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

王翱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

王翱像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

王翱的故事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为官一生清白的王翱// //

记住你

王翱70多岁才任吏部尚书 , 他一生清正 , 从不介意个人恩怨 , 赢得了皇帝信任 。 他廉正无私 , 淡漠钱财 , 严于律己 , 循礼守法 , 出污泥而不染 。 他不为才华平庸的孙子谋题名金榜 , 不纳小妾等 , 实在难得 。

王翱 , 生卒年不详 , 字九皋 , 河北盐山县人 。 他在永乐十三年(公元1415年)明成祖选拔北国文士中“两试皆及第” 。 他初授任大理寺左寺正 。 后被提为御史、右佥都御史、左都御史、吏部尚书 。

王翱担任吏部尚书时已经70多岁了 。 此后 , 他在这一任上一连干了15年 。 他从不拿手中的权力作交易 。 对于那些势要权豪的一切嘱托 , 都严辞拒绝 。 为防止别人登门请谒 , 退朝后常住在官署 , 平时很少回家 。 他虽受皇帝器重 , 但对个人的恩怨从不介意 。 他的部属吏部主事曹恂已经升调为江西参政 , 后来因病回京延医治疗 , 他便向皇帝报告了这件事 。 皇帝误以为曹恂对调动不满 , 下令要其以主事回籍 。 曹恂一气之下 , 迁怒于他 。 乘他上朝的时候 , 曹恂揪住他衣服领子 , 掴了几个耳光 , 口里还骂骂咧咧 。 这对堂堂二品尚书来说 , 真是侮辱至极 。 皇帝得知后 , 立即传旨将曹恂投入大牢 。 这时 , 他非但没有落井下石 , 反而为其向皇帝说情 , 说其生病确实是事实 , 终于免去了曹恂的牢苦 。

王翱廉正无私 , 不仅赢得了同僚的尊重 , 也深受皇帝的信任 。 凡朝廷选拔官员 , 皇帝对他的意见唯言是听 。 他的清廉不仅表现在他的忠于职守上 , 还表现在他的治家有方上 。 他虽然手握重权 , 对自己要求却很严格 。 皇帝赐给他不少金玉束带、锦绣衣服 , 他平时却常穿着旧的衣服 。 有一次 , 皇帝召见他商议完事情 , 他转身刚要离去 , 皇帝又把他叫回来 , 问他为什么衣服破了不让家人补补 。 他只好说偶尔穿着这件破衣服 , 突然得知皇帝召见 , 来不及更换就来了 。 他的房子已经30多年了 , 景帝一次微服在街上行走 , 有人指点说 , 那座破旧的宅院就是当朝吏部尚书的家 。 景帝一睹此景 , 心头不禁一酸 。 回朝后下令在盐山为他修建了座房子 。 他公余仍住在朝房 , 只是到了阴历十五 , 才去归谒先祠 。

王翱对于钱财 , 从来淡然无欲 。 他在提督辽东军务的时候 , 和某监军太监的关系很好 , 后来他改任总督两广军务 , 两人分别时 , 这位太监要赠他四颗西洋明珠 , 他不肯受 。 太监哭诉起这些珠子的来历 。 原来是郑和下西洋时买回的西洋明珠颁赐给身边的侍臣 , 这位太监共得到八颗 。 这次拿出其中的一半送给好友他 , 留作纪念 。 由于这些明珠并非收贿所得的赃物 , 而且这位太监又是真心实意 , 他只好收下缝在披袄里面 。 后来他奉命还朝掌握吏部时 , 那位太监已死了 。 他就遍访太监的亲属和后代 , 终于找到了太监的两个侄子 , 关切地问他们是不是他叔叔在世时对他们要求很严 , 现在一定很贫困 。 他们说是这样 。 他当即表示 , 如果有地方可经营生意的话 , 他可以帮助他们 。 这两人伪造了张买屋券 , 列价五百两白银 , 去向他要钱 , 他拆开披袄 , 将里面的四颗明珠送给他们 。

王翱不仅严于律己 , 对家人要求也很严格 。 他有一个孙子因为恩阴而进了太学 。 一年秋试 , 这位才华平庸的孙子也想一试科场 , 企图金榜题名 , 就拿着从有关部门弄到的考卷禀告祖父 。 他坚决不允 。 因为他对孙子的才华了如指掌 , 不能在选拔人才上选拔平庸之士而埋没有才能的寒士 。 他的一个女儿嫁给在京郊作官的贾杰 , 夫人十分喜爱这个女儿 , 经常到京郊接女儿回家省亲 。 贾杰乘机说岳父不把自己调回作京官 。 夫人便准备了一桌美味佳肴 , 趁他开怀畅饮的机会 , 请求将女婿贾杰调回作京官 。 他一听顿时大怒 , 抄起桌上的物什扔向夫人面部 , 贾杰到死也没调回京师 。 在封建社会 , 达官贵人买婢纳妾 , 并非稀罕 。 夫人曾私下为他娶来一个小妾 , 事过半年才告诉他 , 想造成事实 , 让他不得不接受 。 他知道后非常生气 , 说夫人破坏了家法 , 然后派人将小妾送回其娘家中不纳 。

王翱身居官场几十年 , 始终清白俭约 , 循礼守法 。 在当时的官场中能够这样出污泥而不染 , 是难能可贵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