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不敢打这一仗,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提示您,本文原题为 --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 , 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辽沈战役——中央军委批评林彪 , 对作战方针犹豫不决

在济南解放后 ,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因势利导 , 及时地组织了辽沈决战 。 是时 , 东北野战军(简称东野)有70余万人 , 加上地方部队共达105万人;国民党的总兵力为55万人 , 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3个互不相连的孤立据点 , 物资供应短缺 , 军心涣散 , 士气低落 , 蒋介石惊呼东北各要点“皆成瓮中之鳖” 。 对此 , 国民党军决定采取“集中兵力 , 重点守备 , 确保沈阳、锦州、长春 , 相机打通北宁路”的方针 , 重新调整作战部署:东北“剿总”副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所部10万人 , 守备长春 , 在北线牵制东野部分主力;东北“剿总”副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指挥15万人 , 守备锦州地区 , 确保关内外陆、海的联系;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坐镇沈阳 , 直接指挥30万人 , 确保沈阳并支援长春和锦州 。

鉴于东北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 毛泽东早就提出了在东北进行战略决战的构想 , 并断定打锦州是东北战场的关键所在 , 曾多次明示或暗示林彪南下北宁线 。 1948年2月 , 毛泽东电示中共东北局和东北野战军领导人林彪、罗荣桓等 , 指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 , 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 。

林彪虽复电表示同意 , 可是在先打长春还是南下控制北宁线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 首鼠两端 。 4月 , 林彪等以南下北宁线或入关作战 , 道路和补给均有困难为由 , 向军委提出“目前只有打长春的办法为好” 。 军委有保留地批准了先打长春的建议 , 同时指出“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是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有利一些 , 不是因为先打他处特别不利 , 或有不可克服之困难” 。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 , 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

5月下旬 , 东野攻打长春没有达到歼灭更多敌人的预期目的 , 林彪等由此认为 , 攻打长春可能遇到由沈阳、锦州北上的20万增援之敌的威胁 , 硬攻长春带有很大的冒险性 , 于是放弃勉强和被动的攻打长春计划 , 改为对长春“久困长围” , 即以最大主力执行南下作战 。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闻讯大喜 , 于7月下旬复电 , 同意东野改为以主力南下作战的新建议 , 并批评说:“在你们准备攻击长春期间 , 我们即告知你们 , 不要将南进作战的困难条件说得太多太死 , 以致在精神上将自己限制起来 , 失去主动性 。 ”林彪此时对南下作战的困难仍顾虑重重 , 故未能确定部队南下日期 。

8月下旬 , 在军委和毛泽东的严厉批评下 , 林彪才开始拟定南下作战的具体计划 。 9月上旬 , 中央军委和东野经过反复酝酿与磋商 , 终于将作战方针最后确定下来 。 中央军委电示林彪等 , 现在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北宁线 , “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 , 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 。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 , 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

辽沈战役于9月12日从攻打锦州开始 。 但在战役实施过程中 , 林彪举棋不定 , 反复无常 , 缺乏必胜信心 , 其基本点仍是置于回师打长春 。 获悉国民党军将由葫芦岛登陆增兵锦州 , 林彪因敌情变化 , 对攻打锦州之决心又发生动摇 , 先是提议放弃北宁路作战 , 回师攻打长春;随后未待中央军委回电 , 又表示了“攻锦州”之决心 。 10月3日 , 中央军委复电林彪等 , 要求“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锦州 , 对此计划不应再改” , 并批评说:在5个月前 , 长春之敌本来好打 , 你们不敢打;在2个月前 , 长春之敌同样好打 , 你们又不敢打;现在攻锦部署业已完毕 , 你们却又因敌情并不很大的变化 , “又不敢打锦州 , 又不想回去打长春 , 我们认为这是很不妥当的” 。 强调“只要打下锦州 , 你们就有了战役上的主动权;而打下长春 , 并不能帮助你们取得主动权 , 反而将增加你们下一步的困难” 。 林彪经过一度犹豫、顾虑后 , 才坚定了攻取锦州的决心 。 4日 , 军委致电林彪等 , 高兴地说:“在此之前我们和你们之间的一切不同意见 , 现在都没有了 , 希望你们按照你们3日九时电的部署 , 大胆放手和坚持地实施 , 争取首先攻克锦州 , 然后再攻锦西 。 ”

东北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在锦州战役中 , 战况空前惨烈的塔山阻击战 , 是最精彩的一幕 。 塔山 , 是一条10公里宽的起伏地带 , 只有几处村落和一些小高地 , 无险可守 , 是锦西敌人北援锦州的必经要道 。 战斗打响后 , 国民党军在海空军支援下 , 一次又一次向塔山全线发起猛攻 , 敌人从海上、从空中、从山头每天以上万发炮弹向野战军轰击 。 东野第四纵队在第十一纵队等部的配合下 , 击退了3倍于己的国民党军数十次攻击 。

经过6昼夜鏖战 , 反复与敌争夺 , 白刃肉搏 , 阵地寸土未失 , 终于完成了阻击任务 , 歼敌6000余人;野战军也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 有的班、排战斗到只剩下1个人 , 仍坚守阵地 , 保障了兄弟部队全歼锦州守敌 。 10月15日 , 东野攻克锦州 , 全歼国民党守军8个师及地方部队 , 俘获东北“剿总”副司令范汉杰及以下高级军官36人、官兵8.8万余人 , 共歼敌10.8万余人 。 攻克锦州 , 最后封闭了东北敌军逃路 , 造成对国民党军“关门打狗”之势 。 战役进程表明 , 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关于集中主力迅速打锦州的决策 , 是非常英明的 。 敌人丧失了锦州 , 实际上等于失去了全东北 。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 , 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

东野从6月下旬起 , 正式对长春进行封锁围困 。 数月之后 , 这座孤城处于内无粮草 , 外无援兵 , 军心民心涣散恐慌的绝境 。 在中共强大的军事压力和政治争取下 , 据守长春的第六十军军长曾泽生深明大义 , 毅然率部2.6万官兵起义 , 撤出长春 。 接着 , 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和第七军军长李鸿率部4.7万人全部放下武器 , 长春宣告和平解放 。

锦州、长春的解放 , 完全切断了卫立煌集团向关内撤退的陆上通道 。 10月下旬 , 辽西会战打响 。 东北野战军在黑山、大虎山以东地区展开对廖耀湘兵团的围歼 , 大胆穿插于敌各部之间 , 实施分割围歼 , 全歼守敌10万余人 , 廖耀湘以下官兵8.7万余人被俘 , 取得了全歼东北敌军的决定性胜利 。 11月1日 , 东野第一、第二纵队向沈阳发起总攻 , 当天下午国民党守军投降 , 沈阳宣告解放 , 共歼敌13.4万余人 。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林彪不敢打这一仗 , 毛主席连发70多封电报!// //

辽沈战役是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首个大战役 , 历时52天 , 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及地方部队47.2万人;野战军伤亡6.9万余人 。 此战役的胜利 , 从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 , 不仅实现了全东北的解放 , 而且为加速华北的解放乃至全中国的解放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

有论者认为 , 过去一味指责林彪在辽沈战役中是右倾战略指导的错误 , 是不客观的 。 林彪在战役前期表现得犹豫不决 , 错失了若干有利战机 , 但1948年10月定下攻锦州的决心后 , 执行了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作战方针 , 在短短1个月内 , 与罗荣桓等领导人一起 , 指挥部队攻克锦州 , 并接连取得了和平解放长春、辽西围歼廖耀湘兵团和全歼沈阳守敌的巨大胜利 。 正如陈云1983年所说:“林彪作为四野的司令员 , 在当时正确的地方 , 我们也不必否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