,微医第二天就把项目计划送到酒店,更是40余天就正式开业,其执行力展现得无可挑剔。以其为代表互联网医院出现井喷之势,总数已达数十家,彻底引爆、并相当漂亮地满足了地方政府对互联网医院的项目需求。

专科诊所的崛起与瓶颈

在互联网医院之外,基层医疗市场的另一大热点那就是越来越多的各种诊所。

笔者曾在年前写过一篇有关新型诊所的文章,大意是专科诊所日子相对较好,全科诊所则因受限于收入结构的单一,盈利压力极大。

在不经意之间,那些曾经门脸与杂货店相差无几的私人诊所,又成为了被革命的目标。充当革命先锋的,有互联网医疗公司,也有自开门诊的医生或医生集团,还有其他各种产业资本投资的各类基层医疗机构等等。

但是,诸多诊所一开始就定位于在同样服务上以更高医疗水平来与社区医疗、诊所争夺患者资源,或许就是导致他们经营状况很不如人意的关键原因。

从年前到现在,笔者经常听到业内人士表示医生集团、医生自办的诊所因为个人品牌知名度低,患者资源严重缺乏,而要做市场营销活动,医生出身的创始人在资金方面的压力又特别大,也缺乏相应的管理和营销人才团队;此外,也听到一些重金投资基层诊所的产业资本,虽然在短期内不求回报,但是,因为拒绝以莆田系民营医疗为代表的欠文明打法——关键是这一套打法现在也很难吸引到新型诊所所需的优秀医生,但在高硬件投资、高人力资本的成本下,对于未来的在运营和盈利模式的突破仍然有着巨大压力。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即使在三甲医院,门诊业务也不怎么赚钱甚至是不赚钱的,真正赚钱的还是住院、手术等服务项目,一位医生集团创始人如此表示。

也就是说,套着新型诊所的壳,但是,除了医疗成本更加高昂,仍然做着与要革命对像并无变化的门诊服务项目,这件事本身就注定不怎么赚钱。据近期的媒体报道来看,此前令一些投资人好奇不已的西安强森,并非简单的社区诊所,而饮食了大量检测等服务的微型医院化模式,从而实现营收来源的多元化。

也许,要改变的不止是壳、不止是所谓的服务态度、问诊时长等等表面上与品质医疗所要求的内容。而且,有些诊所虽然号称服务基层,定位基础医疗服务需求,但是在服务项目的设置,已经开始注意与现有基层医疗服务方形成差异化竞争。

打破物理空间

此前,据媒体报道,大族控股正投资10亿元进军医疗行业,其旗下的全资子公司都安全医疗,前期欲以2亿元在10个城市投资10家旗舰诊所。其模式就有点类似于餐饮业中央厨房的概念。对于都安全诊所而言,据媒体报道,其在各城市的旗舰店都投入巨资装备全球最先进的检测设备,这对于其定位的两性生殖健康领域所要求的检测项目较多、对检测结果要求较高的特性,有一定的必要性。

但是,光靠旗舰店一家所覆盖的区域甚至说其物理空间的客流量,可能难以让其重金配置的高标准实验室满负荷运行,产生最大的价值。

所以,都安全将推行一种叫做“旗舰店+卫星诊所”的模式,比如说旗舰店超过一千平方米,那同城的多家卫星诊所,面积却会小很多,因为其很多的检测服务功能区是没有,而是要转运至旗舰店来完成。

在打破物理空间的这一思路上,其实很多上门体检服务也是已有的产物。据了解,像员工年度体检之类的项目所要求的检查设备,基本上可以满足要求。

反过来讲,发展企业客户也许还是打破诊所物理空间局限性的关键通道。对于很多实力较强的大型公司或集团而言,不管是出于提升员工福利,还是追求基于员工健康状态而产生的效益,正越来越注重员工的健康管理。

比如,东莞的天使健康,就把诊所开进了东莞松山湖的华为公司园区,据透露,松山湖华为公司园区的员工人数未来将扩展至8万人,这比很多位于人口密集区的社区所覆盖的人口数还要多。

虽然说年轻人生病机率较少,但对于这些工作强度很大的高科技企业员工而言,对于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等引起的猝死等职业性特征较强的健康类问题,也存在强烈的预防及保养需求。在天使健康与华为之间是否有其他更有针对性的员工健康服务协议,尚不得而知。

企业客户或是突围之道

当然,在拿企业客户当作突围之道的,国外的诸多互联网医疗公司主要的付费方都是企业或保险公司等机构客户,之前线上问诊的Teladoc如此,最近发生的远程医疗技术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IronBowTechnologies与远程病人监护平台提供商VivifyHealth合作为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VA)提供可扩展的家庭远程医疗服务,并且签订了2.58亿美元的远程医疗合同,亦是如此。

而在国内,一年多之前春雨医生曾高调宣布过进军企业市场。当时为了配合春雨医生的线下诊所战略,推出了会员制,即包含保险和线下就医服务,如今,春雨医生线下之路已经中断,那么当初定位于企业市场的会员制产品,究竟有多少销量?恐怕成绩也很难有多么理想。

而且,据行业人士透露,像员工福利这类市场,由于买单目前以央企、大型地方国企和外资企业为主,前者是一个非常封闭的市场,一般企业很进入,而外资企业的员工健康管理市场,也被美世等少数两三家公司所垄断。而这些因素,也是诊所转向2B方面所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