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晚清时期 , 政局动荡 , 民不聊生 , 外有列强虎视眈眈 , 内则乱象不止 , 颓势四生 , 朝廷大厦已然将倾 , 犹作困兽之斗 。

“天下艰难际 , 时势造英雄” 。 诚如俗语所言 , 面对残破山河 , 满目疮痍 , 应时而出的中兴名臣 , 的确不乏 , 如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李鸿章等 , 皆是耳熟能详 。 对外战局的不断失利 , 满清贵族亦渐于天朝上国迷梦中醒悟 , 大力推行洋务运动 , “海防塞防”二者并重 , 以期师夷长技 , 挽祖宗“千秋基业” 。

而论及“海防” , 不可不提者 , 便是沈葆桢 , 其为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 亦是台湾近代化之路首倡者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1820—1879)

沈葆桢 , 字幼丹 , 晚清时期的重要大臣 , 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 , 曾任船政大臣兼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 负责督办南洋水师 , 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 亦是清朝抵抗侵略的封疆大吏林则徐之婿 。

沈葆桢 , 仕途三十余载 , 21岁中举人 , 28岁登进士 , 入翰林 , 可以说是才华横溢 , 文采斐然 。

自任江西广信知府始 , 力抗太平军 , 数战数捷 , 由此扬名官场 。 丁忧之期 , 又临危受命 , 接替左宗棠为船政大臣 , 为政东南 。 而后任职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 保台、造船、建设南洋舰队 , 抵御外侮 , 直至病逝于任上 , 堪为为官典范 。

清廉如斯者 , 惟沈公一人而已

沈葆桢 , 其虽长年身居高位 , 却甘于清贫 , 自奉极俭 , 居常衣食 , 大布鲑菜而已 , 廉俸所入 , 随手散给族戚辄尽 。 且时以杜甫诗“不贪夜识金银气 , 远害朝看麋鹿游 。 ”自警律己 , 而在家书中 , 亦多次告诫家人亲族“士君子之操行 , 惟以不贪为主 。 ” 。

顾云著《沈文肃公传》 , 亦载:“(沈葆桢)……领封疆十数载 , 无一椽一亩之殖 。 夏日 , 所治事宜 , 木榻、布帐、竹枕簟、一蕉扇、一几、官文书数十百束 , 印泥一、砚一、笔墨一已矣 。 有最幼女 , 婿来亲迎 , 簪珥之属弗具 , 假之幕缭子 。 所衣率絮袍、布衩服 , 近世未有也 。 ”

笔者以为 , 位列中兴名臣 , 清廉如斯者 , 惟沈公一人而已 。

如沈葆桢在写给妻子林普晴的信中 , 提及“我目下无能接济 , 家中事全仗卿极力扶持 。 现在为景所迫 , 不能以求人为耻……十数年艰苦备尝 , 日甚一日 。 愚拙之人 , 诚知无以为报 。 ”

试想 , 沈葆桢如此位高权重 , 手中统筹经费 , 数以千万计 , 家中却无力雇请佣人 , 妻子林氏虽贵为林则徐千金 , 也要亲自下厨做饭 , 日日杂务缠身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林普晴夫妇

从另一封“予妻书”信中所言“自入蓬门 , 备尝艰苦 , 未审何日有以图报 , 则又感甚愧甚 , 惟是庭闱之恋人同此心 。 ” , 可见沈葆桢对于妻子贫苦生活 , 甚是内疚 , 由此也不难窥知其清苦奉公 。

在儿子沈玮庆欲要购置房产 , 沈葆桢却对儿子言及“勤俭必不可忘 。 我貂褂霉烂 , 尚不敢另做 , 亦无白锋毛外褂 , 官亲、家人皆以为耻 。 ” , 在《留示儿孙》 , 更是语重心长 , “我除祖屋外无一亩一椽遗产 , 汝等须各自谋生 。 ”

沈葆桢病逝后 , 代理布政使桂嵩庆驰奏朝廷:“殁日 , 布被旧衣 , 一如寒素 , 宦囊萧索 , 不名一钱 。 ”江苏巡抚吴元炳亦奏曰:“奉身清俭 , 一如寒素……身殁之后 , 囊无余钱 , 僚属相顾叹息 , 市井乡曲之民有下泪者……” , 犹是令人唏嘘不已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在一件沈葆桢致何璟的信札中 , 也有提及沈葆桢自奉俭约 , 信中所言“虽宦槖不丰 , 其家习于俭 , 可无冻馁之虞 , 惟未竞其用致足惜耳 。 ”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沈葆桢 , 身为封疆大吏 , 本应富贵荣华 , 信中却说道自己没有很多钱财 , 已经习惯了节俭 , 好在没有饥寒交迫的疑虑 , 只是对钱财没有都用在合适的地方感到可惜 。

江苏巡抚吴元炳在奏章中 , 亦有奏曰:(沈葆桢)官俸所入 , 尽为地方善举、邻省振输之用 。

此外 , 信札上款人“何璟” , 也是清末名重一时的封疆大臣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何璟 , 字伯玉 , 号小宋、筱宋 , 清末大臣 。 曾任两广总督兼署办理通商事务大臣、闽浙总督兼署福州将军 。

“小宋仁兄”即何璟 。 “左右”一般为信札中平辈尊称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信札中提及“庤蒙慰诲懃懃 , 感难言似庚午囗囗渥遨垒(?)唁 。 ”此中所言及 , 应是庚午年(同治九年 , 即1870年) , 沈葆桢的父亲沈廷枫过世 , 何璟有书信慰问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当即肃图鸣谢 , 不审何以未达典签 。 ” , 为沈葆桢回信感谢 , 却不料何璟没有收到信件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信札提及“继闻移节闽南 , 为桑梓士民抃跃数回 。 亦窃幸十余年欝积于中者 , 可以倾吐一是 。 绝不料未得一见 , 而大江南北父老己拥我福星去也 。 ”

此为1870年(同治九年) , 何璟迭任福建巡抚 , 旋调山西巡抚 。 当时甘肃的回民起义尚未平定 , 何璟到河曲、保德、吉州、乡宁一带巡视 , 多次上疏请求加强防守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小人夫望怅怅 , 至今两江囗惟领袖东南 , 实系天下安危全局 。 湘乡凋谢 , 忧在苍生 , 得我公砥柱中流 , 朝野方有所倚赖 。 ”

言及何璟为朝廷中流砥柱 , 身系天下安危 。 “湘乡凋谢” , 应是指1872年 , 曾国藩过世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虽帡幪远隔 , 然得安处海隅者 , 亦公之赐也 。 惟荩勚之余 , 加意珍卫 , 至祷祷之心 。 ”

言及福建能够偏安一隅 , 仰仗何璟之功 。 也希望何璟能够保重身体 , 不要过分操劳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葆桢堊庐戢影 , 涉喘苟延 , 日月如梭 , 瞬时三载 。 颢叨福庇得以长奉松楸 , 则幸正耳 。 ”

此为沈葆桢 , 为父丁忧 , 已经三年 。 由此或可见此信札书写时间应是1873年 。 “长奉松楸”为闲赋于家中 。 事实上 , 沈葆桢虽然服阕 , 却仍接办船政 , 成“万年清”以下兵轮船二十余艘 。 舟师之得所藉手者 , 皆沈葆桢创之 。 其为母丁忧时 , 也在左宗棠三顾茅庐之下而复出 , 接掌船政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何璟信札

“年愚弟制沈葆桢顿首” , 钤印:传砚楼主鉴赏、邓苍梧藏 。 此二印属澳门著名收藏家邓苍梧先生用印 。

沈葆桢致李鹤年信札

晚清时期 , 福建政局 , 除何璟外 , 另有一人亦是举足轻重 , 即闽浙总督李鹤年 。

在沈葆桢离开福州 , 赴台湾当天 , 他就与福州将军文煜、闽浙总督李鹤年联名上奏《筹台湾防务大概情形折》 , 揭露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

此外 , 李鹤年与沈葆桢 , 均是战功赫赫 。 沈葆桢力抗太平军 , 而李鹤年则大破捻军 。 二人交契颇深 , 沈葆桢曾多次书信李鹤年 , 请钧问安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李鹤年信札

李鹤年 , 字子和 , 号雪樵 。 道光七年生 , 历官御史、给事中、隶布政使至河南巡抚、闽浙总督 。

“和翁老前辈大人左右 , 秋暑忽酷 , 想棘院尤正 , 惟加意珍摄焉 。 为祷恭録批旨疏稿 , 伏乞誊存 , 祗请钧安不尽 。 馆侍生沈葆桢谨上 , 初九” 。

“和翁”即李鹤年 。 “棘院”即科举时代的试院 , “馆侍生”:清代翰林后一科入馆者 , 均自称侍生 。 平辈之间 , 或地方官员拜访乡绅 , 亦有谦称侍生的 。

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中 , 亦有一封写予李鹤年的信札 , 可供参考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致李鹤年信札

合肥市李鸿章故居陈列馆藏

沈葆桢荒政思想

史学界不乏关于沈葆桢的船政 , 洋务等方面的研究 , 而其防灾、治灾、救荒的论述 , 几不得见 。

所幸 , 在沈葆桢的信札中 , 可浅窥一二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沈葆桢“荒政帖”

信札中 , 提及“得寒报 , 知榕垣自三月以来雨阳时若 , 今年似可免水患 , 信哉 。 仁人之造福 , 无涯也 。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可知该年福州晴雨适时 , 气候调和 , 没有水患之虞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信札中提及“江南麦秋可六分有余 , 而米价迄未少减 。 ” 。 沈葆桢对于储粮备荒的重视 , 源于向京中运送粮食 。 京城无法自给 , 仰赖漕运 , 赣皖苏三省均为向京师供应粮食的省份 。

而沈葆桢 , 任职两江总督 , 即旧时江南、江西二省 , 总管江苏(含今上海市)、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 , 对于荒政自然忧虑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信札中提及“江淮交涨 , 裹下河岌岌可虞 , 蝗孽怒生 , 金陵一隅日捕缴以数十万斤计 。 ” , 可见沈葆桢对于运河水患 , 蝗灾 , 忧心忡忡 。

据载“运河经南北两千余里 , 其东去海均不过二三百里 , 谓海氛方炽而滨海之地均能贴然晏然 , 未见其确有把握……”可知运河安全对于粮食仓储 , 至关重要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淮扬水利图说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信札中 , “弟幸得卸擔 , 窃谓可以脱然看此情状 , 竞不敢再申前请 。 然为水虑者望晴 , 为蝗虑者望雨 , 鄙人特心悸口噤 , 不知所为而已 。 ”

可知 , 备荒救灾殊为不易 , 为水虑者望晴 , 为蝗虑者望雨 。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何况清辉满十分

沈葆桢:一钩已足明天下 , 何况清辉满十分// //

信札中 , 另有提及“晋豫告急之书曰 , 再三至转使运河抢险 , (?)无所出 , 西北两足参籽种尚可设法 , 牛则竞无可为 , 力澓元未易即也 。 ”

也是沈葆桢督促灾民生产自救 , 为灾后重建提供生产资料的积极主动 。 此足见沈葆桢“为目前计宜 , 更为来岁计”的荒政思想 。

结语

沈葆桢作为近代中国的杰出人物 , 对船政、筹建近代海军 , 贡献甚巨 , 极大促进了中国近现代事业的发展 。 而且在保卫与建设台湾方面 , 挫败了日本侵占台湾的图谋 , 迫使日寇知难而退 , 同时也积极建设台湾 , 如“开禁、开府、开路、开矿”等 , 实有再造之功 。

如今关于沈葆桢的生平研究 , 也日渐增多 , 其墨迹 , 手札尺牍等 , 愈显珍贵 。 回顾其一生 , 深受舅父林则徐的高尚品格影响 , 亦是勤勤恳恳 , 兢兢业业 , 清正廉明又忧国忧民 , 当是为官典范 , 值得后人铭记 , 敬仰 。

沈葆桢纪录片:

参考资料:

周艺:沈葆桢荒政思想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