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前言

曹操与袁绍同样都是东汉末年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 自建安元年(196)开始以冀州、青州、并州为中心的袁绍集团与以兖州、豫州为中心的曹操集团展开了一系列围绕争夺中原地区霸权的或明或暗的争夺 , 长达十一年之久 。

曹操迎奉天子之前 , 曹袁关系是相对和谐的 , 甚至可以说是非常亲密 。 但是随着曹操迎奉天子 , 他们表面上的关系迅速被撕破 。 不过由于袁绍要对付苟延残喘的幽州强敌公孙瓒 , 曹操要对付张绣、吕布、袁术等等军阀 , 所以两人巅峰对决的戏码一直没有上演 。

建安四年(199) , 袁绍消灭公孙瓒 , 地跨青、冀、幽、并四州 , 同时 , 曹操也消灭了吕布集团 。 在袁绍消灭公孙瓒几个月后 , 曹操消灭了袁术 , 张绣也随之投降 。 曹操地跨兖、豫、徐三州 , 同时占据司州东部与扬州北部 。 曹袁对决的大战一触即发 。

建安五年(200)的官渡之战以袁绍的彻底失败而告终 , 袁绍与长子袁谭几乎只身逃回河北 , 元气大伤 。

不过 , 或许很多人误解 , 官渡之战就是袁绍集团覆灭的最终之战 。

那么 , 事实真相究系如何呢?

这就是我要写这篇文章的初衷 , 事实上袁绍集团的最终覆灭是在建安十二年(207)袁尚与袁熙被公孙康斩杀之后 。

那么从建安五年到建安十二年 , 这七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哪些事情呢?

诸位看官 , 稍安勿躁 , 且听飞渡我细细讲来 。

01 乌丸入侵

建安十年(205) , 乌丸侵入幽州 , 很有可能是袁氏兄弟主使的 , 而乌丸一直受到袁绍的恩惠 , 所以如果不消除乌丸的威胁 , 不根除袁氏兄弟 , 这种侵袭是没有尽头的 。

建安十二年(207)二月 , 曹操返回邺城 , 立即部署准备攻打辽西三郡乌丸 。

乌丸的治所柳城大致在辽宁一带 。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

但是部将们纷纷反对 。 他们反对的理由主要有二 。

第一 , 袁尚已经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了 。 他已经是逃亡的残寇(袁尚 , 亡虏耳) , 乌丸六亲不认 , 才不会帮他(夷狄贪而无亲 , 岂能为尚用) 。

第二 , 怕刘表偷袭 。 刘备一定会劝刘表偷袭许都(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 。 一旦出了问题 , 可是没有后悔药买的呀(万一为变 , 事不可悔)!

只有郭嘉一个人力劝曹操 , 北征乌丸 。

02 鬼才之谋

郭嘉也有三层意思 。

第一 , 可以打 。

明公虽然威震天下 , 但是乌丸认为道路险远 , 没有防备

(胡恃其远 , 必不设备) 。

因此 , 咱们突然袭击 , 可以把它干掉

(因其无备 , 卒然击之 , 可破灭也) 。

第二 , 必须打 。

袁绍对乌丸有恩 , 所以乌丸会收留袁尚

(袁绍有恩于民夷 , 而尚兄弟生存) 。

现在 , 四州的百姓 , 不过就是慑于我们的兵威 , 我们还没有让他们心服口服

(今四州之民 , 徒以威附 , 德施未加) ,

一旦南征 , 袁尚凭借乌丸的力量 , 召集忠于自己的大臣

(舍而南征 , 尚因乌丸之资 , 招其死主之臣) ,

恐怕青州、冀州就不姓曹了

(恐青、冀非己之有也) 。

所以 , 可不要小瞧袁尚呢!他的命还在 , 就是威胁 。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

第三 , 放手打 。

刘表 , 不过就是个坐而论道的庸人

(表 , 坐谈客耳) ,

知道自己干不过刘备

(自知才不足以御备) ,

重用他怕管不住

(重任之则恐不能制) ,

不重用吧怕刘备不听话

(轻任之则备不为用) 。

他才不会听刘备的呢!所以 , 即使是虚国远征 , 你也不要怕!

(虽虚国远征 , 公无忧矣) 。

曹操最终采纳了郭嘉的意见 。 曹军到达易县以后 , 郭嘉又劝曹操兵贵神速 , 要加紧进兵 。

03 兵贵神速

现在我们长途奔袭(今千里袭人) , 如果辎重太多 , 速度慢 , 何况一旦敌人知道了 , 一定会做准备;不如我们把辎重扔掉 , 多条道路一起并进 , 可以出其不意(不如留辎重 , 轻兵兼道以出 , 掩其不意) 。

当时道路因下大雨不通 , 曹军不知如何进军 。

曹操派人征召隐居在幽州的田畴做向导 , 而后又派部下田豫去找他 。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

田畴

田畴这个人原本是幽州牧刘虞的部下 , 后来公孙瓒杀死刘虞 , 田畴怒斥公孙瓒 , 公孙瓒没有杀他 , 从此田畴隐居起来 。

而袁绍父子多次征召他 , 他不肯出山 , 曹操一征召他 , 他就出山了 。

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田畴一直愤恨乌丸对中原的侵扰 。 田畴随着曹军到达了无终 , 时为五月到七月间 。

天降大雨 , 乌丸军占据险要 , 曹军寸步难进 。

田畴向曹操献策 , 说这条道路 , 经常下雨 , 说它浅吧 , 车马却过不了(浅不通车马) , 说它深吧 , 船也无法通行(深不载舟船) , 估计是走不通了 。 从卢龙有一条小道可以直通乌丸的老巢柳城 。

但是从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年间到现在“陷坏断绝” , 已经两百余年 , 可能还有一些很窄的路可以走 。

现在敌人认为我军会从无终进攻(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 , 由于无法前进而后退(不得进而退) , 所以他们没有在其他地方加以防备 。 如果我们突然回军 , “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 , 出空虚之地 , 路近而便 , 掩其不备 , 蹋顿(乌丸王)之首可不战而擒也 。 ”

曹操然其计 , 命令军队后撤 , 而后在路旁的木头上写道“方今暑夏 , 道路不通 , 且俟秋冬 , 乃复进军” 。

这帮乌丸人的智商确实不怎么地 , 真以为大军走了 。

曹操让田畴做向导 , “上徐无山 , 出卢龙 , 历平冈 , 登白狼堆” , 突然出现在离柳城二百里的地方 , 乌丸单于与乌丸王才发现 , 他们匆忙迎战 。

曹操在高处发现敌人队伍不整 , 于是以张辽为先锋 , 居高临下发起攻击 , 大破之 。 张辽当场杀死乌丸王踏顿 。 少数民族和汉族投降的人有二十余万 。

不过遗憾的是 , 单于速仆丸和袁氏兄弟脚底抹油 , 带着千骑逃亡辽东 , 投奔太守公孙康 。

04 曹氏之兴

这一场仗 , 曹操是险胜 , 柳城又干旱又寒冷 , 二百里内都没有水 , 已经杀了几千匹马作为粮食 , 后来凿入地下三十余丈才有水喝 。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

曹操

回军之后 , 曹操要找那些当初劝他不打的人 。

那些人都害怕了 , 以为秋后算账 。

没想到曹操重赏了他们 , 说 , 我前次进兵 , 那是险胜 , 是侥幸

(孤前行 , 乘危以徼幸) ,

虽然打了胜仗 , 也只是老天照顾我

(虽得之 , 天所佐也) ,

所以以后不敢经常这样了

(故不可以为常) 。

你们的话才是最有把握的(诸君之谏 , 万安之计) , 所以我要大大赏赐你们 , 以后千万不要吝惜金口(是以相赏 , 后勿难言之) 。 由此可见 , 曹操的成功不是偶然的 。

05 袁氏之殇

公孙康的父亲公孙度当初为辽东太守 , 趁着中原大乱 , 割据一方 , 很多人从中原逃难来归附他 。 建安九年(204) , 公孙度去世 , 公孙康即位 。

公孙康收留了袁氏兄弟以后 , 曹操部将都劝他打 , 但是曹操却说 , 我正想让公孙康自己把二袁的头颅送过来 , 不用我们打了

(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 , 不烦兵矣) 。

九月 , 曹操回兵 , 公孙康果然杀死了二袁以及速仆丸 , 传首给曹操 。

将领们这下糊涂了 , 公孙康这脑子是怎么长的 , 也真听话 , 让他杀就杀?

曹操却说 , 他们一直都害怕袁尚 , 所以如果我打他们 , 他们就会一起对付我(吾急之则并力);而如果我不打 , 他们就自相残杀(缓之则自相图) 。 道理和当初从邺城退兵让袁谭、袁尚自相残杀是一样的 。

公孙康杀死二袁这幕戏是这么上演的 。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发生在官渡之战后的那七年(五)平定乌丸// //

公孙康

袁氏兄弟逃亡辽东的路上 , 心思就不安分 。 袁氏兄弟其实也想把公孙康做了 。 袁尚说 , 公孙康一定会来见我们 , 咱们联手把他咔嚓掉(欲与兄手击之) , 有了辽东我们说不定还能卷土重来(有辽东犹可以自广也) 。

公孙康这边也想啊 , 不把袁熙、袁尚宰了 , 我怎么跟曹操交代啊(今不取熙、尚 , 无以为说于国家)!

结果是公孙康把袁氏兄弟给做了 。 他埋伏好了精兵 , 等袁氏兄弟一进来 , 没等做掉公孙康呢 , 就被绑得严严实实的 , 被扔在地上 。

他们其实也低估公孙康的智商了 。

地上很冷 , 袁尚就说 , 能不能给个席子啊!

公孙康说 , 你们的头都不知道要到哪里去了(头颅方行万里) , 还要席子干什么?

宰了!

不知道曹操看到了自己故人两个儿子的头颅 , 会感叹唏嘘 , 还是放声大笑呢?

这场长达七年的博弈最终以曹操的完胜告终 , 袁氏集团终于彻底覆灭 。

但是此时在沧海之滨高歌凯旋 , 吟诗作赋的曹操 , 又何曾想到过会在这之后的第二年就经历了人生中最重大的一次失败呢?