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 , 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 , 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 , 西施和貂蝉是传说中的人物 , 历史上可能并不存在;杨玉环呢 , 是红颜祸水 , 宠幸安禄山 , 致使后来有“安史之乱” , 历史名声不好 。 而她是否死于马嵬坡又是千古迷案 。 相对来说 , 履历比较简单 , 史迹斑斑可考的就是王昭君了 。

王昭君华容绝代 , 命运却非常不好 。

王昭君原本是南郡(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一个普通民女 , 日子虽然贫寒 , 但完全有能力过“张大民的幸福生活” 。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 , 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 , 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

但汉元帝贪财好色 , 广选美女入宫 。

王昭君的美貌难逃选美者的眼睛 , 被强行征选入宫 。

宫中美女如云 , 汉元帝根本宠幸不过来 。 据说 , 为了节约选女过夜的选择时间 , 汉元帝让画师给每一个美女都画了画 , 自己根据画像挑选 。

画师毛延寿向王昭君索贿 , 王昭君没钱 , 被爱财的毛延寿丑化了 。

由此 , 王昭君在宫中独守空房好多年 。 如果不是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要求和亲 , 王昭君也许孤独终老 。

呼韩邪单于要与大汉皇帝和亲 , 那是要得到汉元帝的女儿做老婆 。 汉元帝哪里舍得自己的女儿嫁给这个野蛮人?但又不敢不答应 , 于是就把后宫那些自己挑拣剩的“剩女”来冒名顶替 。

《后汉书》中记载:“(王昭君)入宫数年 , 不得见御 , 积悲怨 , 乃请掖庭令求行 。 ”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 , 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 , 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

王昭君天真地以为 , 逃离出皇宫的牢笼就会海阔天空 。

事实证明 , 这想法太幼稚了 。

“昭君出塞” , 仅仅是怨曲的开始 。

出塞这一年 , 昭君刚刚二十岁 , 呼韩邪单于已年近五旬 , 可以做昭君的父亲 。

年龄上的相距 , 注定了他们不可能一起白头、厮守终生 。

嫁到匈奴第三年 , 呼韩邪单于就年老力衰 , 不合时宜地挂了 。

王昭君抱着给呼韩邪单于生下的儿子伊图智伢师 , 两眼哭肿 , 却永远唤不醒呼韩邪单于了 。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 , 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 , 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

《汉书?匈奴传》里记载:“匈奴父子同穹庐卧 。 父死 , 妻其后母;兄弟死 , 尽妻其妻 。 无冠带之节 , 阙庭之礼 。 ”啥意思呢?就是说继位的呼韩邪之子雕陶莫皋有权得到王昭君 。

王昭君吓了一大跳 , 赶紧向汉廷上书求归 。

汉廷当政的换成了汉成帝 , 同样不敢招惹匈奴人 , 敕令“从胡俗” , 拒绝了王昭君的回乡请求 。

没办法 , 王昭君只好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的习俗 , 硬着头皮嫁给了成为了复株累若鞮单于的雕陶莫皋 , 过了长达十一年的屈辱生活 , 给雕陶莫皋给生下二女 , 长女名须卜居次 , 次女名当于居次(“居次”意为公主) 。

补一笔 , 雕陶莫皋可不是什么善类 , 《南匈奴列传》记载:“初 , 单于弟右谷蠡王伊图智伢师 , 以次当位左贤王 。 左贤王即是单于储副 。 单于欲传其子 , 遂杀智伢师 。 ”

雕陶莫皋得到王昭君后 , 把王昭君与父亲呼韩邪单于生下的孩子伊图智伢师杀了 。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 , 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 , 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

也许是报应 , 在与王昭君生活了十一年后 , 雕陶莫皋也挂了 。

继承单于位的是雕陶莫皋的大弟弟且糜胥 。

作为雕陶莫皋的老婆王昭君 , 也继续依游牧民族收继婚制的习俗嫁给了且糜胥 。

王昭君再也承受不住这种屈辱 , 彻底崩溃 。 最终 , 选择了服毒自尽 , 时年三十三岁 , 被葬于今呼和浩特市南郊 , 墓依大青山 , 傍黄河水 , 后人称之为“青冢” 。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 , 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 , 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

这个“青冢” , 大史学家翦伯赞曾专门去探访和拜祭过 , 并写下了《内蒙访古》一文 。 该文后来收录入高中语文教材 。

文中 , 翦老大加称颂和赞美王昭君 , 称王昭君是巾帼英雄 。 他说:“现在还有人反对昭君出塞 , 认为昭君出塞是民族国家的屈辱 。 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 因为在封建时代要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 不能向我们今天一样 , 通过各族人们之间的共同的阶级利益、经济基基础和意识形态 , 主要的是依靠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 , 而统治阶级之间的和解又主要的是决定于双方力量的对比 , 以及由此产生的封建关系的改善 , 和亲就是改善封建关系的一种方式 。 ”

话是说得不错 , 但感觉上还是怪怪的 。

怎么说呢?要说和亲可以建立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 那么匈奴为什么不肯把他们族群里的美女送入中原?却反过来指定汉庭必须送美女给他们呢?

西汉初年 , 匈奴南下 。 汉高祖亲率三十万大军迎战 , 准备以军事力量对抗的办法解除北方的边患 。 但是 , 大军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 , 就被匈奴四十万人马围困在白登七天之久 , 后因贿赂冒顿阏氏才得以解围 。

围困是解除了 , 但边患还在 。 怎么办呢?

建信侯刘(娄)敬出了个馊主意 , 说:“天下初定 , 士卒罢于兵革 , 未可以武服也 。 陛下诚能以适长公主妻单于 , 厚奉遗之 , 彼知汉女送厚 , 蛮夷必慕 , 况为阏氏 , 生子必为太子 , 代单于……冒顿在 , 固为子婿;死 , 外孙为单于 。 岂曾闻(外)孙敢与大父亢礼哉?”

所以 , “和亲之论 , 发于刘敬” 。

事实上 , 和亲并不能限制匈奴的抢掠活动 。

匈奴人除了得到香车美女外 , 还得到西汉每年送来的大批絮、缯、酒、食物等 , 而且还可以达到通关市的目的 , 以获得所需的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 。 即“和亲” , 根本就是送钱、送女人以乞求平安 。

刘邦驾崩 , 吕后当国 , 匈奴冒顿居然又指名道姓 , 要吕后嫁给他 , 更是一种赤裸裸的挑衅和侮辱 。

实际上 , 从高祖六年(公元前二0一年)至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一四0年) , 《汉书》记载和亲事就有九处之多 , 西汉王朝对匈奴极尽贿赂之能事 , 但匈奴带来的边患见于记载的尚有二十来处 。 所以说 , 和亲只不过是给民族关系上披上了一层和平友好的外衣而已 , 根本谈不上什么和睦亲善 。 史书也直言“汉与匈奴和亲 , 率不过数岁 , 即复背约” 。 刘敬首倡和亲的目的根本就没有达到 , 也不可能达到 。

为此 , 宋代大史学家司马光曾经说:“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 , 服则怀之以德 , 叛则震之以威 , 未闻与为婚姻也!”

可惜的是 , 古人就明白的道理 , 到了现代史学家这儿 , 又反而弄混了 。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史上艳名远播的公主 , 先后与父子三人结婚 , 生育了不同辈分的孩子// //

总之 , 称王昭君是巾帼英雄是有点过了 , 变味了 。

王昭君 , 只是一个时代的弃儿、一个悲愤无处诉的弱女子 , 仅此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