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

两汉之际 , 特别是王莽篡汉后 , 中国历史再度进入了一个群雄逐鹿、兵戈四起的烽火年代 , 各路人马“你方唱罢我登场” , 一时间真是不亦乐乎!

“皇帝轮流做 , 明年到我家 。 ”不仅是中国民间社会的坊间俚语 , 更是中国历史上某些位高权重且又居心叵测者的座右铭 , 西汉末年的王莽便是这样一位乱世枭雄、政治投机者 。

初始元年腊月 , 凭借沽名钓誉一路扶摇直上的王莽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疯狂 , 暴露出了改朝换代的狼子野心:一方面逼迫姑母王政君(当时的太皇太后)交出传国玉玺 , 迫不及待地接受孺子婴的禅让;另一方面在安众侯刘崇、东郡太守翟义等人接连不断的起义打击下惶惶不可终日 , 称帝之心日甚一日 。

当时 , 年逾半百且经历了从安汉公、宰衡、假皇帝再到真皇帝 , 长达8年之久隐忍生活的王莽 , 一改昔日的伪善面孔 , 借助虚妄的谶纬禅让之说 , 在层出不穷的符命、图书的鼓动下 , 也在诸如“求贤让位”“汉历中衰 , 当更受命”“天告帝符 , 献者封侯”等所谓上苍“寄语”的“狂热激励”下 , 于一片“颂歌”声中道貌岸然地忝入高祖庙拜受 。

但天网恢恢 , 疏而不漏 , 枉顾民心、悖逆天道的王莽最终还是没能抗住王匡和樊崇等人领导的声势浩大的起义军 。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

孔子说 ,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的确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 地皇四年绿林军攻入长安 , 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 , 结束了一代枭雄的荒唐生涯 。

王莽势盛时 , 出身于陇右(今甘肃天水一带)豪族的隗嚣因才华出众、孝名远播、卓有政绩而被王莽的国师刘歆以国士的身份邀请到了新朝的帝都长安 , 初来乍到的隗嚣锋芒毕露 , 深得刘歆赏识 , 后来因刘歆叛逆被诛 , 隗嚣亦因株连而逃归故土——陇右 。

毫无疑问 , 历史曾给了又一位乱世枭雄隗嚣一展抱负、成就伟业的机遇 , 但可惜的是每每在历史的紧要关头 , 在幸运之神频频降临的时候 , 他总是瞻前顾后 , 畏首畏尾 , 一而再再而三地与天赐机缘失之交臂 , 冥冥中印证了“天予不取 , 反受其咎”的箴言 。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

如今反观那个曾敢于和刘秀一争高低的西州上将军、陇右大英豪 , 不禁令人扼腕叹息 。 历史究竟给予了这个陇右骄子怎样的机遇 , 他又是如何坐失良机的呢?

首先 , 天予不取 。

刘歆死后不久 , 汉室后裔刘玄便在绿林起义军的拥立下自立为帝 , 史称“更始帝” 。 此时的隗嚣在叔父隗崔、兄长隗义及上邽(今甘肃天水)人杨广、冀县(今甘肃甘谷)人周宗的鼓动下 , 树立反帜 , 自领上将军 , 响应刘玄 , 兴汉灭莽 , 并很快攻占平襄(今甘肃通渭) , 杀了王莽的镇戎郡(今甘肃天水一带 , 治平襄)大尹 , 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

隗嚣之所以能够成为雄踞一方的割据势力 , 除了有任侠好义的叔父鼎力相助 , 更因其“素有名 , 好经书” , 然而就在众望所归的历史紧要关头 , 隗嚣却研判不清政局的走向 , 再三推诿 , 并对隗崔等人说道“宗族何辜!”这就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了 , 纵观历史上的豪杰之士 , 有哪一个在开创万世之基业时会有如此喟叹?隗嚣如此 , 当是性格使然 , 气量所囿!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

其次 , 明珠暗投 。

更始二年 , 隗嚣归顺刘玄 , 被封为右将军 。 这真是一招臭棋 , 刘玄此人“尸乎其位” , 胸无大志 , 听信谗言 , 诛杀功臣 , 其势必不能长远 , 隗嚣选择归附刘玄 , 无异于自寻死路 。 这年冬天 , 隗崔、隗义因不满刘玄龌龊而合谋反叛 , 隗嚣竟然亲自告密 , 坐视刘玄斩杀自己的族叔与兄长 , 最终换来了有名无实的御史大夫头衔 , 不仅丧失了自我壮大的历史机遇 , 更是严重挫伤了一路追随而来的陇右故人团的心 。

隗嚣归顺更始前 , 不管他开始时有多么犹豫不决 , 意志不坚 , 但揭竿而起后 , 的确是有一番作为的 。 延请平陵人方望为军师 , 拜隗崔等十三人为将军 , 号称“十三部将” , 立高祖庙、发布讨王莽檄 , 深得百姓爱戴 , 在很短时间内便招得部众十万 , 并迅速攻占了陇西、武都、敦煌等数十郡县 , 方望在《辞谢隗嚣书》中写道:“(隗嚣)将建伊、吕之业 , 弘不世之功 。 ”可惜的是 , 隗嚣不明天下大势 , 对“更始政乱 , 度其必败”的进言置若罔闻 , 一意孤行 , 最终明珠暗投 , 致使隗崔、隗义被戮 , 方望愤恨离去 , 失此左膀右臂 , 又怎能逐鹿中原、争雄天下?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

再次 , 战略失当 。

官拜御史大夫后 , 经过与刘玄的长时间接触 , 隗嚣渐渐觉得刘玄此人果非明主 , 失败是早晚的事 , 遂在刘秀即位后 , 苦口婆心劝说刘玄东归刘秀 , 怎奈刘玄不允 , 反而心生猜忌 。 在劝说无果又遭猜忌的情况下 , 隗嚣欲挟持刘玄东归 , 未遂 , 逃回天水 , 自称西州大将军 。

再度回到陇右的隗嚣决定招揽旧部、奋发图强、东山再起 。 凭借着积攒下来的声名和谦恭爱士的形象 , 迅速招揽了大量的关陇名士 , 再次名震西州 , 扬名山东 , 历史的风向又一次转向了隗嚣 。 然而面对光武帝刘秀的诚意招揽 , 隗嚣一方面虚与委蛇 , 接受邓禹爵赐 , 又帮助刘秀打退侵犯三辅且暗通巴蜀公孙述的陈仓人吕鲔 , 深得光武帝信任与赏识 , 二人“手书相闻” , 亲密无间;另一方面又首鼠两端 , 就在光武帝对其“恩礼愈笃”之时 , 隗嚣再次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 , 那就是放弃刘秀的诚意邀请 , 同时抛却自我的帝王之梦 , 而选择称臣于被一代名将马援称之为“井底之蛙 , 而妄自尊大”的愚人公孙述 , 被自命非凡的“皇帝”公孙述“敕封”为朔宁王 。

被封为朔宁王后 , 隗嚣非但不感到羞辱 , 反而竭力为公孙述东征西战 , 但是当时的刘秀已非昔日的刘秀 , 而是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汉皇 。 建武八年春 , 刘秀大将来歙出其不意从山道袭取略阳(今甘肃秦安陇城镇) , 隗嚣仓皇出逃 , 部下或死或伤或逃或叛 。

第二年春(建武九年) , 光武帝再次派人前来规劝隗嚣归顺 , 隗嚣深感受辱 , 怒杀使者 , 与王元、行巡、周宗等率领蜀兵5000多人 , 拼死力战 , 退回冀县 。 刘秀大将吴汉等因粮尽暂退 , 安定、北地、天水、陇西四地也暂时回到了隗嚣的统治之下 , 但大势已去的隗嚣愤恨交加 , 郁郁而亡 。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读史|敢与刘秀争雄的他 , 为何终究惨淡收场?// //

一代枭雄自此身销名寂!隗嚣的一生可谓是传奇的一生 , 从割据陇右到称臣更始帝刘玄 , 再到挟持刘玄东归失败 , 凭借人望与声名迅速坐大 , 直至称雄西州 , 但在距离建立丰功伟业的历史关头又左支右绌、进退失据 , 与天赐机缘擦肩而过 , 特别是弃刘秀而选择公孙述 , 可谓是其人生路上的一大败笔、一招臭棋 。

在“前三国”的版图中 , 与光武帝刘秀相比 , 占据陇右的隗嚣无论是根基人脉 , 还是财力兵力(在财力上“天下称富庶无如陇右” , 兵力上“六郡良家子”) , 都不亚于后来成就了帝业的刘秀 , 倘若历史可以假设 , 东汉之域中 , 竟是谁人之天下 , 或未可知!

一句话 , 深惜英雄终草莽 , 千秋事业竟成空!

(摘自《领导文萃》2018年12月下)

稿件来源:微信公众号“有听读书”

新媒体编辑:笺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