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说家风】普通人和卓越者:说实话,您想让孩子成为哪种人?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道德经》说家风】普通人和卓越者:说实话 , 您想让孩子成为哪种人?

关注

树立家风 , 是每一个“想明白的人”刻不容缓的任务

文/张建云

《道德经》开讲52天 。

前段时间问儿子 , 你的理想是什么?

儿子说我想做个普通人 。

此语一出 , 我心头一震 , 这应该是个最不好实现的理想 。 现代社会很多人都追求非富即贵 , 所以学习工作皆被功名利禄牵引 。 最后 , 不但没有富贵 , 反而落得凡俗 , 还有领导干部锒铛入狱 。

普通的意思当然不是显赫 , 不是杰出 , 更不是卓越 , 不过也不是庸俗、卑劣和低贱 。 普的意思是全、广、遍 , 通是通达、畅晓、顺利 。 活成这种状态要具备对生活的看清和看透的本领 。 这就需要有尚好的学识、厚重的德行、精深的功夫和淡泊的心境 。

人 , 从简单活到复杂 , 再从复杂活到简单 , 才叫普通 。 直接从简单活到简单 , 叫苍白 , 接近于愚蠢 。 而很多人从简单活到复杂 , 从复杂又活成深层次的复杂 , 即便人过中年 , 甚至走近老年 , 也没活成简单 , 也没活成普通 。

有钱人炫富 , 有学问人清高 , 不叫普通 , 叫高亢 。 没钱人谄媚 , 没学问人抱怨 , 也不叫普通 , 叫下贱 。

儿子说的普通人是个听起来不起波澜 , 做起来一波三折的理想 。 一不留神就会活成高亢或者下贱 。

孔子也想活成普通人 。

一日 。 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个人陪孔子小坐 。 孔子说 , 各自谈谈自己的作为吧 , 准备好了才有可能参加工作、报效祖国 。

按照当时的情形分析 , 就像我问儿子理想一样 , 孔子老人家对学生们关心备至 。

子路赶忙回答 , 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 , 夹在大国中间 , 常常受到别的国家侵犯 , 加上国内又闹饥荒 , 让我去治理 , 只要三年 , 就可以使人们勇敢善战 , 而且懂得礼仪 。

孔子听了 , 微微一笑 。 又问 , 冉求 , 你怎么样呢?

冉求答道 , 国土有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见方的国家 , 让我去治理 , 三年以后 , 就可以使百姓饱暖 。 至于这个国家的礼乐教化 , 就要等君子来施行了 。

孔子又问 , 公西赤 , 你也说说吧?

公西华 , 复姓公西 , 名赤 , 字子华 。 古代老师叫学生、长辈称小辈、领导唤下属 , 都叫名 , 不叫字 。 字 , 是尊称 。 老师直呼学生名字 , 所以不能叫公西华 。

公西赤答道 , 我不敢说能做到 , 而是愿意学习 。 在宗庙祭祀的活动中 , 或者在同别国的盟会中 , 我愿意穿着礼服 , 戴着礼帽 , 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

赞礼 , 就是古代举行典礼时司仪宣唱导行仪节的人 , 相当于现在民政局负责移风易俗的干部 。

孔子又问 , 曾点 , 你怎么样呢?

这时曾点弹瑟的声音逐渐放慢 , 接着“铿”的一声 , 离开瑟站起来 , 回答说 , 我想的和他们三位说的不一样 。

孔子说 , 那有什么关系呢?也就是各人讲自己的志向而已 。

曾皙说 , 暮春三月 , 已经穿上了春天的衣服 , 我和五六位成年人 , 六七个少年 , 去沂河里洗洗澡 , 在舞雩(yú)台上吹吹风 , 一路唱着歌走回来 。

孔子长叹一声说 , 我是赞成曾皙的想法的 。 这是普通人都想过的日子呀!

弹弹琴 , 洗洗澡 , 吹吹风 , 踏踏青 , 哼着小曲 , 无忧无虑 , 这种普通人的日子 , 谁不愿意呢?

孔子为了这个理想 , 历经磨难 , 周游列国 , 几经生死 , 到最后一不小心成了圣贤 , 也没实现普通人的理想 。

如何做一个逍遥自在的普通人呢?

老子给出了答案:企者不立 , 跨者不行 。 自见者不明 , 自是者不彰 , 自伐者无功 , 自矜(jin)者不长 。

企者不立 , 跨者不行 , 上一章解读过 。 意思是 , 为了取得成绩 , 不去长久、踏实的用工 , 而是临阵磨枪 , 踮起脚跟往前看 , 一定是站不住的 。 想要快一些 , 好一些 , 就没黑天带白夜地学习、工作 , 没有统筹 , 不知疲倦 , 如同迈起大步前进 , 没多就累了 , 就倒下了 , 定是不能远行的 。

自见者不明 , 自是者不彰 , 自伐者无功 , 自矜者不长 。 在第47天课程里讲过 , (点击进入)

在这里再简约解读 。

自见者不明 , 总是喜欢表白自己的人 , 没有光明的未来;自是者不彰 , 自以为是的人没有真朋友 , 最终得不到应有的位置;自伐者无功 , 自我夸耀的人是浅薄的代名词 , 不会建立什么大的功业;自矜者不长 , 自我骄傲、高高在上、不懂谦虚的人昙花一现 , 不会长久 。

具备以上毛病的人做不了普通人 。 您听好了 , 连普通人都做不了 , 至于大红大紫、大富大贵、大吉大利 , 就别想了 。

懂得大道之人 , 把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看成是杯盘狼藉的剩饭和令人讨厌的行为 。 有个成语叫:余食赘( zhuì)形 。

自我表现、自以为是、自我夸耀、自高自大 , 这“四自行为” , 在任何一个组织、社会和国家里都不被人尊敬 , 都被人厌恶 。 所以叫:物或恶之 。

这里的物 , 指众人;或 , 春秋战国时代 , 或表示国家的意思 。 所以 , 繁体的國里面是或字 。 许慎在《说文解字》里也说:或者 , 邦也 。

这种状态 , 有智慧 , 有道德之人不耻 。 原文是:故有道者不处 。

无论做个普通人还是卓越人 , 若没有认清“四自行为”的危害 , 而且还津津乐道在“四自行为”里 , 那就只能是个低贱之人了 。

今天的原文是《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 , 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 其在道也 , 曰余食赘形 。 物或恶之 , 故有道者不处 。

张建云

著名作家、国学学者

天津市青年家风研究院 院长

微国学创始人

点击“阅读原文”收听百位作家话家风 , 百位主持人诵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