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海霞学籍被顶替,应谨慎对待历史遗留问题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黄海霞学籍被顶替 , 应谨慎对待历史遗留问题
处理问题一定要处理在主要责任人身上 , 公堂上打板子 , 板子是要打在罪魁祸首的屁股上 。
黄海霞学籍被顶替 , 应谨慎对待历史遗留问题// //
近段时间 , 河南长葛女子黄海霞哭诉“十年寒窗苦读 , 被堂姐冒名顶替上师范”事件 , 引发高度关注 。 长葛市教体局11月30日通报初步调查结果 , 称1993年的中招考试中 , 被举报者黄风玲确实顶替了黄海霞学籍 , 但成绩系其本人考试取得 。 目前 , 黄风玲已被停职处理 ,
不同于以往舆论曝光“顶替别人高考成绩上大学”后喊打声一片的情况 , 这次黄海霞被顶替事件 , 舆论意见明显分成两派 , 各抒己见 , 黄风玲甚至或多或少获得一些同情 。
认为该严惩黄风玲的人认为 , 黄风玲利用堂妹的学籍多试了一次 , 虽说成绩系其本人考试取得 , 但顶替本身就是对只有一次机会的人的不公平 。 因为选拔的标准就是一人一次机会 , 她试了两次 , 就是犯规 。 她侵害的是当年应该上这个大学的某个人的权利 , 她用不正当的手段通过剥夺别人的权益获取利益 。
反对者认为 , 黄风玲是“冒用学籍”而非“冒用成绩” , 这与之前常见的“冒名顶替上学”的情况有本质不同 , 至少对被冒名者并未造成实质性伤害 , 不存在“偷走他人一生命运”的实际情况 。 “冒用学籍”有当时的历史因素 , 就不宜由个人来承担所有责任 。
客观来讲 , 当年复读生使用辍学的应届生学籍 , 在河南等地是一种普遍存在甚至半公开的现象 , 这在近几年的报道中可见一斑 。 好多人因为第一次应届毕业没有考好 , 第二年不允许考试 , 因为师范只招应届生 。 但学校又有升学任务 , 两种利益需求碰撞之下 , 一些学校就让复读生顶替差生或者辍学者的学籍考试 , 考上了 , 用他们的名字上学 , 然后一生就活在这个黑户口之下 。
冒用学籍参加中招考试 , 虽已过去25年 , 应当说 , 违规就是违规、错误就是错误 , 错了就该处理 。 但怎么处理 , 则要站在当时的环境里考虑问题 , 如果这件事这样处理 , 那么全国其他的类似情况怎么办?黄风玲事件既已成风向标了 , 就更应认真公正地处理 , 以个案推动全国普查 。
只不过 , 处理问题一定要处理在主要责任人身上 , 公堂上打板子 , 板子是要打在罪魁祸首的屁股上 。 回到黄风玲一事上 。 我们应当追问 , 弄虚作假可是黄凤玲一个人想弄就能弄的?她当时一个农村娃懂什么?还不是当时的教育局默许、学校帮弄的?如今不能媒体曝光了黄风玲 , 就人人喊打 , 把黄风玲一个人停职了事 , 其他人好像就一点责任都没有似的 。 所以 , 要处理 , 所有有责任的人都要处理 。
但理智地看 , 如果真要处理黄风玲一事 , 还真不妨从轻处理不宜扩大化为好 。 这不是和稀泥 , 而是因为其一 , 黄风玲事件跟顶替别人高考成绩上大学的社会危害性不同 。 按网友所说 , 黄风玲冒用黄海霞学籍 , 并未“偷走”黄海霞的命运;黄风玲用没用黄海霞的学籍 , 黄海霞今天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 其二 , 这真是时代的问题 。 在当时在中西部地区 , 很多人没有把顶替学籍当回事 , 认为这没什么 , 也没侵害被顶替者的权利 。 总不能时代进步了 , 认识提高了 , 反过来要从严处理了 , 毕竟这牵涉面太广了 , 难道要把牵涉的学校的校长教务主任全部处理掉?有时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 宜粗不宜细 。 我们所更应做的 , 是编织好当下制度的网络 , 让这一类事不再发生 , 以绝来者 。 这是从黄风玲事件中最应吸取的教训 。
- 在黄埔军校默默无闻,抗战时快速晋升,三大战役他参加了两场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寥寥数语便可以颠倒乾坤、纵横环宇
- 双黄连口服液带货能力为何这么强?!
- 不是有南水北调吗,为啥还要引黄河水入白洋淀?这一点你要熟记
- 刘先银悟《黄帝内经》脾土左升,肝气和肾水都随着升惟道是从
- 作为春晚分会场的郑州,炎黄广场到底有哪些独特魅力!
- 黄金荣身家巨富,晚年为何穷困潦倒?都是这个女人害的
- 戴安澜将军的同班同学 黄埔三期优秀毕业生 三河坝战死才24岁 他是谁?
- 黄枯梅|《东西两场访书记》“挹彭”钩沉
- 周运︱钱穆、顾颉刚赏识的学者黄少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