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

“将门虎子”与“凤命千金”喜结良缘的背后

张学良:婚姻应该以感情为基础 , 这个女人我不了解 , 我不喜欢!

张作霖:这个家现在我说了算 , 你的话留着等你说了算时再说吧!

1916年 , 是大帅府落成的第一年 。 “龙抬头”没几天 , 张作霖一家刚搬进新居 , 大帅府里来了一位妙龄女子 , 她就是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 。 大帅儿子娶媳妇 , 本来是一件大喜事 , 可引来满城人的疑惑:这风度翩翩、追者如云的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给儿子找媳妇 , 只为报恩

1908年 , 张作霖的部队驻扎在离奉天有60公里 。 新民府有许多日本驻军 , 日军耀武扬威 , 经常欺负中国军队 。 春节期间 , 一队日本兵和张作霖手下的一队人马在大街上相遇 。 因日本兵侮辱中国军人 , 双方发生冲突 , 两名中国士兵被日本兵开枪打死 。 张作霖听说后 , 火冒三丈 , 要求日军交出凶手 , 以命抵命 。 这事后来闹到奉天交涉署 , 交涉结果:日军赔了一千两银子 , 一个士兵五百 。 过了两三天 , 张作霖命令卫队:“妈了个巴子的 , 他打死我两个兵 , 赔一千两银子就算拉倒了 , 那好 , 我准备一千五百两银子 , 你们去给我打死他三个 。 ”三个日本兵被打死了 , 日军前来交涉 , 张作霖吩咐部下 , “什么也不要说 , 照日本的章法办事 , 给他一千五百两银子” 。 这事后来闹大了 , 张作霖的军队被调离新民府 , 全部移驻吉林境内的辽源州 。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

东三省总督徐世昌调张作霖去辽源州有两个用意 , 一是让张作霖摆脱日军的纠缠;二是辽源州匪患严重 , 调黑龙江的部队没能剿灭 , 调吉林部队效果也不明显 。 此时的张作霖 , 已成为专剿巨匪的大英雄 。 他用了五年时间 , 基本肃清了辽西匪患 , 刚得到朝廷5000两的赏银和一件绣花龙袍 , 派他去剿匪 , 可收一箭双雕之效 。

1908年4月 , 张作霖率数千人马 , 来到辽源州州府所在地郑家屯 。 一到郑家屯 , 不禁眉头紧锁 。 郑家屯虽为辽源州的衙署所在地 , 又有“沙荒宝路”的美称 , 可只有两条挤满了小商铺的大街 , 房舍十分紧张 。 不仅他带来的数千马队没地方驻扎 , 就连他的指挥部都找不到合适的住处 。

找房的军官回来报告 , 说在西街有一个粮栈 , 适合做指挥部 。 张作霖骑马来到西街 , 在挂着“丰聚长”牌匾的大门口下马 。 走进院内一看 , 院落整齐 , 也比较宽敞 。 粮栈老板姓于 , 叫于文斗 , 祖籍山东省海阳县人 。 同治年间 , 跟着闯关东的移民潮 , 落脚郑家屯 。 光绪末年 , 于文斗被推举为当地商会会长 。 由于郑家屯地处偏远 , 有钱的商人成了土匪侵扰的对象 。 “丰聚长”是当地名气最大的一家商铺 , 更成为匪徒劫掠的重要目标 , 于家深受其害 。 于文斗听说“王师”来剿匪 , 领头的又是辽西“剿匪大英雄” , 别提多高兴了 。 立即把张让到室内 , 热情地沏上了上等好茶 。 张作霖很高兴 , 说:“那我就把剿匪指挥部设在你这‘丰聚长’了 , 你看怎么样?”于连连点头:“求之不得!求之不得!”这样 , “丰聚长”粮栈就成了剿匪司令部 。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

于会长好客善谈 , 张统领重义讲情 , 时间长了 , 两人成了无话不谈的老相识 。

有一次 , 张作霖率领马队深入大兴安岭剿匪 , 一路穿山越岭 , 叛匪且战且逃 , 日落时分 , 叛匪逃入荒原 。 张的队伍交战了一天 , 疲惫不堪 , 正在一个村落里休整 。 狡猾的叛匪夜间杀了个回马枪 , 包围了村庄 。 张的队伍没有防范 , 仓促突围 , 损失惨重 。 为保存实力 , 张急命士兵停止突围 , 以待援军 。 双方对峙好长时间 , 援兵迟迟未到 。 就在张作霖走投无路的绝望时刻 , 住在郑家屯的吴俊升紧急从洮南调来一队轻骑驰援 , 张作霖得以生还 。

原来 , 于文斗得知张作霖被围的消息 , 心急如焚 。 他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山东老乡吴俊升 , 并说服了吴俊升 , 才有了荒原解围这一幕 。 张对于的救命之恩感激不尽 , 主动要求与于文斗歃血为盟 , “义结金兰” 。

自从荒原遇难被救 , 张作霖每次和于文斗对坐在一起 , 心里总觉得不踏实 。 好像有一种说不清的东西从血管里往外涌 , 他也不知道是感激?是歉疚?还是其他什么东西 , 搅得他精力不能完全集中 。

有一天 , 他和于文斗正在闲谈 , 一个小女孩拿着一本书来到客厅 , 怯生生地走到于文斗面前 , 翻开书 , 用小手指头指着书上的一行字 , 问:“爸爸: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啊?”

张作霖顿觉眼前一亮:报答的方式终于找到了!

见到“凤命”二字 , 张作霖喜上眉梢

张作霖看着眼前这位小女孩 , 长得眉清目秀 , 猜想她的年龄应该和自己的儿子“小六子”差不太多 。 如果让“小六子”和眼前这位小女孩结婚 , 是不是对这救命之恩有了些许报答呢?转念又一想 , 儿女婚姻大事应该慎重 , 他们俩的生辰八字是否相符?脾气秉性是否合得来?……他的脑袋正在高速旋转间 , 小女孩拿着书本 , 一蹦一跳地已经出了房门 。 于文斗看张作霖有点儿愣神 , 猜想他可能又在思考剿匪的事情了 , 就说 , “时候不早了 , 早点儿歇息吧 。 ”

回到自己的房间 , 小女孩、“小六子”的身影始终在张作霖眼前徘徊 。 此后 , 一回到“长聚丰” , 张作霖就想见到这个小女孩 , 一见到小女孩 , 他就自然想起“小六子” 。

这种从感恩的情感中生出来的想法 , 一直憋在脑海里 。 说吧 , 许多问号没琢磨出明确的答案;不说吧 , 朦朦胧胧地挥之不去 。 带兵打仗他是“沙地拔萝卜——干脆利索” , 处理这样的事儿 , 他还真有点儿“钝刀子割肉——利索不起来” 。 直到第二年夏天 , 一个偶然的机会 , 促使他下定了决心 。 有一天 , 于文斗听到街上有算命先生的吆喝声 , 就派人把算命先生请到家中 。 算命先生年过半百 , 是个盲人 , 说是从关里来的 。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

于文斗问:“请问先生用什么方法算命呀?” 算命先生答:“子平术 。 ”

所谓“子平术”就是民间说的“批八字” , 因宋朝初年有个叫徐子平的人“批八字”比较有名 , 所以算命先生常把这种方法称为“子平术” 。 于文斗是位商人 , 见的人比较多 , 对抽帖算卦也不算陌生 。

于文斗告诉算命先生 , 于凤至 , 光绪二十三年农历五月初八寅时出生 。

算命先生掐着手指嘟囔了好一阵子 , 最后大声说:“此女是‘凤命’ , 贵夫人之命……” 。

于文斗一边听 , 一边将算命先生说的话记在一张纸上 , 刚刚送走算命先生 , 忽听门外士兵高喊:“张统领到!”

张作霖进屋 , 看见于家人围着一张桌子个个喜笑颜开 , 桌子上有几张写满字的纸 。 张顺手拿起一张 , 见上面写着:“于凤至”、“凤命”……

张作霖心想:“凤至 , 好吉祥的名字啊!凤至 , 凤至 , 直到皇后为止 。 那么 , 她落谁家 , 不就是帝王之家了吗?”“小六子”是“将门虎子” , 如果再娶了这于家的“凤命千金” , 日后说不准也可能坐上龙椅呢 。

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 , 三岁的溥仪都可以当皇帝 , 一向自负的张作霖有这样的冀盼也属正常 。 再说了 , “望子成龙”的想法 , 谁没有啊!

“凤至”本来是个普通的名字 , 但对于一个急于寻找报恩方式的武人 , 对于一个只知道当皇帝最好的传统农民来说 , 诱发出一些离谱的奇想 , 也是自然的事儿 。

至于什么是“凤命” , 没有人能说得清楚 , 算命本身就是迷信 。 但对于厘清于凤至出生年份倒是提供了一个新线索 。 张学良自己说 , 于凤至比他大三岁 , 那于应该是1898年出生 , 也有的书上写的是1899年 。 最近看到于凤至的侄儿于兆瀛写的回忆录 , 说于凤至出生于1897年 。 对照这算命先生说她是“凤命”的说法 , 于凤至应该出生于1897年 。 因为这一年是中国的鸡年 , 在中国古代典籍里常将“鸡”称为“凤” , 算命先生多为穿凿附会、望风捕影之徒 , 所以 , 算命先生说她是“凤命” 。 据此 , 我们有理由推断 , 于凤至出生于1897年 。

“凤命”、“凤至”四个字 , 深深地印在了张作霖的脑海里 , 仔细瞧瞧这“凤命千金” , 越看越觉得清秀不凡 , 高贵聪颖 。 于是 , 心中打定了张家与于家联姻的主意 。 张作霖对于文斗说:“我手下有个包瞎子 , 对阴阳八卦、麻衣神相忒精通 。 我可以不可以把凤至的卦帖带回去 , 让包瞎子再算算?”于文斗点头应允 。 算命先生都是按照书上写的背下来的 , 生辰八字相同 , 说词自然相差无几 。 张作霖更加认定“将门虎子”张学良和这位“凤命千金”于凤至 , 实在是天合地造 。 没过几天 , 张作霖就托人正式向于家提亲 , 定下了这门亲事 。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

张学良相亲 , 连于家大门都没进

1910年底 , 因张作霖剿匪再立大功 , 清政府依例要赏他功名 , 张作霖不要 。 朝廷就将功名分开 , 赏给张作霖母亲一个诰封 , 赏给张作霖长子张学良一个五品户部郎中 , 类似于今天财政部科员的待遇 。 张学良11岁就戴上了红顶子 , 这大概是清王朝赏给东北人的最后一个红顶子 。 第二年 , 清朝就灭亡了 , 张作霖旋任陆军第27师师长 , 成为奉天最有实力的人物 。 对一般人来说 , 权力大了 , 地位高了 , 眼睛都盯着下一个更大的目标 , 对未来作用不大的故人往事都渐渐淡出了记忆 。 张作霖却不是这样的人 , 对有恩于他的人 , 哪怕一点点恩情 , 也始终牢记在心 , 并千方百计地从亲历的往事中汲取对未来有用的营养 。

张学良11岁这年 , 生母赵氏在新民家中逝世 , 学良跟着姐姐张首芳、拉着弟弟张学铭来到奉天城 。 张作霖虽然已成为中将师长 , 军中事务繁多 , 但每每见到张学良 , 他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郑家屯的那位“凤命千金” 。 这年冬天的一个晚上 , 张作霖处理完公务 , 对张学良说:“你也长大成人了 , 也该有个媳妇 , 前些年 , 你妈活着的时候 , 我给你定了一门亲事 , 你小 , 一直没和你说 , 那姑娘是北边郑家屯的 。 ”

张学良一听是郑家屯的 , 小脸涨得通红 , 心想 , 这么大个奉天城 , 就没有适合我的女孩?怎么偏偏在乡间小镇预订个村姑?

张作霖看也不看张学良一眼 , 用手拨拉拨拉火盆里的黏豆包 , 自顾自地说:“这闺女嘛 , 什么都好 , 就是年龄比你大几岁 , 人长得满秀气的 , 名字也好听 , 叫凤至 , 凤凰飞到咱家的意思 , 你看咋样?”

张学良嘟囔了一句:“人也不熟 , 面都没见过 , 这么大个奉天城就没有……” 张作霖又把火盆里的黏豆包翻了个儿 。 慢悠悠地说:“我是过来的人 , 这男女的事儿嘛 , 和火盆里的黏豆包 , 没他妈什么两样 , 开始时豆包是冻的 , 放在火盆里 , 慢慢就化了 , 最后不就热乎了?!人哪 , 都是由生变熟的 , 过了年儿 , 你自己去郑家屯看一看就知道了 。 ”

在张家 , 张作霖吐口唾沫都是钉儿 , 张学良哪里不知道? 1913年春节刚过 , 张学良在父亲的催促下 , 带着一肚子的不满和一脸的无奈来到郑家屯相亲 。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张学良为何娶个比他大4岁的乡野村姑呢?// //

一下车 , 张学良心就凉了 , 这哪里是什么古镇 , 就是个荒凉破烂的大屯子 。 到处白雪皑皑 , 马路上看不见几个人影 , 街两旁矮矮的房子没几间像样的 。 最显眼的是脚下厚厚的白雪上面有几个冻硬了的驴粪蛋子 , 被呼呼的北风吹得满街滚 。 他不相信这地方还能有“秀气的女孩” 。 玩了几天 , 就回了奉天 , 连“长聚丰”大门朝哪开都没打听 。

于家听说来相亲的张学良没登门就回去了 , 感觉受到了莫大的羞辱 。 于凤至再次提出废除婚约 。 当初 , 于凤至就主张“高攀会带来轻慢” , 果然被她言中 。 母亲劝她说:“学良年龄小 , 长大就好了 , 既然这门婚事是两家家长做主 , 小孩子耍点儿脾气算不得什么 , 只要张家家长不提出来 , 我们就没有理由毁婚” 。 于凤至是个非常孝顺、文静的女孩 , 听母亲这么一说 , 也只能再次低头不语 。

张作霖开出条件:结婚后 , 你找别的女人我不管

张学良从郑家屯回到奉天 , 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 可出乎意料的是 , 张作霖好长时间也没有和张学良再提于凤至的事儿 。

这样一来 , 张学良心里反倒有点儿发毛 。 这是怎么回事呢?老爸同意解除这门婚约了?

张作霖有个习惯 , 他经常将要办的事情在头脑中分成轻重缓急 , 把大的目标分解成若干小目标 , 一个时期集中时间和精力解决一个时期的重点问题 。 几个问题同时出现时 , 他就抓大放小 , 抓急放缓 。 进入1912年后 , 政坛风云变幻 , 他顾不上家庭琐事 , 全部心思都用在处理复杂的政事上 , 张学良的婚事也就搁置下来 。

时间到了1915年底 , 张作霖因对袁世凯封他为二等子爵不满 , 请假在家 , 并闭门谢客 。 门前清静下来了 , 距离张学良生母赵氏逝世也已经三年多 , 大丧之期已过 , 张作霖把张学良叫到跟前 , 重提和于凤至的婚事 。

父子俩一进入正式话题 , 就争论得很激烈 , 张学良还没有看过老爸在处理家事时这么“民主”过 。

张作霖强调自古以来 , 父母就有为子女选择配偶的权力 , 只有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成的婚姻才算是明媒正娶 。 另外 , 于家有恩于张家 , 知恩不报还算得上有情有义的人吗?

张学良进入省城后 , 结交了许多英美朋友 , 也接触了一些西方的“民主、自由”思想 , 所以对婚姻方面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十分反感 。 张学良强调婚姻应该以感情为基础 , 报恩他不反对 , 但用儿女婚姻大事来报恩 , 他不理解 。 , 交锋多次后 , 张作霖也觉得儿子说的有点儿道理 , 但他认准的事儿谁也改变不了 。 张作霖最后像法官断案一样给这场争论画上了句号:“这个家现在是我说了算 , 你的话留着等你说了算的时候再说吧!”

说完这些话后 , 下面几句话打动了张学良:“你的正室原配非听我的不可 , 这是我答应于家的事情 , 如果凤至的爸爸还活着 , 这件事还有商量的余地 。 现在凤至的爸爸死了 , 剩下她们孤孀弱女 , 从哪方面讲 , 这‘不’字都不能从我们张家嘴里说出来 。 ”

停了一会儿 , 张作霖又加上一句:“如果你不同意这门亲事 , 你和凤至成亲后 , 你在外面找别的女人 , 我可以不管 。 ”

张学良噘着嘴娶了大他四岁的女人

张学良是张家的长子 , 小的时候和母亲生活在农村 , 吃了不少苦 。 11岁时 , 生母又撒手人寰 , 因此 , 张作霖对他格外疼爱 。 对张学良的婚姻大事 , 张作霖更是费尽心思 。 自从张学良勉强同意娶于凤至为妻 , 张作霖就开始为婚礼做准备 。

他先找人查黄历 , 将结婚日期定在1916年8月8日 , 星期二 , 农历七月初十 。 因为黄历上写着 , 这天 , 宜祈福 , 求子 , 立约 , 结婚 。

关于他们结婚前的故事坊间有许多版本 , 什么“画店相亲”、“对诗述情”、“一对新人两场婚礼” , 等等 , 都讲得绘声绘色 。 但张学良自己说 , 他和于凤至第一次见面是在婚礼上 。

他们见面的时刻真够庄严、隆重的了 。 结婚前几天 , 奉天的主要报纸都预先刊登了张学良和于凤至的照片 。 媒体宣传无疑助长了人们对这场婚礼的重视 , 全奉天的大小官员、军人、绅商、百姓都将期待的目光集中到了大帅府 , 人们翘首盼望着这一天 。

8日 , 天刚朦朦亮 , 奉天城里家家户户都传出“放鞭炮”的声音 , 乒乒乓乓响个不停 , 似乎都在庆祝张大帅家的大喜事 。 其实 , 这天是立秋 , 家家都在剁饺子馅 , 准备包饺子 , 在我国北方的传统习俗中叫“抢秋膘” 。 吃完饺子 , 许多人都翻腾出家中最好的衣服 , 穿戴整齐 , 陆陆续续向奉天城大南门的方向走来 。

位于大南门里通天街上的大帅府 , 今天也穿上了节日的盛装 。 “目”字形三进四合院 , 门门有“喜” , 柱柱披红 , 廊廊挂彩 。 帅府正南门、东辕门、西辕门两旁的树上、门墙外面铺满了鞭炮 。 两列精神抖擞的军乐队站在正门前两侧 , 悦耳的迎宾乐曲将大帅府的威风传到了奉天城的各个角落 。 两条红色彩带从挑檐起脊的大影壁墙两侧垂落至地 , 镶嵌在影壁墙正中汉白玉上的“鸿禧”二字格外耀眼夺目 。

影壁墙后面的第一进院落是接待来客的地方 , 一条鲜红的地毯从帅府大门一直铺到正房门前 。 正房门两侧一对石狮子的脖子上围着红绸子 , 胸前还飘荡着一朵用绸子挽成的大红花 。 1600平方米的院落里 , 一大早就挤满了参加婚礼的中外来宾 。

婚礼在第二进四合院举行 。 二进院比一进院还要宽敞 , 呈长方形 , 方砖铺地 , 四周回廊环绕 , 30根廊柱上方挂满了五彩宫灯 , 每盏宫灯下面都有一幅达官显贵们赠送的致禧贺联 。 最长的一幅贺联用红色绸布制成 , 从正房前雕花门楼顶端飘落而下 , 红绸上面写着36个金色大字:

一天秋阳播美共贺关东将门虎子成佳偶;千里桂花飘香同庆塞北凤命千金结玉缘 。

与雕花门楼正对的是垂花仪门 , 垂花仪门是座透雕垂花顶饰门楼 , 此门与间隔一、二进院的7米砖雕高墙一体 , 是张作霖迎接贵客时举行仪式的地方 。

这天的垂花仪门 , 装饰一新 , 最显眼的是门上方的大红宫灯 , 与30根廊柱上的五彩宫灯相配 , 组成一幅众星捧月般的立体图画 。

上午11点 , 炮竹点燃 , 当新郎新娘经过垂花仪门时 , 大红宫灯底座被缎带拉开 , 宫灯里面用彩纸做成的花瓣飘飘洒洒 , 正好落在一对新人身上 。 在场的人见此场景 , 都惊呆了 , 隔了数秒才掌声四起 。

伴随着悠扬的乐曲 , 张学良和于凤至走到两幅超长贺联前停下来 , 转身面对来宾 。

繁琐的仪式在阵阵掌声中进行着 。 细心的人们发现 , 张氏父子表情各异 。 张作霖一脸少有的喜色 , 比他就任督军时还开心;张学良却始终噘着嘴 , 按照主持人的吩咐做着机械的动作 。 在“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时 , 每一次弯身鞠躬开始都比于凤至慢半拍 , 每一次鞠躬起身又快半拍 , 弯度也比于凤至少那么十几度 。

一场隆重、铺张、豪华的婚礼场面 , 定格在了第二天奉天的各大报纸上 。 但许多更具价值的东西 , 也淹没在了场面描述之中 。 这是一桩怎样的婚姻?张学良为何噘着嘴?这婚礼的背后隐藏着多少政治因子和文化符号?……

为何称“鸡”为“凤”

据史书记载 , 黄帝时代就将“鸡”称为“凤” 。 殷商时代 , 风行占卜 , 记录占卜的卜辞上 , “凤”字写作“风” , 之所以“风”“凤”通用 , 因为古人将羽毛绑在高高的木头竿子上测风向 。 古人测风是占卜的内容之一 , 是非常神秘的事情 , 那测风的羽毛也被称为是神鸟 , 最神的鸟是凤凰 , 到哪里去找凤凰的羽毛?只能就地取材 , 以鸡毛充作凤毛了 , 因此 , 鸡毛也就成了凤毛 , “鸡”也被称作“凤” 。 测风本身是最古老的占卜活动 , 由此 , 后来的算命先生也就延续算命祖师的传统 , 见鸡称凤 。 直到今天 , 中医将鸡蛋壳内的膜称为“凤凰衣” , 人们将鸡爪称为“凤爪”、鸡翅称为“凤翅”等等 。 神化为“凤” , 俗化称“鸡” , 这是中国人的传统 , 算命先生不可能不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